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财富沉思录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富豪,创业,王健林
  • 发布时间:2014-05-12 10:40

  核心提示:创富方式从资源利用开发、产业创新进化到构建生态体系阶段,首富已实现从生产销售商品到营销生活方式、从管理企业到开创事业、从创造财富到传播价值的蜕变。

  在财富与成功画等号的时代,富豪榜俨然成了成功者的“光荣榜”。

  马年春节过后,英国人胡润连续15年发布富豪排行榜。一周之后,《福布斯》杂志在3月3日推出另一张富豪榜,尽管排位次序、财富数据、评选标准与胡润的榜单“互相打架”,却同样备受关注。人们不关心过程,只在乎结果--发财的都是些什么人?

  每年富豪榜发布,都会刮起一股“首富旋风”。富豪榜不只是创业成功者的盛宴与狂欢,也是财富路径与经济规律的直观表达。梳理、剖析榜单背后的数据和故事,既能还原富豪的成长路径,更可窥探未来的经济走势。如果将视野拉长,微观洞察,从个体解读“30年发财史”,富豪榜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杆风向标,也是一部沉思录。

  一个国家对待财富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和未来的态度。

  虚拟经济是创富乐园

  不论哪个榜单,王健林都是无可争议的新科“中国首富”,尽管胡润说他有1500亿元财富,而福布斯统计为151亿美元(以3月3日榜单发布当天汇率算约930亿元),两者相差570亿元,但是都将王健林推至榜首。

  按照胡润的统计,在过去一年中,这位军人出身的地产富豪财富翻了一番,从750亿元飙升到1500亿元,平均每天赚2.05亿元,每小时收入能够在北京买一套856万元的豪宅。王健林的“暴富”获益于文化产业的投资,比如2012年5月以大约8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公司,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走强,18个月后他的股权价值17亿美元,投资回报9亿美元(约55亿元)。

  马云的财富增长更快,在胡润富豪榜前百位大中华富豪中增速排名第二,坐拥425亿元,暴增173%,略低于蔡东青家族的178%。2012年2月马云已完成阿里巴巴私有化,他正计划今年重新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并可能以150亿-20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马云的财富还将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两位获奖者在亿万观众面前打赌,王健林胸有成竹道:“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一年后两人在同一个舞台重逢,王健林已改口“为了减免干扰放弃赌约”,胜负已不言而喻。这次“赌局”实际是传统商业与互联网的趋势之争,从两人的财富增速对比亦可见一斑。

  实际上,王健林是个特例,过去一年房地产富豪普遍财富缩水。许家印资产下跌30%,朱孟依家族减少20%,陈卓林家族减少19%,张力、张量父子减少17%。前百位大中华富豪有36位与地产行业相关,负增长有13位,零增长1位,另有5位新晋富豪无法比较,可见有一半的房地产富豪的财富缩水。即便华人首富李嘉诚闪转腾挪变卖资产,财富增速也只有3%,可见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缓滞。不过,这依然是中国富豪最多的领域,在胡润百富榜中人数占比 26.7%,依然高居第一位。虽然比例略降1.7%,但是行业高烧依然未退。

  与地产富豪的急剧缩水相比,IT富豪正进入“财富爆炸”阶段。胡润富豪榜前百位大中华富豪中有7位IT人士,马化腾增长87%,并以840亿元成为“中国IT首富”。两位老牌IT富豪丁磊与史玉柱的财富增速分别是68%和19%,雷军与贾跃亭首次进入榜单就跻身前60名,这两位站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上的财富新贵潜力巨大。在互联网转型路上的张近东财富增长69%,而困居牢狱中的老对头黄光裕家族只增长9%,在未来竞争中,互联网进化程度将成为胜败关键。虽然IT富豪人数占总榜比例仅由7.8%增加到8.2%,但财富增长速度惊人,随着行业并购加剧、对传统产业整合加速等效应显现,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在胡润大中华富豪榜中,富豪的行业分布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与投资,所占比例各为26.7%、21.4%、14.2%,三者之和占富豪总人数的62.3%。从整个行业分布来看,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IT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发家的富豪人数占49.1%,如果加上靠资源发财的6%,则达到55.1%,而以制造业、食品饮料、零售、医药、服装纺织、农林牧渔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占比40%。2013年这两大项数据分别是55%与35.6%,虚拟经济的富豪比例几乎未变,这反映出中国虚拟经济比例过重,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并不明显,债务或金融风险仍需警惕。

  可喜的是,实体经济比例上升4.4%,其中制造业从15.3%上升到21.4%,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恢复增长,形势回暖。这与全球经济复苏、外贸增长相关,也说明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正发挥效果。不过,服装纺织与农林牧渔分别下降2.7%和1.5%,表现不尽如人意。另外,金融与投资比例上升1.7%,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创业热情高涨,这项数据还会增加。

  富豪榜的行业分布表明,虚拟经济才是创富的乐园--房地产富豪人数最多,互联网财富增长最快;前者经数十年积累财力雄厚,后者潜力巨大必将超越。对于今天的创富者而言,房地产的大门几乎关闭,互联网却有无限空间。不过,中国的未来在实体经济,制造业才是国家之基、财富之源。

  富人都在哪儿

  有句话说得很励志:“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正所谓“近朱者赤”,可是,你首先得知道,富人都在哪儿?

  胡润在大中华富豪榜中统计的结果显示,来自广东的富豪最多,共有58位,浙江以51人排名第二,随后是台湾、江苏、福建、香港,山东、上海并列第7,北京、重庆分列第14、20位,天津、陕西、海南、吉林分别以2人排名垫底,青海、新疆、西藏、贵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未进入排行。

  由此可见,富豪主要来自于三类区域:商业氛围浓厚的沿海省份;教育、经济、贸易发达的直辖市;资源丰富的人口大省。原因可总结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顺应时代浪潮下海经商者较多;直辖市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政策优势,创业成功几率更高;经济资源优越、人口基数大的省份具有厚积薄发的潜质,创富人才辈出。

  以富豪数量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来看,虽然不是严格对应,但大致相符。在2013年中国各省市(不包含港澳台)GDP排名中,前四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位居11、12,青海、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排名摆尾。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情况下,富豪数量前四位与GDP排名前四位有三个相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GDP第3富豪数量并列第5,差异微小。同样,富豪数量与GDP水平排名前20位的大部分是同样的省市,只是顺序存在变动;排名末尾的地区也遵循这种规律。

  民营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或许比GDP更能反映经济状况和财富格局。2013年民营企业500强分布在28个省市区,按公司数量排名前四的依此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这与GDP排前四位的省份相同,只是排名有变化,与富豪数量排行也大致相同。上海、重庆、北京民营企业数量分别排在第8、11、14位,与富豪排行(不包含港澳台)第5、11、17位变化不大。但是,个别省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湖北、内蒙民企多而富豪少,福建、安徽民企少而富豪多,这应该与商业文化相关,闽商和徽商都属于中国十大商帮,财富分散富人更多,湖北和内蒙的情况则相反,财富聚集程度更高。

  从富豪数量、GDP排行以及500强企业排行三项数据对比分析,不难发现民营经济越活跃、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富豪越多,反之亦然,没有哪个富豪少的地方民营经济发达而经济富足,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发展的因果联系。富豪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举足轻重,地方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对创业者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区域造富能力差异明显。

  不过,富豪出生地并不完全是富豪居住地,生于斯、长于斯却难安于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观点得以印证。大中华富豪居住地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台北、深圳、上海,基本都是商业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第二类是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国家首都,比如雅加达、新加坡、马尼拉、吉隆坡、曼谷等,华人富豪为东南亚繁荣起到关键作用。第三类主要集中为二线省会城市,比如杭州、福州、成都、南京、武汉等,科教文卫完善。第四部分是经济活跃、商业发达的城市,比如佛山、烟台、温州、泉州、汕头等,这些地方盛产“本土富豪”,而且大多故土难离。

  富豪、民营经济、GDP三者关系的事实充分说明,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都应该支持、关爱、包容合法致富的人,富豪也应该为社会环境改善承担更多责任。否则,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好不容易挤到富人堆里,他们却要离我们而去。

  “诞生”富豪的七条路

  无论是胡润富豪榜还是福布斯富豪榜,都将研究对象锁定为企业家。根据胡润统计,中国亿万资产以上的富人有八成是企业主,体量庞大。

  中国的企业家富豪,主要有五大来源。

  第一类是草根崛起。基本上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比如广东的何享健、杨国强、朱孟依,浙江的鲁冠球、宗庆后、李书福,福建的许荣茂、曹德旺、许连捷,这类商人学历不高,大部分是农村干部或能人,洗脚上田,白手起家。经营领域集中于家电、服装、五金、玻璃等制造业和地产等,市场化程度较高。

  第二类是知识分子下海。这些创业者大多在1984年、1992年的下海潮中勇当弄潮儿,比如俞敏洪、马云、刘永好、郭广昌等教师出身,以及柳传志、陈东升、黄怒波、冯仑等从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离开的创业者。他们学历较高,对体制规则、政策法规比较熟悉,而且有同事、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资讯灵通,常能在政策调整时获得商业机会。

  第三类是官员经商。这类商人与知识分子群体有部分重合,但又独具特点。创业者最早是临危受命,冒着打破“铁饭碗”的风险去挽救濒临倒闭的地方企业,比如王健林1989年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主任转职区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一年前这家企业已负债149万元;朱新礼1992年辞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接手县里3年发不出工资的罐头厂。还有一类是汪海、李东生等亦官亦商的国企负责人,从管理者、经营者变成所有者。

  第四类是海归创业。这些企业家在海外留学、工作,然后回国创业,时间在2000年前后,集中在北、上、广,从事IT和金融投资领域最明显,IT界代表人物有张朝阳、李彦宏,金融投资则是熊晓鸽、汪潮涌、沈南鹏。再加上张兰的餐饮、施振荣的太阳能、王中军的影视娱乐等,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个群体的资本运作意识和能力超出本土崛起的富豪。

  第五类是“富二代”接班。2014年全球最年轻的富豪是龙光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纪海鹏的女儿纪凯婷,24岁身价高达13亿美元。这种风光杨惠妍早已领略,7年前她只有26岁,却以692亿港元成为中国首富,如今杨惠妍家族以490亿元位居大中华富豪榜第19位。最早因接班成名的富豪是山西首富李兆会,2003年父亲李海仓遇刺后,22岁的他仓促接手海鑫钢铁集团,如今正陷入帝国崩塌的传闻之中。创业难,守业更难,“富二代”还需历练摔打。

  除80%的企业家富豪之外,另外20%的富人主要有两种发家途径:炒房和炒股。

  炒房无疑“很会来钱”。在过去十年间,房地产价格飙涨造就大量富豪,甚至成为新世纪财富分配的第一道分水岭。胡润对中国千万级富豪的省市排名显示,前四位依次是北京、广东、上海、浙江,近年来这四个地方房价最高、涨幅最快,其中浙江“炒房团”分赴全国挖掘财富。炒房者比重占千万富豪的15%,房产投资占其资产的66%。

  还有一种富豪也不可小觑。虽然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但股民依然占千万富豪的5%,富人投资方向仅次于房产排行第二,达到65%。不过,近年来艺术品、珠宝、钟表、家具等投资大行其道,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和投融资改革推进,富人的理财渠道和投资方向将更丰富,财富升值或将提速,财富集中度将更明显,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首富”去魅

  1999年胡润第一次推出中国富豪榜之前,中国的私人财富状况从未公开,没人知道“首富”是谁。其实,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财致富需冒坐牢的风险。

  特殊的政治环境给了第一批胆大者创富的机会。吴仁宝、鲁冠球、何享健等人成立社队生产组,带领社员干些公有制企业看不上的加工、组装等粗活。个体户悄然兴起,温州柳市镇的“五金大王”胡金林1975年就有5万元现金,1980年收入几十万元,1982年因“投机倒把”被追查,多年后他庆幸如果不逃可能被捕甚至枪毙。安徽芜湖的年广久靠炒瓜子暴富,1982年就赚了100万元,家里藏的钞票沤到发霉,一出太阳就得用麻袋装满扛出来晾晒。可他因为做买卖三次入狱,罪名分别是投机倒把、“牛鬼蛇神”和“流氓罪”。

  1978年以来,中国第一个被冠以“首富”的人是牟其中。1989年他因“罐头换飞机”一夜成名,又以“空手道”实现系列资本运作,1994年入选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位居大陆第四,国内的一本民间刊物将他评为“大陆超级富豪之首”,“首富”由此诞生。

  名正言顺的“首富”要等到20世纪最后一年出现,胡润在第一张中国富豪榜中将这个头衔给了荣毅仁家族。荣家数代经商,从民国起就家喻户晓,时年83岁的荣毅仁曾官居国家副主席,堪称商界典范。在当年的十大富豪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八位,其中刘永好家族、吴炳新、黄宏生红极一时,主要集中在饲料、制药、家电等实业。此时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7年,企业家地位扶摇直上,造富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发财途径更阳光合法,胡润富豪榜对中国人财富观念的冲击和转变史无前例。

  新千年的头十年,无论是胡润榜还是福布斯榜,“中国首富”只在荣毅仁家族、刘永好兄弟、丁磊、黄光裕、张茵、杨惠妍、王传福之间变化,他们也是每年十大富豪榜中的常客。2008年,曾于2004年、2005年连续当选首富的黄光裕再度登顶,却在当年11月锒铛入狱,“首富落马”现象备受关注,“富豪榜成为‘杀猪榜’”的言论大行其道。“黄光裕案”成为30年财富史上的另一大转折点,“首富”光环黯然失色,合法致富深入人心。

  在胡润发布富豪榜的十年间,有1330名富豪上榜,“落马”富豪49名,占总人数的3.7%,其中还包括下落不明、去世的人,真正的“问题富豪”只有1.4%,比例很低。富豪榜产生树大招风、全民监督的效果,这是鼓励“阳光造富”的好事,那些非法致富者无论是否上榜终将倒霉,所谓“生财有道”。

  2010年以来的第二个财富十年,胡润捧出的“首富”依次为宗庆后、梁稳根、宗庆后、宗庆后、王健林,尽管互联网富豪如日中天、势不可当,但“首富”依然由传统行业的代表轮流坐庄,勤劳致富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过,今后几年,这种观念将随着虚拟经济的代表霸占“首富”而动摇甚至颠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财富史,发财路径可总结为:六七十年代靠体力,八十年代靠胆识,九十年代靠关系,新世纪靠知识。创富方式从资源利用开发、产业创新融合进化到构建生态体系阶段,首富已实现从生产销售商品到营销生活方式、从管理企业到开创事业、从创造财富到传播价值的蜕变。与之同时,普通人的财富观念也从追求结果、关注“首富”转变为注重过程、全民理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豪如恒河沙数,2014年全球富豪榜上中国企业家占总人数的19%,与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相同。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可中国的富豪阶层一直被边缘化甚至妖魔化,美誉度、影响力的提升严重滞后于群体数量和财富积累的增长速度,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陈润(财经作家、商业史研究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