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里的商机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商机,垃圾回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23 14:21
台湾的经验表明,电子、塑料等含有害成分的垃圾处理回收,完全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无害化,彻底改变粗放原始的、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简单回收方式。
富足的困惑
乱扔垃圾被视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垃圾本身却是人类生活的产物,人类物质生活越丰富,人类对生存环境和健康水平的要求越高,垃圾随之也越复杂越繁多。
美国作家韦伯曼(A.J.Weberman)写了一本书《My life in garbology》,媒体戏称他发明了一个名词:垃圾学(Garbology)。韦伯曼认为“一个人扔掉的东西体现了他的所有”。
世界顶级学术杂志《科学》(Science)出了一期专刊,编辑部在导语中说:“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个人在有生之年不断产生大量的废物,源源不断地涌来的报表碎片、旧报纸、空瓶子、罐子堆积如山。”
另外一本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加拿大安大略大学能源系统学教授Daniel Hoornweg领衔撰写的研究论文,估计目前全球每日产生的垃圾量为350万吨,如果按现有增长速度和垃圾产生模式,到2025年,全球每天用于运输垃圾的车辆排列起来将排满5000公里长的公路,继续下去到2100年全球每天的生活垃圾总量将多达1100万吨。文章认为有形垃圾的膨胀速度,已经超越了诸如令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增加速率。
《自然》的文章指出,全球目前最大的垃圾产生地是欧美发达国家,但欧美国家的垃圾增量有可能在2050年出现拐点掉头向下,甚至出现垃圾零增长。而新兴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甚至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惊人。
官方统计数据指出,每年北京填埋的垃圾超过630万吨,回收垃圾超过400万吨,而中国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中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占全球垃圾总量的四分之一,达1亿5千万吨。
世界银行委托第三方进行的研究表明,都市垃圾产生量远多于乡村,一个城市人口产生的垃圾量是乡村人口的3~4倍。比如上海的老港垃圾场和墨西哥城垃圾场,这两个城市垃圾场每日处理垃圾均超过1万吨。
伴随经济腾飞、生活富裕、物质繁多而来的是垃圾汹涌,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重蹈覆辙。
垃圾的成分与人类生活用品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含量紧密相关,头号来源是有“白色污染”之名的塑料。
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上,塑料已成为最活跃的水中物品。据统计,每平方公里海洋水面上漂浮着1万3千块各种形态的塑料碎片。这些塑料制品垃圾已经成为海洋生物的杀手,带状或条状塑料缠绕海生哺乳动物和鱼类令其窒息,动物吞噬塑料品导致其中毒或消化系统堵塞。
内陆水系的塑料品的污染程度更触目惊心,中国三峡大坝坝前区域聚集着面积壮观的塑料废物,农村的水塘和河沟里也随处可见塑料袋、塑料盒等。
环保组织统计过,2010年欧洲境内生产了7万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欧盟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约220个塑料袋。这个数字是在一些大力提倡甚至采用经济手段降低塑料袋使用量的欧盟国家把平均数拉低后的结果,比如德国人均用量为76个,而加收塑料袋使用税的爱尔兰更是人年均仅使用20个(原先为328个)。
在发达国家,塑料袋并非垃圾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塑料袋虽然数字吓人且分布极广,但其轻薄,占据的空间有限。例如德国,年消费塑料袋60亿个,在垃圾总量中仅占0.7%。
随着电子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与之相关的废弃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近年就更显来势汹汹。
2013年,美国加州有害废弃物处理部门的两名官员见识了电子废弃物的壮观景象。据说官员们并非故意前往检查电子废弃物,而是例行对一家废旧物品处理公司进行核查时,发现该公司有一个面积如足球场(1万平方米)大的仓库,堆满了数以万计的旧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
核查的官员们因为地上布满玻璃碎片,空气中弥漫着CRT破碎散发出来的含有毒铅粉的味道不得不撤退。诡异的是在这次核查后,该回收公司的老板逃跑了,烂摊子甩给了加州政府和仓库业主,后者不得不花血本处理这些废物。
事后有专家分析,CRT回收再生本来是可以赚钱的买卖,把旧CRT融化吹制成新CRT可以节省特种玻璃的生产成本,但诸如液晶背板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断了CRT显示器再生产业的生路,废旧CRT再生行业的公司只好破产,留下的是堆积如山的废旧CRT。
美国工业专家认为,这些玻璃管已经形成浩大的“玻璃海啸”,而每个CRT内可能含有3公斤以上的铅,成为铅污染的来源。
旧的忧愁未消,新的烦恼又至。以液晶背板和等离子背板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也已经快速进入更新换代期。据环保专业机构人士的估计,平板显示器的处理比CRT还棘手,平板显示器的背板里有发光二极管或者照明荧光管,含有剧毒的水银(汞)成分,欧美目前的做法大都是直接掩埋。另据统计,仅美国就有2亿个以上的废旧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还存放在居民家中。
在产生电子电器垃圾方面,近些年高速增长的数码电子消费产品更不遑相让。据统计,美国人更换手机的周期是22个月(不到两年),而且大部分是把旧手机丢弃,2010年美国人丢弃的旧手机达1.5亿部。
剧毒的炼制
高科技电子消费产品诸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或者是便携式录影机都有个共性:价格不菲,贬值很快,更新频繁,意味着其消费导致的废弃物相当可观。
新款电子消费商品的价格高,除掉研发成本和品牌价值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这些商品中往往含有贵金属制作的元器件,比如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含金导线。
贵金属的存在催生了一门应时生意——电子垃圾“炼制”。这些年来这个行当已经颇具规模,但与当年CRT显示器回炉熔制再生CRT的路子不一样,美国、欧洲这些电子垃圾生产大国派生出另外一种行当——破烂中介,就像中国城乡走街串巷的破烂王们一样,把电子垃圾集中起来变卖给电子垃圾炼制人。
据西方媒体观察,目前较大的电子垃圾炼制地多集中在不发达或者新兴经济体国家,例如非洲加纳的Agbogbloshie属于相当贫困且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而在新兴经济体的印度和中国,这种炼制行业却分布在新德里这样的大都市或者经济繁荣地区如广东沿海。
在欠发达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国家进行的这种电子垃圾的炼制,采用的是非常原始简单的办法:焚烧或者用强酸溶解,把贵金属萃取出来。
据统计,在印度新德里每天有1万人从事这种炼制工作,其中有不少儿童和妇女。儿童们负责敲打废旧电池,从中取出镉材料(镉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把电子垃圾堆起来焚烧,分拣出被烧去包装的镀金、镀银金属线。妇女们负责在高温融化的铅液中把印刷电路板融化,分离出金元素。
印度行业咨询机构Toxics Link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印度,每处理188台废弃电脑,从中提取的贵金属可以获得2万美元左右的收益。印度目前每千人拥有22台计算机,每年产生18万吨电子垃圾,同时,印度每年还从国外进口18万吨电子垃圾,也即每年在印度被炼制的电子垃圾有36万吨,随着印度自身电子消费市场的扩大,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王牌新闻节目《60 Minutes》(60分钟时事杂志)专门为中国的电子垃圾炼制重镇广东汕头贵屿镇制作过一期专辑,用大量公开拍摄或者偷拍的镜头记录了当地这个行业的盛况和环境危害。
该纪录片的片头开门见山地用字幕描述:去“世界上最毒的地方看看……在那里无法呼吸(清洁的)空气和饮(干净的)水,那里的儿童血液里全是铅……这些有毒的物质来源于美国的家庭、学校、办公室”。CBS认为,美国国内的“环保热情”的确令美国变得清洁了,但通过一个再生产业链把这些清洁的后果输送到中国等新兴国家。
CBS的节目追踪了美国电子垃圾的收集、打包、转运,包括在香港等地装卸的情形,在贵屿炼制的全过程,还有贵屿镇土地上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以及在垃圾中徒手分拣和在电炉旁边忙碌着的中国农民工。
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业内人士甚至工人都向访问者表示,如果没有这个行业提供的收入,他们的生活将遭遇很大的困难。
科学界达成的共识是,长期接触这些电子垃圾炼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粉尘等,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报告指出,电子垃圾炼制中常见的铅、镉、水银等物质,即便是相当低的剂量也足以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尤其是损害儿童的健康。
1992年正式生效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规定,有毒电子垃圾(几乎包括所有的电子垃圾)的贸易行为是非法的,有意思的是,美国是唯一未签署《巴塞尔公约》的发达国家。不过,美国似乎准备有所改变但还在犹豫。2011年美国国会讨论了一个法案《负责任电子产品回收法案》(Responsible Electronics Recycling Act),规定不允许向“非经合组织国家”(也即包括所有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市场经济体之外的国家)出口电子垃圾。美国国会两党都赞同这个法案,但直到2013年还未付诸表决。
希望和利润
填埋有占地之忧,炼制有次生毒物,人类面对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电子化的垃圾是不是就走投无路了呢?人们显然不会坐以待毙。
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世界上垃圾产生量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国家即美国,每个人年均产生废弃物730公斤,在德国这个数字是500公斤。专家们认为在这些垃圾中蕴藏着相当可观的财富。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报告,在全球每年产生的4000万吨电子垃圾中,有高达数十亿欧元(数百亿人民币)的财富被废弃,如果扔掉40部手机,其中的金元素相当于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在中国,每年因此可能损失4吨纯金、28吨纯银、6000吨铜。
随着“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美国电脑巨头惠普公司的高管勒内·圣·丹尼斯曾经到过中国广东汕头贵屿镇,贵屿镇的景象也令丹尼斯感到震惊。
在丹尼斯的推动下,惠普公司与加拿大Noranda公司成为合作伙伴。这家加拿大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金属与矿业。在Noranda公司,废旧电脑经过工业化处理,工人首先分离可重复使用的零备件,再用粉碎机将不可使用的部分切成碎片,在磁力和气流的作用下把金属与塑料等分离,Noranda回收其中的贵金属如金银铜,塑料、玻璃、铝则送到其他工厂进行再生,原则是“没有东西被送到垃圾场”。
惠普则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废旧电脑回收服务,这种服务是分级的,对大客户和高级客户免费,对一般客户收取14~35美元不等的费用,据惠普的资料,目前这项服务是略有亏损的,但惠普更看重的是此项服务带来的企业美誉度。
与此同时,美国的另外一家电脑巨头戴尔公司也采取类似政策。开始戴尔公司也采取收费服务模式,购买戴尔电脑的客户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把旧电脑交给戴尔,之后则完全免费。
惠普和戴尔的回收行为,仅仅占美国废旧电脑产生量的20%左右。
全球营收额第一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在美国也有自己的塑料垃圾再生业务。2007年,沃尔玛与它美国的供应商合作,与150家包装商开展包装减少行动,利用记分卡,记载每家供应商产品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再生材料、产品与包装占比数据,力求减少5%左右包装量。沃尔玛称可以为供应商节省12亿美元成本。
沃尔玛的衣物零售每年使用10亿个衣架,这些衣架基本是塑料制作的,沃尔玛把废弃的衣架以每公斤大约30美分的价格卖给废物回收公司Mountain Valley Recycling,这家废物回收公司将塑料衣架熔炼成塑料颗粒。作为再生塑料制品的原料,该公司每公斤可以卖50美分左右,以10亿个衣架为基数,这笔买卖还是很可观的。
挪威的奥斯陆是成功消化垃圾的另外一个成功范例。地处北欧寒带的奥斯陆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热力,而为奥斯陆提供电力和热力的燃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垃圾,燃烧包括医院有毒垃圾在内的有机物发电和供暖,由于本国、本市的垃圾不足以维持需要,奥斯陆甚至从英国、美国、爱尔兰等地通过海运进口垃圾。有趣的是,挪威的邻国瑞典开始威胁奥斯陆“垃圾消化大王”的地位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始在挪威的一些城市收集垃圾运回去发电采暖。
据统计,北欧各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或者供暖厂需要燃烧7亿吨垃圾,而北欧各国本身仅能产生1.2亿吨垃圾。因此,奥斯陆的垃圾燃烧业人士颇为烦恼。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并非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挪威是世界十大石油输出国之一,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1100座大小水电站。
曾几何时,美欧兴起一股用农作物发酵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热潮,相关产业随之热络。欧盟认为,垃圾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南非,人们发现一些已经关闭(堆积到容许极限)的垃圾堆不断有富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气体冲出地面,如果加以利用,通过过滤、净化工艺,可以提取可燃气体如甲烷。实践证明,经过两级净化,可以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甲烷气体。南非已经开始实验性利用,一些出租车开始试烧甲烷气。甲烷气直接排入大气将破坏环境,但甲烷燃烧后的残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在台湾,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垃圾处理业已经开始创造商机和利润。1998年,台湾当局设立环境保护署资源回收管理基金,对33种商品实行回收补贴,包括玻璃、塑料、纸张、铝制品、橡胶制品等等。政府对进口商和生产商预增一定费用,补贴给回收公司。
据台湾环保署官员透露,每年回收公司得到的补贴约60亿美元。目前,台湾的垃圾回收企业由原先的200个发展到目前的2000个,甚至形成了相关工业园区,由于台湾电子工业发达,台湾的电子垃圾回收企业在行业中比例最大。台湾经济部数据显示:2012年台湾垃圾回收公司的营收总额为668亿新台币。
台湾中台科技资源公司一方面是台湾最大的灯具生产企业,另外一方面则致力于玻璃、汞、磷等相关的材料回收,用于灯具生产。而台湾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佳龙科技公司回收的贵金属储量,自认已经具备申请伦敦贵金属交易所的会员资格了。
欧盟从事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就业人口约为200万,2008年金融风暴前后,欧盟垃圾处理行业的总营收达到1450亿欧元。欧盟官方乐观估计,此产业的规模和营收还有上升空间,如果全面落实欧盟的废弃物处理政策,就业人数可以再增加40多万,营收可能增加400多亿欧元。欧盟成员国的平均垃圾回收率仅有25%,而最领先的德国已经达到100%,全欧盟尚有35%的垃圾未经处理扔掉,成长空间很大。
垃圾处理无疑已经成为产值巨大的市场。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工业垃圾处理市场价值约1400亿美元。美国的城市垃圾市场价值约450亿美元,欧盟约350亿美元,日本约为300亿美元。报告认为,目前市场机会拓展比较充分的是金属和纸张的回收,塑料回收率则偏低,尚有很大拓展空间。
文|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