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活动——企业管理的基石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企业管理,业务活动
  • 发布时间:2014-03-06 16:24

  众所周知,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内部组织设置和管理杠杆运用方面都具有卓越的特色,公司的执行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快、更好。于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大多数企业每年在管理提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管理体系的引入、管理学术界新概念的尝试、IT系统的搭建等等,但结果却各有不同。有的企业通过管理提升,有效提升了业绩。有的企业则发现,管理成本的提升和回报并不成正比,管理体系不是变得更完整,而是显得更为臃肿。

  其实,之所以未曾达到预期的产出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管理的范畴虽然广泛,内容虽然复杂,但基础只有一个——业务活动。业务活动是一个企业全部活动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地位最重要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各种业务活动管理过程中,不留间隙或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称为“管理痕迹”。对每一项业务活动的管理都依托于对管理痕迹的分析,偏离了关注业务活动,而单方面的提升管理,就如同纸上谈兵,注定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笔者认为,业务活动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体现了其作为企业管理基石的核心价值。

  角度一:业务活动的管理,使组织目标同个人目标(个人利益)得到统一。近年来,5W1H方法论被广泛的用来指导企业管理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企业,5W1H可以推动管理者弄明白最基础的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Why)?为了盈利,还是为了非盈利的公益目标?对于盈利企业而言,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还是提供优质的服务来盈利?目标明确后,进而需要考虑如何达到目标:包括何时(When),在哪(Where),需要做什么(What),以及怎么做(How)。最后,思考建立何种组织架构(Who)支持以上构想的达成。而对于员工而言,在企业思考以上问题时,被赋予了对于企业的责任和权利。但员工不可能无条件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管理者必须将员工的利益同责权进行统一。管理者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及指标评价体系,将组织目标逐层分解后,在业务活动处与员工的利益建立统一关系,协调组织和个人乃至社会各方的利益,才能保证各方目标之间最大限度地一致性。而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是否统一,是关系着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这一基础管理论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角度二:业务活动是单项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交汇点。许多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对外申请多重管理体系认证(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对内不断引进管理理念(如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等)和管理工具。这些来自内、外部的管理体系或思想,统称为“单项管理”。各单项管理之间由于关注点的不同,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目标相悖的情况。如: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会着重强调生产过程的精雕细琢,这与“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是相悖的;而“目标管理”所要求的库存支持又与“成本管理”相矛盾。其实,企业的管理目标还是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企业实际生产运作中,只有产品的质量、时间、成本、服务等各个要素同时具备,才具有竞争优势。对于其他资源要素的管理同样如此。因此,不能片面的强调哪一管理体系带来的单项管理更为重要,必须以一种系统的观念对各管理体系进行集成管理。而这个集成了所有管理要求的交汇点即为业务活动。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业务活动执行标准,使业务活动的执行满足了平衡后的所有的单项管理要求,进而实现了企业、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

  近几年,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标准化建设,从梳理业务流程入手,着眼于流程环节(即业务活动)的管理,明确环节上5W1H要素的描述(包括执行的岗位名称、时间要求、工作环境、技术标准、操作方法及步骤)、使用的表单、风险点、风险管控方法及指标等,实现了标准化管理要求与业务活动的“完全熔合、浑然一体”,为管理者和一线员工都奠定了前进的基石。

  总之,虽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随着管理提升的投入,管理体系的内涵会越来越复杂、完整。但管理的“基石”只有一个——业务活动。只有紧紧把握业务活动,将管理真正落实到业务活动中,才会使管理更“接地气”,才能构建企业管理宏伟大夏,有效地支持企业长久发展的目标。

  韩晓娜(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通信运维中心-ERP系统应用班-ERP应用需求分析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