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拍《夜莺》亮相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夜莺,电影,中法合拍,法国电影
  • 发布时间:2014-05-04 09:26

  4月9日晚,由1905影业公司策划的“1905佳片点映”在王府井横店影城举行,该活动的揭幕片、中法合拍新片《夜莺》进行了超前放映。

  《夜莺》是2010年中法正式签署合拍协议之后完成的第二部合拍电影。影片翻拍自2002年大获成功的法国电影《蝴蝶》(Le Papillon),并由该片编导菲利普·弥勒(Philippe Muyl)亲自编剧和执导,主演则由李保田、秦昊等内地知名演员组成。影片的主要投资方是内地的宁静致远国际传媒,其他出品方包括星美影业、广西电影集团和法国的泛欧亚电影公司。

  作为今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片,《夜莺》将于5月份在中法两地正式上映。为此导演弥勒近期在中国各地宣传,向记者畅谈《夜莺》的拍摄经历,以及中法合拍当前面临的空间与挑战。

  除了影片本身,此次的点映活动值得一提。作为M1905电影网的全资子公司,1905影业始建于前者与派拉蒙合作拍摄《变形金刚4》之时。公司总经理李伊表示,1905影业计划承接国产电影的创投制片和营销发行等业务,“1905佳片点映”则是公司首个自主策划运作的线下主题活动,重点是对本地优质电影的推介和艺术影院新模式的探索。据悉该活动计划在今年点映19部国产电影,并将从中选出5部推介到国际知名电影节以及牛津、剑桥等欧洲知名院校。

  《综艺》:如今重拍自己前作的导演还挺少的,《夜莺》的缘起是怎样的?

  弥勒:对我个人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奇异的经历。其实我自己不觉得这是部翻拍片,最初确实是想在原来剧本的基础上翻拍,但后来情况变了,我对剧本也有了新的看法。就项目的发展而言,一开始我是遇到了影片制片人宁宁和宁静致远公司,他们想尝试拍一部这样的合拍片。所以实际上,这部电影一开始并不是我的主动选择,我是被选择的。当然,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好,我对来中国拍片也很感兴趣,过程中自然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经历。

  《综艺》:这个项目是2010年启动的,具体时间是在中法合拍协议签署之前还是之后?

  弥勒:我记得应该是在之后。

  《综艺》:就影片本身而言,《夜莺》和《蝴蝶》感觉其实挺不一样,后者在细节上非常法国,而前者似乎力求更接近中国本土的观众。两片的设定也有明显差别——《蝴蝶》中的小女孩是个单亲家庭的穷孩子,但到了《夜莺》里却变成了时下娇生惯养的富二代……影片的剧本是你与本地编剧合作完成的吗?

  弥勒:最初的剧本是我写的,然后我和本地的编剧一起修改。我们讨论了很多次,关于对白、人物设定等。我和制片人也讨论过很多次,无论是法方制片人Steve Rene,还是中国这边的宁宁。应该说这还是我写的故事,但融合了很多人的集体意见——是的,我们确实是想做得尽可能地中国化。

  《综艺》:你的意思是:虽然是中法合拍片,但《夜莺》还是希望能更面向中国的市场?

  弥勒:对我们来说,《夜莺》主要面向的还是中国的观众和市场。当然在法国我们现在也有发行伙伴,这其实是比较难的,一部完全使用中文的电影并不太容易进入法国的市场。

  《综艺》:你之前的影片大多是纯法国电影,这次来中国拍片感觉肯定很不一样吧?

  弥勒:是的,我以前主要是拍法国片。不过在国际合拍方面,我其实也有经验。我的上一部长片《魔力大篷车》(Magique!)是在加拿大魁北克拍摄的,而在《夜莺》之前,我在中国也拍过一部短片,跟中国本地的人才、团队合作过。

  《综艺》:在中国拍电影,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弥勒:中法拍片的感觉确实很不一样。在法国拍电影很严格,每天拍的东西都是事前详细规划、组织好的,但在中国拍电影,现场总会有很多意外,导演必须要能即兴发挥。对我们法国导演来说,这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法国那边事事提前计划好的模式了。

  《综艺》:《夜莺》的制作班底是中法混合还是以本地人才为主?

  弥勒:我们的拍摄团队80%都是中国人,一些特殊的技术部门是从法国来的,比如声音、配乐等部门。电影的剪辑、混音等后期制作部分是在法国完成的。

  《综艺》:中国电影产业现在对国际合拍很感兴趣,但最近几年中法合拍的成果还是少了一些。两国合拍协议签约四年了,但在此框架内完成的合拍片还只有王小帅的《我十一》和《夜莺》两部,在你看来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弥勒: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缺少能在中法两地都能引起共鸣的故事。要找到一个中国人和法国人都感兴趣的故事实在不容易,一些历史题材的年代戏或许可以,尤其是带些神秘色彩的。

  《综艺》:比如《末代皇帝》这样的?

  弥勒:是的。这部电影其实是用英文拍的,我很多年前看过一次,但一直记得是中文对白的,最近重看的时候还吃了一惊:怎么是讲英语的。

  《综艺》:你提到了语言,这是合拍很重要的因素。《蝴蝶》浓厚的法国韵味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于语言,但换成中文就大不一样了,对此《夜莺》是怎么处理的?

  弥勒:正如我刚才说的,其实《夜莺》于我是一部完全不同的新电影。

  由于语言的差异,相比《蝴蝶》,这部电影的视觉方面更加重要。拍摄时我希望能拍出美丽的中国风景。中国真是很美的,虽然现在旅游的人也很多。

  语言对于法国电影来说我觉得的确是个问题,根本原因是很多法国电影都是基于对白的。对于有些对白少、动作多的电影,比如吕克.贝松(Luc Besson)的影片,走向国际是要容易些。

  《综艺》:当然,中法合拍协议的签署开启了一扇门,对此法国影人的反应是怎样的?

  弥勒:现在所有人对来中国拍电影都很感兴趣。我和很多法国导演、制片人都聊过,大家都想尝试中法合拍。但我觉得目前他们的想法还是有点太过简单,只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投资,对合拍操作的实际难度缺少概念。法国电影其实还是有些内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此外,当前在中法两地为同一部电影融资还是有相当的运作难度。

  《综艺》:为什么?法国政府对影视合拍有很多的支持,包括直接投资,这难道不是一个促进因素吗?

  弥勒:正如你所说,法国影视很依赖政府的直接支持。对法国电影来说,得到这样的支持不难,欧洲内部的合拍片也不难,但对亚洲和中国的合拍片就难了,关键就在于语言。中法两国的合拍政策不太一样:中国有中国对合拍的要求,比如本地的题材和人才,而法国那边则特别看重语言的比例——要想得到政府的实际支持,电影一半以上的对白必须是法语,所以在法国为一部以中文对白为主的电影找投资比较困难。要是一部在中国拍摄,但对白讲法语的电影自然更容易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但这样的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又难了,而后者恰恰是合拍方现在看重的。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困难。当然,现在中法合拍的大门已经打开,相关项目渐渐多了,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综艺》:你以后计划继续在中国拍片吗?

  弥勒:为什么不呢?我是第一个来中国拍片的法国导演,我之后才是让-雅克·阿诺(Jean Jacques Annaud)和他的《狼图腾》。既然我已经推开了中法合拍这扇门了,那为什么不继续在中国拍片呢?我未来的计划里有一个项目很可能会在中国完成,当然现在还没敲定,我还在等待《夜莺》在中国的反响。

  文/马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