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王国”曲折复苏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改革,巴西,贝利
  • 发布时间:2014-05-12 12:22

  核心提示:巴西经济的起伏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改革速度能否跟得上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下个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巴西鸣哨,这是阔别64年,世界杯再度在巴西上演。更令世界瞩目的是,再过两年,奥运会将从巴西首次踏上南美洲这片美丽的土地。

  接连获得两大最具国际影响力体育赛事的举办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巴西经济的崛起--2011年,巴西取代英国坐上了全球各国经济总量排行的第六把交椅。

  实际上,作为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经济的腾飞并不是最近十年才发生的事情。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创下经济年均增速达10.1%的奇迹,跻身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随后遭遇了将近20年的迷失。直到步入新世纪后,巴西经济才逐渐迎来真正意义的复苏。

  重新审视巴西经济的起伏,对中国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所启示。尤其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更有必要汲取其教训并借鉴它的成功之道。

  巴西奇迹

  大多数国人对巴西的了解是从足球开始的。巴西,一个名副其实的“足球王国”。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都热爱足球运动,更了不起的是,巴西在世界杯上的业绩无人超越--7次打入决赛、5次捧得冠军奖杯。没有巴西队参加的世界杯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巴西在世界杯上的成绩,不难发现,足球上的战绩与经济的增长似乎成一种正比例的关系。

  1950年,巴西首次举办世界杯,一路顺风地打进决赛,出乎意料地与冠军失之交臂。1958年,巴西首次夺冠,17岁的贝利闪耀足坛。四年之后,巴西卫冕成功。1970年,第三次举起冠军的奖杯。而第四次夺冠,是24年后的事情了。

  再看看经济方面。二战后,为了加快改变以咖啡、甘蔗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巴西推行进口替代模式,依靠大量举借外债提速工业化进程。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1%,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创下了巴西现代经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巴西在世界杯上的巅峰时刻正是巴西经济腾飞之时。

  但是,了解巴西,不能仅仅关注足球。

  这个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大国,人口、面积均为世界第五,拥有辽阔肥沃的农田和广袤郁葱的森林,水、矿产、石油资源等等相当丰富,居于世界前列,真正称得上“地大物博”。

  巴西的历史演变和诸多拉美国家相似。巴西一度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19世纪20年代,巴西独立建国,90年代发展近代工业,其间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移民潮流,为刚刚兴起的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20世纪3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巴西的“咖啡经济”遭受重创,政治也陷入混乱。

  在1964-1985年的军人执政时期,巴西建成水泥、建筑、钢铁、冶金、造船、汽车、石油、化工、纺织、电力等工业部门,有的领域跨入世界国家行列,其综合实力位居拉美之首,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与此同时,政府赤字、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也悄悄地发生着。

  1989年,巴西迎来了第一次全民选举。而经济方面,幸福时光早已不再。1990年,巴西在世界杯只取得第九名,这是该国自1930年参赛以来取得的第三个糟糕成绩。

  拉美陷阱

  20世纪末期,对于拉美地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糟糕的时期。贫富两极分化、城市环境恶化、失业人口激增、公共服务滞后、政府效率低下以及政权更迭、社会秩序混乱等等现象频发,不少国家先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巴西也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泥潭无法自拔。有关资料显示,1988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38%。巴西政府其后推出三种货币,均以失败告终。恶性通胀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90年开始连续三年以月率80%的速度狂飙。1992年,佛朗哥总统在半年之内换掉三个财政部部长,仍然无法遏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3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489%的历史峰值。年底,佛朗哥总统选择刚刚出任外交部长的卡多佐担任财政部长。“如此惊人的通胀率意味着极大的预算赤字,这么庞大的数字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解决。”卡多佐日后回忆说,他本来就不是经济学家,所以处理通胀问题时只能从大局着手,他与团队花了无数个夜晚专门研读经济学,并组织经济学家力求将事情简化。

  一方面,通胀令巴西人生活困苦不堪,另一方面,即使有很多钱也享受不到很好的公共服务。以电信业为例,1990年巴西电话拥有量为每百人8.4部,仅仅是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及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巴西电信业机构臃肿,在经济发展最快的圣保罗,安装一部电话也要等上两年,是巴西政府与国企效率低下的缩影。

  雷亚尔计划

  卡多佐甫一上任,便着手通过发行新货币、削减政府预算等等来解决通胀问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雷亚尔计划”。

  在卡多佐的精心谋划下,到1994年3、4月,通胀率下降至45%,到了雷亚尔货币发行的7月,通胀率已下降到2%。“雷亚尔计划”把巴西从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中拉了出来,使巴西摆脱了发展中国家长期备受折磨的金融危机,并为日后的经济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这年10月,卡多佐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当选总统。

  1994年,对巴西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不凡的年份。就在恶性通胀终止的同时,沉默了20多年的巴西足球再次迎来巅峰时刻。同样是7月,巴西队在世界杯决赛的点球大战中战胜意大利,第四次捧得大力神杯。

  在迷茫的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足球的胜利点燃了巴西人的雄心。当年巴西媒体评论道:“足球的胜利影响到巴西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包括经济。要是输球了,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幸亏我们赢得了比赛。”

  卡多佐是一位敢于担当的总统,他大胆推动国企改革,积极引进外资,甚至触动能源和通信两大领域。比如,对国企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的改革。当时很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抗议对淡水河谷改制,但卡多佐毅然推行。国企改革取得巨大成果,仅淡水河谷和巴西电信的改制,成功帮助国家转移了公共债务,并带来189亿美元的收益。

  在卡多佐任期内,巴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数额在发展中国家之中,仅次于中国。多年后卡多佐发出感慨:“从封闭到开放,这是一个困难的历程。如果我们能够忍受短暂的痛苦,今后获得的长期利益将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卡多佐进行社会改革,比如实施“反贫计划”,鼓励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对贫困人群的下一代投资,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许多穷寒家庭的孩子由此第一次步入学校,10年之后,他们走上就业岗位,成为巴西工人阶层的新生代,并同时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

  巴西人用足球的胜利对卡多佐的表现给予回报。2002年,这是卡多佐连任任期的最后一年,巴西第五次在世界杯比赛中夺冠,创下了足球史上的记录。

  卢拉时代

  1994年,巴西夺冠,迎来了卡多佐。2002年,巴西夺冠,迎来了卢拉。卢拉延续并丰富了卡多佐的改革措施,将巴西带入又一个“黄金时代”。

  卢拉是闻名全球的“草根总统”,他出生于落后地区的贫困家庭,童年时期就干些擦皮鞋、卖报纸、送信件的活儿,来挣钱补贴家用。14岁时当工人,18岁因工失去小拇指,这激起他参加工人运动来维护工人权益的热情,26岁时当选为地方工会领袖,开始了政治生涯。2002年,57岁的卢拉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终于获胜,“卢拉时代”拉开大幕。

  卢拉备受巴西人拥戴,首先在于他推行一系列具有延续性的教育、就业和以减贫为重心的经济社会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他实施“零饥饿计划”,即每个贫困家庭每月得到政府22雷亚尔至200雷亚尔不等的生活补贴。2009年,鉴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决定将“家庭补助金”的发放额度提高10%,享受该计划的家庭新增约130万户,受益家庭总数增加到1240万户,约占总人口的1/4。

  在卢拉执政的8年期间,巴西人的最低工资上涨了67%。在卸任总统前的最后一天,卢拉签署了一项法令,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月540雷亚尔。

  在经济发展方面,卢拉采取了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行政力量全面退出国企。巴西石油公司、矿业巨头淡水河谷、飞机制造商安博威先后成立独立董事,并成长为世界级大公司;民企JBS成为世界最大肉制品生产商。这令外国投资者信心十足,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1%增长到2009年的18%。

  简而言之,“卢拉时代”取得的成就之一在于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巴西劳动和社会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巴西贫困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3.2%下降到22.9%。另外根据巴西著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统计,2010年巴西贫富差距水平为1960年以来最小。

  成就之二在于经济飞速发展,并从债务国华丽转身为债权国。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达到7.5%,是25年来表现最强劲的一年。这一年,负债占GDP比例降至40%以下,并一举变成债权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大股东国之一,而在2003年,巴西负债为世界第一。

  成就之三是接连获得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穷人富人都信任卢拉,2010年他以87%的高支持率结束连任,也成为了近30年来巴西最受欢迎的总统。《时代周刊》将其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

  遗憾的是,卢拉的继任者罗塞夫没有将这个势头延续。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仅为2.7%,2012年更加不妙,只有0.9%。2013年6月,巴西爆发了数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行。在提升外资引进、基础设施私有化等一揽子计划的拉动下, 2013年巴西经济增长回升至2.3%,超出市场预期。

  沉浮启示录

  同为金砖国家,中国和巴西拥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人口众多、面积较大、经济增长快、出口依存度高等等。同时,两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2013年贸易总额达903亿美元,同比增长5.3%。中国稳居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巴西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现在,中国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回望巴西的曲折崛起之路,对“东方醒来的狮子”进一步认识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启示之一,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纵观“卢拉时代”的斐然成就,显然得益于持续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措施。

  但是,2011年以来的表现,又与在某些领域的改革力度不大有一定关系。比如,巴西的公共部门给私营部门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工薪阶层税负高达58%,而政府还在优先考虑其自身的支出。再比如,内需中消费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率偏低。巴西幅员辽阔,而交通状况相当糟糕,该国用于基础建设的支出只占GDP的1.5%,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2.3个百分点。

  巴西的崛起、倒下、再崛起,是很多国家都遭遇过的。发展中国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在于改革速度能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启示之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早在2000年,巴西就启动“社会信息发展计划”,当年巴西软件市场份额占全球1.3%,居世界第7位;在破译和绘制人类癌细胞基因图谱方面的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在航天、通讯、核电、医药等领域,巴西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巴西还是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从事绿色能源研发,不仅是世界生物燃料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消费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

  前行的旅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昨日的巴西和今天的欧洲就是例证。眼下,全球经济复苏还存在不确定性。只有正视问题,果断改革,才能永葆经济活力,在世界舞台上持久地占据重要地位。

  谢亮(专栏作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