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不动的上投摩根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5-22 14:47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以下简称“上投摩根”)曾经是众多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公司,然而自2008年A股市场陷入熊市泥沼以来,其管理的大部分基金业绩一夜之间“凤凰化成了乌鸦”。
尽管在2009年众多坚守高仓位的基金都已咸鱼翻身,一跃从2008年末的垫底排名升至同类前茅,同样坚守高仓位的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基金却并没有从“跌倒”处爬起来,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成长先锋等众多基金依然元气难复。
《投资者报》对上投摩根的选股能力进行重点分析后发现,其基金业绩迅速滑至中下游的重要因素是选股能力下滑。2009年一季度末公布的上投摩根持有的十大重仓股,在4月份的平均涨幅与上证指数涨幅相比,为负值。
“跌倒”后仍未爬起
“一基难求”——曾是2007年上投摩根最风光时的真实写照。
2007年下半年,由于业绩表现出色,上投摩根管理的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上投摩根成长先锋等大部分偏股型基金均处在暂停申购状态,投资者基本上买不到这些被誉为最快的“印钞机”的理财产品。这直接引发了2007年10月12日开始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引来千亿资金狂追,刷新了上投摩根内需动力900亿元认购资金追捧的纪录。
但这样的日子对上投摩根和投资者来说,显然已经远去。目前上投摩根管理的偏股型基金随时可以买到,已没有类似2006年、2007年“暂停大额申购”之类等限制。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投摩根开始担心规模和市场的份额会缩小。
的确,上投摩根的管理规模和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截至2008年末,上投摩根管理的资产从2007年近968亿缩减至490亿元,同比下降49%,下降幅度远远高于市场规模下降的平均水平,在同业中管理规模排名已经退出前10名。
诚然,上投摩根规模缩水与2008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有一定关系,但这并不是上投摩根“跌倒”的唯一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该公司市场判断屡屡失误、熊市中高仓位一成不变和选股综合能力持续下降,这部分分析的内容在《上投摩根沦落三重门》(见2008年11月7日《投资者报》第29期)已作分析,读者可以参考。
离上篇报道已过半年,“跌倒”的上投摩根是否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修正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及时从“跌倒”处爬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股市出现较大转机,上投摩根却尚未“爬起来。”
众基金业绩表现依然不振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一改去年颓势,强势上扬,这使得大部分去年因高仓位倒下的基金顺势站起,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然而,去年同样因高仓位沦为行业中下游业绩水平的数只上投摩根旗下的明星产品,依然表现不佳。
截至4月30日,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849点上涨至2477点,涨幅高达36%,大部分基金迎来了一个小“阳春”,尤其是在去年一直坚持高仓位的基金和一些新成立的基金。
中邮基金公司就是一个高仓位管理颇有成绩的例子。
截至去年年末,中邮旗下中邮优选基金保持在90%左右的仓位水平,这使其2008年收益率曾一度沦为同类中的倒数;另一只中邮产品——中邮成长基金的仓位也不低,尽管2008年一季度以来该基金从90%的仓位持续减仓,截至2008年年末,仍保持79%的仓位,高仓位导致该基金与兄弟基金类似命运,业绩沦为倒数。
但今年的股市行情来临时,这两只兄弟基金迅速崛起。截至4月30日,中邮核心优选收益率高达54%,在同类基金中收益率位居第一,中邮成长的收益率高达41 %,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七。
类似的基金还有不少,如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光大保德信红利、银华核心价值、广发小盘、海富通风格优势等众多在2008年坚守高仓位的基金,今年均获得高于上证指数的涨幅。
高仓位也是上投摩根在2008年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2008年市场低迷时,高仓位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损失,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基金在这一年的收益率沦为同类产品的中下游。
不过,与上述高仓位基金不同的是,在今年的小牛市中,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产品依然停留在中下游水平。
数据显示,153只可比的股票型基金(剔除今年成立的基金、指数基金和海外投资基金)中,2008年业绩曾沦为倒数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和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并没有因高仓位而使得业绩有所改观。
截至4月30日,上投摩根阿尔法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8%,位居第144名,即倒数第10名;上投摩根成长先锋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仅有20%,位居第135名,即倒数第19名。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与可比基金的29%的平均收益率相比,也相差甚远。
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虽然在分类中处在混合型基金阵营中,实际一直保持高仓位的股票,长期以来,其股票仓位保持在90%左右,截至2008年末,股票仓位依然达到89%。截至4月30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7.89%,如将该基金与18只去年末仓位高于85%的基金收益率比较,处在倒数第二位。
上投摩根旗下另两只混合型基金产品是双核平衡和双息平衡,在124只可比混合型基金中(剔除了海外投资基金和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业绩同样处在下游,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19%和18%,远低于同类可比基金的平均水平(24%),分别排在第93名和97名。
不仅和同类其他产品相比较沦为下游,和基金本身的业绩比较基准比较,也很不理想。
据Wind数据统计,前4个月,上投摩根旗下具有可比较的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全部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公司管理的基金,没有严格按基金合同规定的投资方向和管理模式管理,否则,不应当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选股能力大不如吕俊时代
上投摩根旗下众多产品今年以来业绩依然表现不佳的原因,其实和基金的管理密切有关,这涉及基金的管理风格、投资能力、研究能力等很多更细化的东西。这些细致的管理方向,最终都会在基金的投资业绩上得以表现,而在基金的投资业绩方面,最能反映问题的就是个股的选择。
《投资者报》对上投摩根的选股能力进行重点分析、比较后发现,其基金业绩迅速滑至中下游的重要因素是选股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单只基金选股能力分析详见本期C11版《上投摩根阿尔法业绩前景难测》一文)。
与上投摩根前任投资总监、现已离职前往私募基金的吕俊相比,上投摩根现在的选股能力已大不如从前。
《投资者报》选择2008年末、今年一季度末和吕俊在职期的2007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公布的公司持有的十大重仓股,并将这些重仓股与上证指数涨幅进行比较。由于上投摩根持股换手率较低,比较期间选择在公布重仓股的后一个季度。
先看吕俊时代上投摩根十大重仓股在下一季度的走势。
2007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A、民生银行、浦发银行、贵州茅台、苏宁电器、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大秦铁路。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里,这十大重仓股中超越同期上证指数最多的股票涨幅高达54%;10只重仓股中,有6只涨幅超越同期上证指数,平均超越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0%。
与吕俊时代相比,现在的重仓股选择能力逊色许多。
……
尽管在2009年众多坚守高仓位的基金都已咸鱼翻身,一跃从2008年末的垫底排名升至同类前茅,同样坚守高仓位的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基金却并没有从“跌倒”处爬起来,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成长先锋等众多基金依然元气难复。
《投资者报》对上投摩根的选股能力进行重点分析后发现,其基金业绩迅速滑至中下游的重要因素是选股能力下滑。2009年一季度末公布的上投摩根持有的十大重仓股,在4月份的平均涨幅与上证指数涨幅相比,为负值。
“跌倒”后仍未爬起
“一基难求”——曾是2007年上投摩根最风光时的真实写照。
2007年下半年,由于业绩表现出色,上投摩根管理的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上投摩根成长先锋等大部分偏股型基金均处在暂停申购状态,投资者基本上买不到这些被誉为最快的“印钞机”的理财产品。这直接引发了2007年10月12日开始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引来千亿资金狂追,刷新了上投摩根内需动力900亿元认购资金追捧的纪录。
但这样的日子对上投摩根和投资者来说,显然已经远去。目前上投摩根管理的偏股型基金随时可以买到,已没有类似2006年、2007年“暂停大额申购”之类等限制。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投摩根开始担心规模和市场的份额会缩小。
的确,上投摩根的管理规模和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截至2008年末,上投摩根管理的资产从2007年近968亿缩减至490亿元,同比下降49%,下降幅度远远高于市场规模下降的平均水平,在同业中管理规模排名已经退出前10名。
诚然,上投摩根规模缩水与2008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有一定关系,但这并不是上投摩根“跌倒”的唯一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该公司市场判断屡屡失误、熊市中高仓位一成不变和选股综合能力持续下降,这部分分析的内容在《上投摩根沦落三重门》(见2008年11月7日《投资者报》第29期)已作分析,读者可以参考。
离上篇报道已过半年,“跌倒”的上投摩根是否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修正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及时从“跌倒”处爬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今年股市出现较大转机,上投摩根却尚未“爬起来。”
众基金业绩表现依然不振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一改去年颓势,强势上扬,这使得大部分去年因高仓位倒下的基金顺势站起,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然而,去年同样因高仓位沦为行业中下游业绩水平的数只上投摩根旗下的明星产品,依然表现不佳。
截至4月30日,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849点上涨至2477点,涨幅高达36%,大部分基金迎来了一个小“阳春”,尤其是在去年一直坚持高仓位的基金和一些新成立的基金。
中邮基金公司就是一个高仓位管理颇有成绩的例子。
截至去年年末,中邮旗下中邮优选基金保持在90%左右的仓位水平,这使其2008年收益率曾一度沦为同类中的倒数;另一只中邮产品——中邮成长基金的仓位也不低,尽管2008年一季度以来该基金从90%的仓位持续减仓,截至2008年年末,仍保持79%的仓位,高仓位导致该基金与兄弟基金类似命运,业绩沦为倒数。
但今年的股市行情来临时,这两只兄弟基金迅速崛起。截至4月30日,中邮核心优选收益率高达54%,在同类基金中收益率位居第一,中邮成长的收益率高达41 %,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七。
类似的基金还有不少,如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光大保德信红利、银华核心价值、广发小盘、海富通风格优势等众多在2008年坚守高仓位的基金,今年均获得高于上证指数的涨幅。
高仓位也是上投摩根在2008年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2008年市场低迷时,高仓位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损失,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基金在这一年的收益率沦为同类产品的中下游。
不过,与上述高仓位基金不同的是,在今年的小牛市中,上投摩根旗下大部分产品依然停留在中下游水平。
数据显示,153只可比的股票型基金(剔除今年成立的基金、指数基金和海外投资基金)中,2008年业绩曾沦为倒数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和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并没有因高仓位而使得业绩有所改观。
截至4月30日,上投摩根阿尔法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8%,位居第144名,即倒数第10名;上投摩根成长先锋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仅有20%,位居第135名,即倒数第19名。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与可比基金的29%的平均收益率相比,也相差甚远。
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虽然在分类中处在混合型基金阵营中,实际一直保持高仓位的股票,长期以来,其股票仓位保持在90%左右,截至2008年末,股票仓位依然达到89%。截至4月30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7.89%,如将该基金与18只去年末仓位高于85%的基金收益率比较,处在倒数第二位。
上投摩根旗下另两只混合型基金产品是双核平衡和双息平衡,在124只可比混合型基金中(剔除了海外投资基金和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业绩同样处在下游,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19%和18%,远低于同类可比基金的平均水平(24%),分别排在第93名和97名。
不仅和同类其他产品相比较沦为下游,和基金本身的业绩比较基准比较,也很不理想。
据Wind数据统计,前4个月,上投摩根旗下具有可比较的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全部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公司管理的基金,没有严格按基金合同规定的投资方向和管理模式管理,否则,不应当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选股能力大不如吕俊时代
上投摩根旗下众多产品今年以来业绩依然表现不佳的原因,其实和基金的管理密切有关,这涉及基金的管理风格、投资能力、研究能力等很多更细化的东西。这些细致的管理方向,最终都会在基金的投资业绩上得以表现,而在基金的投资业绩方面,最能反映问题的就是个股的选择。
《投资者报》对上投摩根的选股能力进行重点分析、比较后发现,其基金业绩迅速滑至中下游的重要因素是选股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单只基金选股能力分析详见本期C11版《上投摩根阿尔法业绩前景难测》一文)。
与上投摩根前任投资总监、现已离职前往私募基金的吕俊相比,上投摩根现在的选股能力已大不如从前。
《投资者报》选择2008年末、今年一季度末和吕俊在职期的2007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公布的公司持有的十大重仓股,并将这些重仓股与上证指数涨幅进行比较。由于上投摩根持股换手率较低,比较期间选择在公布重仓股的后一个季度。
先看吕俊时代上投摩根十大重仓股在下一季度的走势。
2007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A、民生银行、浦发银行、贵州茅台、苏宁电器、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大秦铁路。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里,这十大重仓股中超越同期上证指数最多的股票涨幅高达54%;10只重仓股中,有6只涨幅超越同期上证指数,平均超越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0%。
与吕俊时代相比,现在的重仓股选择能力逊色许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