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银行”——互联网金融必经之路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开放式银行
  • 发布时间:2014-03-06 16:18

  Gartner认为“开放式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必由之路,提供过开放API,让银行能够行业化发展,这一点在北美已经开始初见规模。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战争”早已成为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竞争的焦点所在。在今天,互联网金融的炒作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无论是余额宝、微信支付,还是众等打车软件,这些只要能跟互联网金融沾上关系的,都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相对于中国这种情况,国际上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中国如此火热。Gartner研究总监曾劭清表示因为国际市场上金融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对于消费者的权益和保护的法律等要强于国内,对于金融欺诈等金融风险的监控手段更加完善。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是技术和模式更加先进,让国际市场上炒作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更加冷静。

  从纽交所给出的数据统计来看,在过去的10年,数据增长已经超过了7倍,这很好地说明了企业、个人在过去的时间里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发生的交易行为越来愈多,而且途径也在不断扩展。也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希望参与到这个行业当中来。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不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商和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这些企业也越来越具备推动互联网金融往前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对于使用者来说,到底是传统金融机构更好,还是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准确答案。但是,有一个现象很突出,就是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安全性的担忧。业内人士都认为,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IT水平是各有所长的。曾劭清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安全、性能、合规性、基础架构上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体验、整合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交易互联网化”。

  Gartner认为“开放式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必由之路,提供过开放API,让银行能够行业化发展,这一点在北美已经开始初见规模。而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16年,50%的全球排名1000的银行将发布API平台。通过API平台的发布,各类应用以及应用商店可以提供更多的必备服务。曾劭清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他认为很多银行的手机应用是不成功的,充其量是网上银行的照搬,而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去争先恐后的去争夺消费者支付的最后一公里?原因就在于此,因为银行没有能够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银行业是否会被互联网金融颠覆,一直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多的希望,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能够更好地去创新、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等着碰撞和倾覆。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中国的牌照制度、法律法规正在不断的开放、优化,但是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而且安全隐忧一直深深困扰着使用者。互联网公司未来的IT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如何体现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借用曾劭清先生的话来说,Retail Bank(零售银行)的开放API平台在中国落地还需时日,但是如何让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落地生根总会有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出现。

  刘舒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