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整个行业缺乏互联网思维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张昭,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乐视影业
  • 发布时间:2014-05-04 09:05

  相比起华谊、光线、博纳等电影公司,后起之秀乐视影业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其他公司大谈影片票房、年度片单、档期避让等问题时,乐视影业CEO张昭总会绕开这些话题,独树一帜地谈论“用互联网改造电影业”。

  2012年乐视影业成立,出品发行了6部影片,营收6.25亿元,在5大民营电影公司中排名第4。2013年,乐视排到了第三位。张昭把公司定义成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出品和发行公司,对整个制、发、放、营销进行全方位互联网改造。从乐视网的母体里分娩出来,乐视影业先天带有互联网基因。张昭认为,乐视要做是“电影2.0时代”的领头羊,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创作基础和推广平台,将网民转化为电影受众。不过,话虽如此,在影片的项目选择上,似乎与其它几家公司没有明显区别。而在高调签下张艺谋、陆川之后,内容的传统和终端的前卫对比更加明显。

  《综艺》:博纳原定五月档的的《白发魔女传》最后调整到了七夕,你们的《冰封:重生之门》为什么一直坚持五月档?

  张昭:我们内部早就定好了这个档期,一直没公布,是因为后期很复杂,又是补拍,又是特效、3D。我们不是制片方,需要看他们的周期。为什么无法提早公布一年片单,这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制片体系还不成熟。发行方一家也没法决定这件事。我相信于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撞上了或者错开几天是无所谓的,但这并不是我个人能够定的。

  记者:你为什么觉得无所谓?

  张昭:我是从长期来看的。电影需要分区分众。这两个影片本身一个是爱情片,一个是动作片,基本类型不一样。现在按照档期的整体体量,覆盖更多人群的做法还是比较粗放的,没有根据大数据来分析受众,缺乏互联网思维。所有档期都跟人有关,跟消费习惯有关,不谈人,光解决片方矛盾,意义不大。首先作为投资方,你要更加准确地拍电影,首先明确受众是谁,适合什么档期。第二,院线、影院怎样配合宣传营销。这是下一个话题,我们已经在做了,但是目前还有些超前。

  中国电影产业目前还处于“协调水平”。《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档期完全可以分开,受众本身也不同,是人为放到一起的。《六福喜事》和《熊出没》就可以同期上,一个是贺岁喜剧,一个是动画电影,不冲突。明年我说不定会三部电影一块儿上,只要是不同受众就行。关键是受众的精准,和获取受众消费的能力。

  大家说“几位电影大佬如何如何”,我不是大佬,也不喜欢讨论档期。因为这并不是几个片方坐下来协调上映时间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讨论的是怎样将观众转化为用户,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观众是落后的概念,而用户是有习惯的,要去了解他们的习惯。讨论档期太滞后了,只抓住了产品、档期两个点,太粗放了,没找准关键点,整个行业缺乏互联网思维,还在初级阶段。

  《综艺》:你刚刚谈到的是发行上的互联网思维。

  张昭:不,我强调的是整体的互联网思维。从研发阶段就要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受众,一开始就明确影片的受众,制作、发行怎样针对用户来做。就像小米手机一样,它的很多更新是用户提出来的。

  《综艺》:强调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这似乎意味着乐视是偏向做年轻人看的电影,但为什么又签张艺谋、陆川这样风格偏厚重的导演?尤其是《归来》这样的影片,它的受众群好像并不太年轻。

  张昭:我们不光签了张艺谋、陆川,还签了很多别的导演,要尝试多元化的创作。《归来》是厚重的,但要看我们怎样去跟观众沟通,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只要是大片就能有高票房,也不是小片就不能有高票房,我们要将文艺片也推向观众,让年轻人也喜欢。

  要看到,我们是在和其他娱乐方式竞争消费者的娱乐时间。怎样吸引他们走进影院?我们采取了大量的方式去跟影院合作,把影院变成一个分享的终端。我们一直在推进这件事。乐视网本身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要把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联动起来。不是把产品推给观众被动观看,而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去体验。档期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都是为“人和”服务的。人和就是受众,要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不单是讲上座率、投资回报率,我们更应该研究看电影的人。

  《综艺》:你觉得影视行业的大数据是被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张昭:从战略上看,没有低估。大数据是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但是现在国内还只有数据,没有大数据,大数据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并且有相关性。我们目前能做的,是尽量将数据分析运用进整个流程。

  《综艺》:你怎么看影视行业的众筹行为?还有现在很火热的娱乐宝?

  张昭:思路是对的,运用互联网思维,让观众参与进影片制作中去,要解决的只是技术性问题,如何符合法律法规。这个方向是对的。电商参与进来对行业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是做互联网的。互联网改变生活。

  《综艺》:你们准备参与众筹吗?

  张昭:我们在做准备。众筹是其中一种方式,把品牌还给消费者。娱乐宝涉及理财产品,合理与否暂且不说。但是让观众参与到市场回报中去的众筹思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好事。

  《综艺》:你怎么看中国电影的同质化问题?

  张昭:我们是为用户做电影。现在用户的信息还没有那么清晰,需要通过互联网,慢慢去找到用户在哪里。去年乐视影业产出30亿元票房,30块钱一张票的话,就是1亿观众。观众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中有多少人能转化为用户。“用户”是你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所以我们什么影片都做。商业喜剧片有《六福喜事》,文艺片有《归来》,青春片有《小时代》,动作片有《敢死队》。只要有用户需要我们服务,我们都应该做。今年是这一拨影片,明年又换一拨,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会计划一年输出多少部电影。同质化的产品不是问题根本,关键在于我们又没有根据用户需求去生产。

  严格来讲,我们不是纯粹的制作公司。我们为用户生产电影,用户有很多种,我们的电影要为分别他们服务。用户越多,影片自然越多,这是个结果问题,不是我们去计划出来的。

  我们要用消灭奇迹的方式来创造奇迹。追逐高票房奇迹是短暂的。服务于消费者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转型。这是产业目前要集中力量攻克的难关,每个公司发展最核心的关键。分众,这个众不是观众,是用户。

  《综艺》:你怎样定位乐视影业?

  张昭:我一直跟我的同事们说:不要把我们当作一家电影公司,要把我们看做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是拆“围墙”的人。要站在行业外来看行业。我们的行业发展还太落后。互联网是最大的机会。我们也走在世界前沿,美国也没有。重点是我们怎么去革自己的命。

  文/喻若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