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升初”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德国小学,公平合理,分配学校
  • 发布时间:2014-02-27 09:14

  德国小学是四年制。一般来讲,孩子6岁入学,10岁就小学毕业了。去年2月份,女儿收到了我们所住城市一所400多年历史的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刚到德国留学的时候,就听说德国大学没有一锤定音的高考,能否上大学,主要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测验成绩。毕业之前虽然有一次重要的毕业考试,占总成绩比重的五分之二,但远没有达到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程度。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我才了解到,德国的“小升初”同样没有一锤定音的毕业考试。要知道,德国中学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也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如果没有统一的升学考试,学校和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学校呢?

  “入学”成绩

  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平时作业时间不能超过每天半小时,这是国家写在教学大纲里的内容,任何学校和老师都必须遵守。一年级学生平时也没有测验一说,学校只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发一张成绩单,上面没有分数,只有出勤情况和老师评语,写着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学习和为人处世两方面的情况。

  二年级开始,除了与一年级类似的评语外,成绩单上开始出现分数,分为5个等级:1分“最好”、2分“好”、3分“满意”、4分“合格”、5分“不合格”。科目分为德语、常识、数学、美术、音乐、宗教、体育和英语。其中德语一项分得较细,除了给出总成绩外,还包括三方面的单独评分,即语言运用、阅读和正确书写。这样算下来,一张成绩单会有11个评分。二年级的成绩单仍然是一学年一份,在学年结束时分发。

  待到“小升初”老师和学校做推荐时,主要参照学生三、四年级的成绩单。从三年级开始,成绩单的发放变成了一学期一张,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平时的课堂表现,如提问和发言、家庭作业、做报告情况及学期中的测验成绩。

  德国人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报告,我记得女儿三年级上学期临近圣诞节时,老师出的题目是“别的国家的人怎样过圣诞”?这是一个集体作业,分组进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和谁同组。

  在圣诞联欢会上,老师和家长们一同喝着咖啡,品尝着各家带来的圣诞甜点,怡然自得地听孩子们做报告。这些小学生,靠从书本和网上查得的资料,生动有趣地写出了各国过圣诞的不同情形。这样的报告之后,老师会给学生们评分,写得好、讲得好的学生得到的分数较高。即便在同一个小组,孩子们的分数也参差不齐,一般组长出力最多,得到的分数也最高。

  刚刚升入四年级,家长们就会收到学校发的各类通知,开始为孩子选择中学而参加家长信息会,与老师个别交流,带孩子参观可能选择的中学。一般来说,三门主课(德语、数学、常识)成绩在良好以上,就有资格获得上重点中学的推荐。

  四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学生会拿到上半学年的成绩单。带上这份成绩单和老师填写的推荐表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就可以去自己心仪的学校报名了,通常一周以后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在四年级的复活节春假前,孩子们已经吃了定心丸,知道自己暑假后会上什么样的学校,与哪些朋友继续做同学。到了夏天四年级结束时,孩子们拿到的最后一份小学成绩单,其功效已经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一份美好的纪念。

  这样的升学理念,只能存在于一个大环境相对公平与公正的社会。这样的考核推荐制度,对大权在握的老师要求甚高。作为评分者和推荐者的各科老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和称职的专业水平,能够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见,不嫌贫爱富,也不阿谀奉承。

  “重点中学”

  在德国,高级文理科中学通常为八年制,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学生拿到文理中学的毕业证书,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大学的入学资格证书。成绩的好坏决定了你能够念什么样的大学和学什么样的专业。除了八年制的文理中学,德国还有另外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从五年制到六年制不等。

  我们所住的小城有4所文理中学和6所不同类型的普通中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老师推荐到文理中学;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一般会被推荐到五年制的普通中学;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会被推荐到六年制的实科中学或综合性中学。

  这四种教育理念、方向和教学重点不同的学校,并非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凭借不同阶段的成绩和表现,可以中途通过考核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普通中学的孩子,如果后来居上,是有机会进入高一级的实科中学学习的;实科中学的学生,如果发现自己有强烈的上大学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可以重新考入文理科中学。

  大学的路并没有因为“小升初”的推荐和选择而堵死。文科中学的学生,如果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或者兴趣发生转移,也可以转入其它类型的中学。

  有位员工近来述职时,谈到了“小升初”的话题,说自己当初也曾希望从实科中学进入文理中学就读,然后念大学,但当时的他年少贪玩,一念之差放弃了,也曾后悔过。不过,他马上说:“无所谓的,我现在生活得也很好,很满足。”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但同样接受了很好的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现在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每年有足够的休假,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日子过得悠闲快乐。

  如果一个社会重视教育,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上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体制发达,为不同的人才提供不同的专科学校,而各类院校的教育设施和水准相差不大,其差别多在学习的重点和方向,那么这个社会不仅会培养出具有高端知识的科学家、医学家和哲学家,也会为社会输送各种实用型的人才,如高级技工、美发美容师、物理治疗师、厨师面包师……从而人尽其才,行行出状元。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并适合上重点中学,虽然德国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出类拔萃、能够上重点中学,并引以为荣。然而,他们通常能够理性评判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够清楚看到孩子的特长与不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老师推荐的学校类型,在同类学校之间做出比较和选择。

  如此这般的“小升初”考核推荐制度,不仅依赖公平合理的社会大环境,仰仗为人师表者的清廉与公正,也考验着家长的素质、眼光、见识和胸怀。

  杨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