心房颤一颤,中风风险高5倍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房颤,中风,危害健康
  • 发布时间:2014-01-07 09:16

  房颤、中风,都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幸的是,它们通常还狼狈为奸,有着直接联系。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约有1300万房颤(心房颤动)患者,其中患有中风者约有325万。也就是说,每4个房颤患者中,就有1个出现中风;和没有房颤的健康人相比,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病率要增加5倍。

  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高达6.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中风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7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脑中风发病率高达8%~10%。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随年龄增长,患病更为多见,40岁或以上人群,终其一生患房颤的风险为25%。

  房颤已成为常见心血管流行病,而预防中风对房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房颤与中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房颤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表现非常多变,可突然出现心悸、眩晕和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常规心脏体检时发现。因此可能被患者忽视而无法得到适当、及时的处理。由于房颤时心房内血流淤滞,血栓形成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且新鲜血栓十分松脆,随时可能脱落,脱落的血栓经主动脉扶摇直上,随波逐流,流到哪里,便堵到哪里。脑部血流量最大,故脱落的血栓最常堵塞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性中风(缺血性脑中风的一类);脑栓塞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例逐渐增加,国内报告占脑梗死的15%~20%。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症状等及时发现。

  急骤起病是脑栓塞的主要特点之一。大脑中动脉的栓塞最常见,主干闭塞时引起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大脑半球主干栓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如梗死面积大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如果栓塞发生在基底动脉,最常见症状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严重者可迅速昏迷、四肢瘫痪、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

  因此,对房颤作适当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房颤相关性脑中风多数是可以预防的,这一数字高达75%!

  对于房颤,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心律,但用药后只有半数患者可以在2~3年内维持正常窦性心律。而对那些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应该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发生。另外,房颤复律也存在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对于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如果合并如下情况:既往发生过脑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年龄大于75岁,患有中到重度的心力衰竭,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史,即为高危人群,若无禁忌证,应该毫不迟疑地选用华法林或者其他三四种新型抗凝药物。当然也应该重视华法林等所致的出血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应在医生安排随访下,进行正规的治疗。

  如果年龄在65岁以下,没有其他危险因素,那就是低危组,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结合使用中医中药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至于是否选择手术治疗,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指征。

  房颤患者还应从生活入手改善病情,如戒烟限酒,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前应当询问医生或阅读说明书。另外应注意避免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金永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