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关节痛,过个舒心健康年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关节痛,健康年,汗马功劳
  • 发布时间:2014-01-07 09:32

  ——访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教授吴士明

  吴士明 第三军医大学疼痛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外疼痛专科著名专家,被称为“医用热像诊断领域先导者”。担任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军科委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会激光医学委员会全国委员、全军科委会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红外热像研究院客座教授等职。

  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大的火车站进站口处,都有一台如小型摄像机一般大小的红外热成像仪,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扫描。但极少有人知道,这台曾经在防治“非典”第一线立下汗马功劳的小仪器的诞生,与记者今天要采访的我国著名红外疼痛治疗专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吴士明教授密切相关。2013年岁末之际,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拜访了吴教授,就很多老年人关心的骨性关节炎治疗问题进行采访。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呼唤

  “很多老人都存在腿疼、走路没劲的状况,他们认为是上了年纪的原故,不去重视,或者只是一味地在吃各种各样的补钙产品,这是否是种误区呢?”

  听了记者的提问,吴教授笑着说:“我在门诊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我膝关节疼痛、僵硬、不能自如活动,是不是骨质增生呀?’或者担心是骨质疏松等。长年腰腿痛的老人,总爱给自己扣三顶帽子——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说到这,吴教授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继续说道:“这种现象的产生缘于患者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不足,一是不明确疼痛来自哪里,二是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引导着补钙。这样对疼痛原因、如何治疗及自我保健认识不清,而是一味忍耐、忽视或者乱治疗,不仅会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更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吴教授进一步解释:“事实上,大多数中老年人膝痛,并不全是骨性关节炎导致,因为膝关节软骨没有感觉神经。真正的痛来源于滑囊等组织炎症,滑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很容易充血水肿,产生炎症反应。但是这些软组织损伤往往被忽略,绝大多数被诊断为骨性关节炎,采取治疗关节腔内的办法。其实,疼痛是身体的一种呼唤,告诉你身体出现问题了,所以,当清晨起床或久坐后觉关节僵硬疼痛,稍稍活动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过久又觉关节疼痛需坐下休息;上台阶费力,下台阶腿软;下蹲困难,有时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关节伸屈活动时会听到‘喀嚓,喀嚓’的摩擦音;活动过度膝关节会肿胀疼痛加剧;疼痛持续且难以忍受,夜间常痛醒,出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对于能够治疗的骨关节炎,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确定疼痛点),尽快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红外热像,让疼痛看得见

  那么,临床上是如何明确诊断的呢?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何能将看不到、摸不清的人体疼痛时的机体状况和神经功能反应准确地找出来呢?这里就要谈一谈开篇提到的红外热成像仪。

  由吴教授成功研制的DH2000型红外热像仪、M301非致冷式焦平面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一种彩色图像,帮助医生判断和分析人体疼痛的部位和原因,为疼痛临床评估提供新的可视工具。吴教授介绍说,“其原理基于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由于组织代谢、血液循环、解剖结构及神经功能状态的不同,人体各部位形成不同的热场。”医师经过分析红外热像图上特有的异常热源的形态及走势及温差值,再结合临床其他手段,就可判断患者的疼痛部位、原因和健康状况并制定全面的诊疗方案。

  “医用红外热像仪适用范围很广,比如健康普查、职业疼痛、炎症诊断、血管功能检测及亚健康状态评估等,而且它无辐射、无创、无痛。更可贵的是,它能帮助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或老年人解决自己不能很好地、正确地表述疼痛的困难。我最新研究的DH2010短焦距非制冷远红外热像仪,性能效果提髙了9倍,现在全国各大医院临床应用已经较普遍。”谈及自己的发明,吴教授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神色。

  多种方法立体治疗关节痛

  在明确疼痛点后,就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关节受损程度等,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直,提高关节活动能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前者适用于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后者包括使用药物、理疗、按摩、注射、小针刀等。吴教授提醒,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控制或治愈骨关节炎的药物,对于一些吹嘘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谓 “特效药”广告,一定要警惕。当记者问及注射素有“润滑油”之称的玻璃酸钠的疗效怎样时,吴教授特地提起一件事:“在美国骨科临床医师学会刚刚发布的新版《膝关节骨关节炎循证医学指南》中,明确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进行玻璃酸钠注射或关节镜下灌洗、清理,认为其存在很大的副作用。我想,该结论的得出一定基于了大量临床观察与研究,是有道理的,值得我们学习与探讨。”

  科学地讲,保守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所以,保守治疗无效又不适合做关节手术的患者不妨试试小针刀治疗。吴教授介绍说:“没有损伤,就没有修复。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通过针刀的微小离断伤,可以调动机体的修复能力,起到消除炎症、恢复关节力学平衡的作用。小针刀较之手术安全得多,费用也少得多,从目前观察的情况看,有效率达96%以上,大多治疗3次以内,每周1次即可,次数多很可能引起新的损伤,违背治疗的最初目的。”不过,吴教授也提醒道,现阶段我国针刀的门槛很低,一些人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敢给患者做各种针刀手术,要么点找得不对,要么治疗次数过多,不仅使患者负担过多的经济损失,还会使其病情雪上加霜。

  爱护关节,生活注意才是主体

  就目前治疗与康复脱节的情况,吴教授叮嘱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生活注意才是主体。首先要避免过劳和注意姿势:不要久坐、久站;减少上下楼梯、走上下坡路和走硬地;少抱小孩、少提重物,以免膝关节长期处于负重状态;其次要注意保暖:不要让关节接触凉风,冷天可带护膝,平时坐着时,可用双手分别摩搓膝关节;再者要适当锻炼,要多做关节无负荷运动,比如游泳、骑车,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运动过程中要坚持“6字诀”原则——用力、对称、缓慢,即肌肉用力,双侧肢体动作对称,动作要求缓慢。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合适的体重,一旦体重超标,要注意调节饮食,积极减肥。

  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过去了,吴教授谈到了他的临床经验,他的发明创新,他对患者的医者仁心。每一字每一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以患者为本的职业道德,以及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最后,应我们的邀请,吴教授送上了对本刊读者的祝福:“祝天下老人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记者 邱婷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