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祥:同程网求生记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吴志祥,同程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13 13:16
吴志祥还是没扛住。
2014年4月28日晚,携程发布公告,将斥资逾2亿美元,入股同程网,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消息出来前,同程与携程在景点门票市场的价格战正如火如荼。同程网创始人吴志祥原本要与携程正面“杀”个痛快淋漓。
今年是吴志祥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今年3月下旬,总部位于苏州的同程网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未来10年的战略。有意思的是,会址选在了上海,这里是携程的大本营。用吴志祥的话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召开这么高大上的发布会。
在这次发布会上,吴志祥宣布了他给同程制定的下一个十年蓝图:深耕景点门票和周边自助游业务,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全国领先的休闲旅游服务平台。
吴志祥称,三年内,同程旅游要成为全国休闲旅游冠军。景点门票业务是其信心的主要来源,目前,同程旅游是中国景区门票在线预订龙头。
“在携程‘打盹’的三年内,休闲旅游市场留出两个市场空间,一个是出境游,被途牛抓住了;另一个是景点门票为核心的周边游,让我们抓住了。”吴志祥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专访时说。不过,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的回归,让所有人的好日子都结束了。
今年4月,同程网引入腾讯的5亿元投资,准备与携程决战。携程的突然入股,让吴志祥的“天”变了,“阴影”变成了“大树”。吴志祥和他的同程网会过得更好吗?
“捂着宝贝”过日子
在微信上,吴志祥的个人签名是“在路上”。回望过去十多年的创业路,他走得并不轻松。
吴志祥今年38岁,1999年从苏州大学旅游专业毕业后,曾在阿里巴巴做了两年销售员,这其间,他曾提议阿里打造一个旅游行业的B2B平台,但未被采纳。
2002年,吴志祥带着这个想法离职,与自己的大学老师、两个同学一起创业。由于初期没有收入,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以替旅行社做内部网站赚钱维持。
直到2004年,他们才搭建好一个供旅行社、酒店、交通、票务等旅游企业交流、交易的网站,并正式注册了公司。向企业用户销售诚信档案即网上名片,是同程网的第一个收费产品,也让同程赚到了第一桶金。
吴志祥说,到2006年,同程网的注册企业会员达到6万家,每年有“一两千万”营收,利润达“一两百万元”,已经是一个可以小富即安的公司。
“我们当时就觉得自己是学旅游的,对行业比较了解,反正应该饿不死。”吴志祥说,那时候他们从未想过融资、甚至上市的事情。
但2006年,吴志祥代表同程网参加了CCTV“赢在中国”创业大赛,与外界尤其是VC的交流让他认识到,自己做的生意是“苍蝇趴在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因为这是一个空间有限的市场。2006年,同程的名片业务已有两三千收费用户,但这已经是国内最好的成绩了。
参加完比赛后,吴志祥回到苏州,和他的团队开始琢磨如何融一笔钱,把生意做得更大。
2008年,同程获得了苏州凯风创投的1500万元投资,并正式上线了同程旅行网,开始向个人用户提供酒店预订服务。
他们尝试过多种推广模式,包括模仿携程,四处发卡,虽然资金花出不少,但效果很差。
就在吴志祥四处寻找推广渠道时,百度搜索引擎成了同程的救命稻草。2009年,同程几乎孤注一掷地把手头1500万资金全部投给百度,购买流量。
这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吴志祥提供的数据是:2009年,同程网的酒店预订量飙升至5000间夜/天,而据艺龙的财报计算,当时其酒店预订量约为11780间夜/天;2010年,同程又用同样的路数做机票预订,2011年机票预订量达到5000张/天。
那时,携程还在投资呼叫中心,艺龙刚开始向线上转移,都没有采用流量购买的营销方式。
吴志祥形容,当时的同程网就像“穷人捡到了宝贝,捂在怀里”,唯恐引起巨头的注意。但他很清楚,靠这种打法,同程的酒店、机票业务不可能超越携程。
据艾瑞的统计,2011年,携程以41.1%的占比在中国OTA市场绝对领先,艺龙、芒果网、号码百事通分别为6.8%、6.7%、6.4%,同程网只占3.4%。
而且,同程的“宝贝”很快被发现了。2011年,艺龙发力互联网营销,其资金实力远超同程。2012年,携程也开始苏醒,不惜重金购买流量。2012年,携程和艺龙之间的价格战爆发。
这让吴志祥感觉到了寒意,他当然明白,“第一名跟第二名打架,第三名必死”,这是行业规则。价格战开打后,同程的酒店、机票业务利润明显下滑。
这时候,景点门票成了吴志祥的底牌。2010年春节,同程上线了第三块业务——景点门票,而且马上就有了订单。那时候,景点门票市场几乎是个蓝海,除了驴妈妈,还没有像样的参与者。这又让吴志祥如获至宝。
2010年底,同程网再次融资2000万元,专注于门票业务。2011年,同程的门票营收约100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0%。虽然量小,但增速很快。2012年,门票营收飙升至500万,为总营收贡献25%;2013年,占比提升至30%,门票业务带动同程在休闲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但过去的几年,吴志祥发现,门票业务被很多人认为“很累,很烦,没意思”。所以,看着同程的门票业务“噌噌噌往上涨”,吴志祥不接受任何采访,对外绝口不提门票业务,不透露任何数据。
刚看到阳光,又来了乌云。2013年4月,携程的全球门票预订频道上线,并以“只求规模”的姿态,强力促销,打击对手。
其逻辑很简单,用携程首席运营官孙洁的话说,“景区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的吸引力要素,在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意愿中占据主导地位。”换言之,景点门票已成为休闲旅游市场的入口级业务,是撬动休闲旅游市场的重要支点。
携程“抢票”让吴志祥非常焦虑。“如果门票输,则同程输。”他告诉《21CBR》记者,“对于创业团队来讲,捡到宝贝要尽可能捂着,如果实在捂不住了,就放开来打”。所以,今年4月,他们决定引入腾讯等机构的5亿元投资,杀个痛快淋漓。
但很快,携程递来的橄榄枝又让吴志祥改变了态度。
差异化创新
4月28日,吴志祥向员工发出内部邮件称,同程已与携程达成战略竞合伙伴关系,除了投资逾2亿美金,携程还将把景点门票的现付业务接入同程;同程将独立发展,并在两年内重启IPO。
吴志祥将这次与携程的合作视为同程“十年创业历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为同程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4月中旬,同程的机票业务已经接入微信,在广州、深圳两地测试。但吴志祥清楚,短期内,同程无法真正与携程抗衡。
“同程、艺龙、途牛等,即便联合起来,也很难全面跟携程较量。”吴志祥认为,虽然它们都在寻找与携程的差异化,但都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总结携程和去哪儿的成功,吴志祥认为,前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后者在携程海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搜索,满足了用户进行信息筛选和比较的需求。
一个客观现实是,在携程、去哪儿出现之后,用户又进入了新的选择迷惘期,搜索到的每个酒店都有成百上千条点评,有好评,也有差评,你究竟选还是不选?
“这个时候用户需要精选。”吴志祥认为,为用户提供精选解决方案,也许会是下一个颠覆性的创新点。
所以,除了资金和流量,吴志祥看中的还有腾讯的社交优势,将社交、人际关系引入旅游电商,或许能帮助用户做出更精准和合适的选择。但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成为下一个颠覆者,最终取决于同程本身。
“2014年BAT也会加大在OTA行业的参与度。”吴志祥觉得,让业内所有人焦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团队和模式出来,把现有的玩家打趴下。
今天,即便与携程达成合作,把最大的敌人变成了朋友。但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迫使吴志祥回答一个问题,同程网现在能做的是什么?
按照他的计划,一方面,同程旅游不能再“沉默”,而是要突出品牌差异化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把现有业务(景点门票和周边游)做透。以景点门票为例,吴志祥制定了三个目标:可预订的景区“最”多,价格“最”优惠,用户体验“最好”。
这并不容易,而且是否达标,打分权攥在游客手里。
吴志祥在内部讲话时,要求团队,包括他自己,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景区,观察游客在景区游前、游中、游后的所有环节,跟游客沟通,了解游客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有哪些感觉不好甚至不爽的地方。
吴志祥认为,这是帮助改善用户体验的最好方式。比如,他们发现,同程网的用户以自助游为主,在景点没有导游在身边讲解,如果要获得更多信息,要么跟随其它导游,要么在有条件的景区另付费租赁讲解设备;另外,自助游客在景点周边就餐也非常随机,需求得不到满足。
吴志祥告诉《21CBR》记者,同程将推出一种手机应用,不仅能满足游客收听有关景点讲解的需求,还可以向游客推送周边的餐饮等服务。
服务行业看起来并无大事,无论何种创新模式,也逃不出产品、价格和服务的持续提升。尤其是用户体验,它需要无休止地投入时间、精力和心思去打磨细节。
文/本刊记者 郝凤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