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医改实现“两性”回归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医改,政策,公立医院
  • 发布时间:2014-02-26 16:31

  政策的伦理性越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越强;支付制度的确定就会尊重生命;医生的劳动价值就越会被尊重。

  2009年的医改新方案绘出的蓝图是十分美好的,但是事实上近5年的医改实践除了硬件的基本建设和医疗保障网初步建立之外,几乎没有达到三年试点的既定目标,也距2020年的目标较远。前卫生部陈竺部长将医改这个庞大的工程概括为“两性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理解为一种“回归——医生的医疗行为回归到医学的本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加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而事实上,我们医改远远没有向这个目标发展,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使政府办医院的初衷回到原点,同时也没有形成让市场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的机制。

  我总结为“三个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回归,尊重生命的理念回归。这就是我一直主张的医改观。

  尊重生命的理念回归是主线。尤其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时刻以人为本,以尊重生命为制定政策的准则,切不可以用抓经济的思维去指导医改。政策的伦理性越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越强;政策的伦理性越强,支付制度的确定就会尊重生命;政策的伦理性越强,医生的劳动价值就会被尊重。大家都知道“以药补医”带来巨大的恶果,即扭曲了医护人员的执业行为,使医护人员的尊严受损,也加重了医患关系的不断恶化。但是,大家还没有深刻领会“薄利多销”也是一剂迷魂药,使医院和医生在极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下“忘我”地劳动,通过“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去“创收”,去建设医院,去维护表面上很风光的“高收入”。实际上,中国医生在世界同行中成为尊严度较低的一族。中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和护士数远远低于很多国家,而我们医护人员所承担的病床数远远大于很多国家,至于收入呢?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整个社会最受尊重和最有成就感和尊严的一群人。他们的高薪,并没有收到社会的诟病与嫉妒,相反得到尊重。没有一个国家会出现“以药补医”和“薄利多销”的。

  再谈一下医生的服务价格改革。上海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是“进步”很大了。然而,我们看一下大抢救的收费就知道医生的价值几许!大抢救的服务内容包括了:成立专门抢救班子,主管医生不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及时组织院内外会诊,专人护理,配合抢救。而一天的费用只有72元。这样的改革很难看出尊重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正是政策伦理的缺陷,公立医院公益性一直以来得不到改善,连带论文(含sci文章)作假、职称作假。医院为了发展,竞相购买大型和先进设备“印钞”。理由:因为没有文章不可能晋升,没有设备不可能竞争。医院与医生是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人,本身不可能体现公益性,只有通过政府与慈善组织的“购买”才能体现。所以,“三个回归”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只要落实“三个回归”,医改就成功了。

  廖新波 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