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地方保护是伪命题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林逸,北汽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14-04-23 14:15

  “我觉得北京还是想让车运营得更好,希望你要有更好的维修条件,车要达到更好的技术条件,如果这样,我就可以支持你,让你走得更快。政府这是引导行为,你硬要说它是保护……”

  身材高大、脸带笑容,林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和顺、热情,在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不经意间带着爽朗的笑声。作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的创建人之一,林逸虽然因为年龄已界退休,于一个多月前卸下董事长职务,但北汽集团仍不舍得放他“归隐”。目前他仍担任着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北汽新能源董事长顾问兼新闻发言人等多重角色。

  说起北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林逸如数家珍;对北汽新能源未来的发展,他更是充满信心与期待。当然,他也不避质疑,兴致勃勃地与《小康·财智》记者聊起“地方保护”。

  《小康·财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对北汽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新的股份公司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林逸:北汽集团在2007 年就开始了新能源乘用车的研究,2009 年成立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经过这几年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北汽新能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北汽人也感觉到,要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升级,规模和速度都还不够,所以今年就把它升级了。新的公司注册资金由5 亿元增加至20 亿元。从公司结构上看,过去,北汽新能源是一个三级公司,并没有采购、销售权;现在变二级公司,可以作为实体进行运营,有自己的销售权,可以面对市场,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股份公司的挂牌成立,说明北汽集团决心比较大,要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力发展。按徐和谊董事长的话,北汽集团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北汽集团战略转型的突破口。

  在未来,北汽新能源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此外,在新车开发上也逐渐以新的股份公司为主导,改变以往“一款传统车上市之后对应开发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局面。

  《小康·财智》:北汽新能源如何选择自己的技术路径?

  林逸:北汽新能源的技术战略可以概括为五句话。前三句是: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积极发展混合能源汽车、跟踪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北汽把纯电驱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没有放弃其他技术路线。

  从内部上需求看,国家在“十五”期间推电动车的时候,把混合动力交给企业来做,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交给研究机构和高校来做,因为混合动力最有产业化前景。这期间,一汽、二汽、奇瑞、长安这四家已开始混合动力的研发,北汽在这个方面就相对落后一些。所以,现在只有把纯电动列为最重要的发展位置,才有可能走到前面去。

  此外,北京市的空气污染压力比其他地方更大,因此需要尽快实现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的转换。这是北京市特定的环境所急需的,因此,北汽作为北京的地方企业就应该积极响应,把纯电动车发展放在第一位。

  然而,我们也没有放弃其他技术。

  北汽新能源在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方面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一旦适合市场发展,北汽新能源相应的车型也会跟上。

  技术战略第四句话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在完全掌握电控这一核心技术的同时,与国内外具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资,我们的产业园里还有电池公司、电机公司。这是一个完整产业链。

  北汽新能源技术战略的第五句话叫“外引内联、集成创新”北汽新能源组建这些年,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引进技术再进行集成创新。

  《小康·财智》: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一个烧钱行业,并且处于发展前期,风险比较大,北汽新能源如何控制风险?

  林逸:北汽新能源2009 年成立至今,还没有赚到钱。去年我们的产值2 个亿,还是亏损了好几千万。作为企业,北汽集团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战略突破口,从长远进行考虑。现在还是投入阶段,北汽新能源要实现盈利确实还需要一段过程。当然,这也不是遥不可期。

  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续驶里程方面,北汽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控制在150-200 公里这个范围内,这其实是成本控制的结果。现在的电池成本大概占到整车成本的40%,因此,在能够满足现在需求的基础上,北汽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增加太多电池。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多装电池,它就可以跑得远一些。但从经济角度和消费者需求研究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这个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目前的续驶里程可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减少购车和行驶支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实现成本管控。

  在电池厂建设方面,我们也做了务实的考量。因为电池技术本身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北汽新能源选择合资的形式。目前,我们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合资公司,我们都不占大股。比如国内的普莱德公司,我们的股权只有34%,只有一个否决权。为什么不控股?因为这是电化学领域,我们不熟,我们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贸然投入太多,风险太大。

  其次,我们也在考虑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车型。我们规划了“大、中、小”三个产品体系,小的那个线就是想做一些A00 级轿车,这种经济型轿车或许更适合市场需求,这样销量可以大一些。我们希望借此争取尽快创造效益,避免风险。

  《小康·财智》:您怎样看待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地方保护?

  林逸:其实说北京市保护北汽是一种误解。北汽集团2007 年开始就在做强混项目,而且强混技术还挺先进的。作为企业,我们要和国家战略相吻合,另外,要找准自己的市场。目前,北京的市场就是急需纯电驱动,所以我们做了纯电动。那其他二三线城市市场更适合增程式、插电式等其他形式的车,我们生产的其他动力车型就放在那卖。其实,北汽也一直没放弃其他技术,而且我们混合动力汽车去年就上了国家公告,我们也跟北京市政府呼吁,放开混合动力,但人家不同意,那我们不打北京市场不就得了。

  对于其他城市,相关政策都还不明朗。我认为,电动车行业是干出来的,大家都需要试。不管到哪个城市都有想不到的困难存在。

  从市场规模上说,这个市场还很小。以北京市为例,今年号称2 万辆电动车的销量计划。这与中国汽车2000 万辆的年销量相比,仅占1‰。哪个市场为了1‰去打得头破血流?没那必要。

  我觉得北京还是想让车运营得更好,希望你要有更好的维修条件,车要达到更好的技术条件,如果这样,我就可以支持你,让你走得更快。政府这是引导行为,你硬要说它是保护……我觉得地方保护就是一个伪命题。

  《小康·财智》:您如何看待特斯拉的市场表现?您认为特斯拉入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林逸:特斯拉有它的长处,很多长处。第一个是其集成技术,包括电池集成管理以及和在不同领域做集成。虽然国内企业也在做汽车信息化系统,将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工业进行结合,但我们没有它做得快、做得好。此外,它的市场定位很准。电动车现在成本高,所以它选择做富人的大玩具。这些人对价格不敏感。这几个因素造成特斯拉在市场上影响很大。

  对于特斯拉的优点,我们能学的尽量学,比如我们也会做一款高端车与之对标。但因为它是小众市场的车,这个市场不会大,我们不会只做这个车。

  当然,细细追究起来,特斯拉这个车本身真没赚钱。去年他们号称盈利,但其实是碳排放赚钱。另外,特斯拉本身也有些问题,如它的电池安全性。半年内起火那么多次,这要放在中国,足以让它死好几个来回。

  对于特斯拉入华,我想跟你说下中国汽车工业的“世纪末恐慌”。在20 世纪末,很多评论断言,如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汽车行业死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中国加入WTO 的10 年,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汽车年销量从100 多万辆剧增到2000 多万辆。

  因此,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进来个把“鲶鱼”,对市场造成冲击,倒是积极因素。

  其实,中国企业的压力还不仅来自特斯拉。德国很多企业,包括奔驰、宝马、大众以前主要关注动力的柴油化和清洁化。但由于特斯拉的搅局,他们也纷纷加快纯电汽车的研发。我相信,这些企业的进入,对中国的压力只会更大。中国企业只能积极迎战。而从长远来说,我相信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件好事。

  文| 《小康·财智》记者 温晓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