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复胀”泄露经济复苏不够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11 14:18
  通货复胀是个什么东西?央行日前发布的200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有一篇名为《正确认识价格指数》的专栏文章就提到了这个经济学名词。

  央行说,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标有很多,在判断价格形势时,除了正确认识价格指数(指CPI),还要注意区分通货紧缩和去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通货复胀。

  一方面,GDP下滑、CPI连续三个月为负,大家对是否处于通货紧缩感到茫然;另一方面,天量的货币供应量出来保经济增长,大家又对未来存有通胀担忧。就在这样的“尴尬”时期,央行抛出“通货复胀”论。

  “通货复胀”这个名词冷僻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突兀,冷僻得就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这类精通金融学的专家们,对此都只能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也许是为了不让人生疑这是个自己生造的名词,央行还特意在后面的括号里标示了英文“reflation”,估计除了专修财经英语的人,没几个能知道。

  丁志杰认为,央行弄出“通货复胀”这个新词,至少反映了货币当局对当前货币、价格形势的一种判断,或者说是一种心态。

  价格形势复杂

  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CPI走势出现较大波动。2008年2月同比CPI涨幅达到8.7%的高点,之后涨幅回落,2009年2月开始出现CPI同比为负的情况,3 月,CPI 同比下降 1.2%,4月尽管数据还未公布,但业内预期普遍为负值。

  在上一份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 “近防通缩远防通胀”的政策基调可谓相当明确;一个季度过去之后,央行告诫大家,要注意区分去通货膨胀和通货复胀。当前价格形势的复杂,可能就连央行也难以定调。现在是不是通缩,未来会不会通胀,不确定性显然在加大。

  目前我国同比CPI涨幅已进入负值区间,并且可能持续数月,有学者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也有学者认为,主要经济体央行实行类似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国内信贷也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有通货膨胀压力。

  复杂的形势让央行不敢掉以轻心。央行明确表示,在分析价格形势时,必须“谨慎判断”。

  就在一年以前,货币决策层还在为CPI降低一两个百分点殚精竭虑;转眼之间,让CPI从负值变为零好像都是万般的艰难。

  “至少,央行担心物价持续下降的风险。”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丁志杰这样解读这篇专栏文章的措辞。

  当然,单单一个CPI下降,不能说明就出现了通缩;但CPI长久持续地下降,2009年中国经济保8的任务会愈发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回避通胀通缩

  在形势不明朗之前,央行选择了对通胀通缩的回避态度,倒出“去通货膨胀”和“通货复胀”这两个概念让市场自己去“猜”。

  按照央行的说法,与通货紧缩时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不同,去通货膨胀指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通常在较高通货膨胀之后发生,此时,许多前期快速上涨的商品价格可能快速回落,但总体价格水平仍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大幅减缓。

  与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不同,通货复胀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它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

  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物价持续下滑发生了通缩,那也不叫通缩,那叫去通货膨胀;未来如若发生通胀,那也不是民众恐慌的通货膨胀,届时可以称之为通货复胀。

  丁志杰说,看得出来现在央行对物价下滑,是倾向认定为去通货膨胀的。但令人疑惑的一点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是一直为高增长低通胀沾沾自喜吗,没有通胀哪来的去通胀?

  非要说通胀,那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事情了,历经20年,难道还没有抹平?

  其实,现在国内CPI的下跌,很大的因素是国际大宗原材料降价所致,即使央行不搬出“去通货膨胀”,也不见得就是通缩了。

  诚如是,宏观经济在复苏,实体经济在好转,根本用不着为通货紧缩找块遮羞布,至少目前还不需要。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全球多个央行都在印钞,未来的输入型通胀倒是不可不防。要是那时候真通胀了,千万不要拿“通货复胀”来说事。

  《投资者报》记者 华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