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藤上两个瓜: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呼吸道,慢性疾病,健康问题
  • 发布时间:2014-01-07 09:24

  过敏性鼻炎:全球性健康问题

  AR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引发许多疾病,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不同国家、种族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此病。它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是社会的沉重负担。所以,它不仅是疾病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AR的主要症状有鼻痒、鼻塞、多喷嚏。患者最大的烦恼是鼻部不适症状及睡眠问题;青少年的突出问题是影响注意力和学业的完成;此外,还有药物反应和各种并发症,如中耳炎、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等。

  重视上下呼吸道的相互关系

  上下呼吸道之间管腔相通,黏膜连续,黏膜表面覆盖有多层纤毛粒状上皮和连续的基膜。呼吸道的任何部位遭受到某种刺激(如过敏原、污染物质、病毒、细菌等)均可产生类似炎症的反应。

  上下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其中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

  炎症在AR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AR和哮喘都是伴有黏膜过敏性炎症的免疫疾病,上下呼吸道障碍常同时存在。有效地治疗鼻腔炎症,有助于减轻肺部炎症,从而控制哮喘。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防御气体颗粒和刺激物的第一道防线。敏感的支气管经常接受过滤后的空气,而作为入口的鼻腔则经常暴露在未经调节过的空气中,鼻功能的改变可对下呼吸道起直接的反射性作用。

  鼻腔是下呼吸道的“卫士”,犹如空气过滤器和调节器,为下呼吸道提供最适宜的空气。鼻黏膜的刺激和病变可对下呼吸道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吸入性病菌沉积于鼻黏膜上,因此整个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很大程度上起源于鼻黏膜,这也提示鼻腔抗炎治疗对防治哮喘有利。鼻腔皮质类固醇吸入疗法可能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有治疗作用。

  中医对鼻肺相互关系早就有明确的论述:肺主气,肺气通于鼻,鼻为肺窍,肺气通之。肺气和利,则呼吸通畅,香臭可闻。肺热、肺寒、肺气虚均可出现鼻部症状。肺气不畅则鼻息不舒。肺病则鼻不利。肺主皮毛,皮毛受风寒,则鼻塞不通;肺寒则流清涕,肺热则流浊涕,香臭不闻。

  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危险因素

  上下呼吸道可看作是一个独特的统一体。在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免疫学会第59届年会上,几项国际协作研究显示,AR是哮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90%的哮喘患者至少有1种鼻炎症状。伴有哮喘的AR比单纯AR更严重,哮喘随鼻腔疾病的加重而加重。

  需要强调的是,积极治疗AR能预防哮喘的发生。AR患者发生哮喘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8~20倍。有相当多的哮喘病患者在发病前有AR症状。因此,如能及时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皮质类固醇喷雾、吸入色甘酸钠等治疗措施,可避免哮喘发作。如果措施得当、治疗积极,绝大多数AR可避免发展成哮喘。

  鼻炎-哮喘联病检查和治疗

  鼻炎哮喘,同根共生。同一个气道,同一种疾病(气道过敏反应),它们是一种综合征在呼吸道的2类不同表现。鼻炎愈重,哮喘愈重。在鼻炎日益加重的今天,鼻炎伴发哮喘的患者显著增多。鼻炎-哮喘联病检查和治疗,才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

  全气道检查评估

  鼻炎或哮喘患者应对上下呼吸道进行全面检查评估。鼻炎,特别是中重度和(或)持续性鼻炎患者,应通过病史询问、胸部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来评估是否伴有哮喘或哮喘的严重程度。反之,对于哮喘患者也应通过病史、体检等手段来评估是否存在鼻炎。

  兼治鼻炎和哮喘

  要把鼻炎-哮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理想的治疗策略是采取联合策略来治疗上下气道的过敏性疾病,以优化疗效和增强安全性。鼻炎的有效治疗能明显降低哮喘的严重程度,并减少发作几率。

  对于鼻炎和哮喘均有效的药物,首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舌下特异性脱敏疗法也是安全有效的,抗1gE单克隆抗体对鼻炎和哮喘也均有效。其他药物还有酮替芬、氮卓斯汀、曲尼斯特、色甘酸钠等。

  特异性免疫疗法,也称为脱敏疗法,包括皮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和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容易应用、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受,已经在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治疗方面发挥很大作用:能够缓解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对鼻炎药物的使用,可以影响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其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炎-哮喘联病患者特别重要,这类制剂有普鲁斯特、扎鲁斯特等。

  而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剂,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很好的安全性,但大剂量吸入(如经支气管)可产生不良反应;口服药或注射剂,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松龙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对鼻炎、哮喘有效,如病情需要,可短期服用,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不良反应。要尽可能用吸入剂代替口服药或注射剂。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这类呼吸道过敏反应疾病不能根治,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和监控,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漫长的治疗只有通过教育,取得患者贺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实现。这种治疗观点尚未深入人心,也是造成某些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

  同时,要让患者初步了解鼻炎、哮喘的发病机制,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对全身健康的危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就医须知、自我保健等。通过教育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医患之间的配合,从而战胜顽疾。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医师 殷明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