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足球光芒下困顿的巴西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足球,巴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20 13:51
据说在1999年巴西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爆发后,巴西外长要求面见基辛格,但后者让他等了很长时间。于是巴西财长在见到基辛格后,忍不住抱怨说,“你不能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亚洲小国而慢待一个大国”,而基辛格回答却是,“巴西有历史吗?”
神秘的天赋异禀之国
国人谈起巴西,估计首先想到的是其男足的优异战绩--在百度上搜索“巴西”,头几页的结果几乎全部与足球有关。也许是因为距离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面积与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大约85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是一个资源禀赋极佳的国家,而且长期以来被世界看好,认为它蕴含着极为庞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其中,巴西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29种主要工业矿产原材料储量极为丰富,镍、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铌矿储量够全球使用800年。而且,自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而且由于一百年多年未经战乱,人口密度相对稀疏,还拥有傲视全球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达57%(巴西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甚至被称为“世界之肺”),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气候宜人适合发展农业--实际上,世界上75%的咖啡出产自这里。
由于巴西所拥有的这种令人羡慕的自然条件,且独立较早,破坏性较强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未涉足,又在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指导下”,由军人发动政变,成为了一个“民主国家”,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认为,巴西必将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这个“奇迹”确实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过。
从数据可以看出,巴西在上世纪50-7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以GDP来衡量的话,远超同时代的中国--毫无疑问,在那段时间里,巴西是明星国家。
西方难以解释的衰落
事实上,西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巴西乃至整个南美的快速经济发展,也产生过疑虑。例如美国就认为当时的巴西政府是一个“威权”政府,虽然实现了民选,但并不“民主”,而非民主国家能取得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是西方很难理解的。
西方经济学家虽然也承认,在巴西经济欣欣向荣的年代,正是巴西实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最快速的时代--即通过工业国有化运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走工业革命道路。但这在西方看来,是一种注定要失败和崩溃的模式--原因很简单,走的不是市场经济路线。
于是在那时的西方经济学界,也有一批经济学家专门研究巴西,不断预言巴西经济何时走向衰落--很快,他们的预言成真了--由于上世纪60-70年代咖啡价格剧烈波动,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巴西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也有持阴谋论的人认为,由于咖啡的国际定价权掌握在西方手中,因此这是西方针对巴西所发动的经济战。
对此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限制外资利润外流(不得超过10%),对石油进行国有化。对沿国有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宽10公里以内未耕种土地实施国有化,废除矿山开采租让合同,对农业工人实施社会保险等等,但随即这一切被1964年发生的政变终止了。
新政府虽然被美国所迅速承认,认为其是合法、民主的政府,但正是这个政府废除了巴西公民的民主和政治权利,巴西前总统古拉特、夸德罗斯、库比契克被逮捕,工会被解散--巴西军政府甚至向美国中情局“取经”,如何利用酷刑来镇压工人运动。巴西后来成立的真相委员会指出,在这段时间,“国家杀人变成家常便饭”。
军事政变后,倡导新自由主义和私有化的留美人员在巴西经济部门获得要职,他们大力倡导吸引外国资本。国家投资的比重大规模降低,从1965年至1969年间的29.6%下降到1973年至1975年的16.7%。1972年巴西300家最大的公司中,49%处于外资控制之下。从1965年至1975年,10家外国大公司直接投资巴西9880万美元,但是汇出的利润却高达7.745亿美元。军人独裁期间,巴西劳动者实际工资几乎下降一半。1972年,巴西基尼系数高达0.66,居拉美国家之首,贫困家庭占家庭总数的49%--转年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米歇尔·弗里德曼受邀访问巴西,面对巴西的情况,他宣称这是“一个奇迹”,很难说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而且,巴西军政府上台伊始,就宣布要与美国进行更深入的经济合作,其中包括巴西放弃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多种矿产定价权--而这些原本是掌握在巴西国有公司淡水河谷手中的。但这还不够,随即美国就和巴西签署了影响更为深远的另一份经济协议:鉴于当时巴西在咖啡定价波动所引起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债务困扰,美国伸出援手的条件是无论巴西地方政府和巴西私人企业借贷多少外债,巴西联邦政府都要作为最后的债务担保人。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历次巴西债务危机爆发后,巴西联邦政府不但要为这一条协议,承受来自国际资本的高利贷盘剥,而且在丧失出口矿产定价权之后,丧失了经济主权的巴西无法掌握贸易利润--这就使得巴西陷入了一个怪圈,即:矿产等自然资源贸易所获得的利润,刚好够巴西偿还高额的外债利息(近几十年来,巴西政府预算的55%用于还旧债、借新债来维持开支),但财政上却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进行发展--因为利润都被债主拿走了。
最典型表现是,日本和巴西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人均消耗的钢铁、电力、水泥和石油等初级工业产品数量一直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在本世纪初才达到并超越了这个水平线),但巴西军政府上台后,巴西的工业渐渐为外资所掌控,日本也开始将巴西甩在了后面。时至今日,巴西在这四项指标上与日本的对比,已经是远远落后的局面了。而且,巴西军政府上台后,由于拱手让出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巴西开始沦为纯粹的工业商品倾销地,失去了进口替代的能力,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主要的农产品和矿业产品出口国。
事实上,美国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在拉美国家推行类似的政策,几乎控制了拉美国家石油产量的60%、炼油业的50%以及几乎全部的石油产品,控制了拉美国家铜产量的90%,控制了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古巴的铁矿开采,在中国大幅度进口拉美国家铁矿石以前,拉美国家的铁矿砂几乎全部运往美国,此外美国还控制了墨西哥全部的锌、铅矿,巴西的镍矿和大部分金矿,拉美国家的通讯、水电、航空也几乎全部为美国控制,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和糖公司控制几乎全部拉美国家的咖啡、可可、香蕉、甘蔗的生产和出口。
与此同时拉美各国还深受债务困扰,由于美国控制的IMF拒绝给这些国家贷款,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转向国际短期借贷(高利贷),更关键的是,贷款利息的增长是耸人听闻的:拉美国家的外债利息支出在1975仅为120亿美元,1982年就达660亿美元,到了1985年,利息支出则达到千亿美元规模。与此相对应的是,这段时间拉美国家出口增速大约为12%,但外债本息增长远高于这个比例,拉美各国由此失去了还债能力。
但依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在巴西发生的这一切,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国家的经济现象研究,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经济学课题--在看来奉行完全市场经济道路,且又是“民主国家”,自然资源条件又那么好国度--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所需的发展要素几乎全部具备,为什么会突然经济发展停滞?
在经过近20年的研究后,西方经济学界终于找到了答案,即巴西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即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不能在高附加值工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这导致了巴西经常出现经济发展指标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状态--由此西方经济学界也诞生了两个著名的名词,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陷入这个陷阱的“拉美化”国家。
当然,是否相信这一说法,就见仁见智了。这也是目前在经济学界,就走进口替代“东亚模式”和走完全市场化的“拉美模式”,哪种模式更优所争论的焦点。
巴西的命运
也许有人会问,巴西军政府早已成为历史,自查韦斯、卢拉为代表的、被视为左翼的拉美领导人上台后,南美政坛的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巴西自然资源条件那么好,重走进口替代的国有化道路不就行了,何必背上历史的包袱?
事实上,从新闻信息上看,卢拉总统确实曾想过走这条道路--例如卢拉曾表示,在上世纪30年代以没收英国与美国垄断资本的资产为契机,开始了发展巴西民族工业走国有化运动道路的巴西,是巴西经济最为成功的年代。卢拉甚至在2002年一口气兴建30家国有企业,力图重新加强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控制能力,企图重振巴西经济,但从实际效果看收效不大。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巴西的金融体系已经被外资渗透了,巴西既不具备印度政府在1991年时的金融监管能力(印度政府在1991年,因债务危机,不得不接受IMF的贷款条件,进行金融改革,但仍保留了一定的金融监管能力),也因军事实力弱小,无法直面军事威胁,没有“资本”像俄罗斯那样在面对国际金融大鳄狙击时,敢于果断宣布停止支付金融债务。
因此巴西既无力监管外资利润的流出,也无财力重走国有化的进口替代道路。在本次世界杯开始之前,巴西爆发了全国性的示威游行,以抗议世界杯在巴西举行--但分析人士指出,巴西国内的经济问题才是真实诱因:常年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占总人口近一半的贫困人口,武器泛滥,需动用特种部队和装甲车、坦克才能进入的贫民居住地毒品泛滥(央视在世界杯开赛前,曾冒险进入贫民居住地,拍摄了巴西贫民区毒品和武器泛滥的画面),早已使得这个国家两极分化了。
据说,在1999年巴西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危机爆发后,巴西外长要求面见基辛格,但后者让他等了很长时间。于是巴西财长在见到基辛格后,忍不住抱怨说,“你不能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亚洲小国而慢待一个大国”,而基辛格回答确却是,“巴西有历史吗?”
记得上世纪50年代,巴西委托西方石油公司在巴西进行油气勘探,西方石油公司的勘察结论是巴西只有很薄的油层,完全不值得开采。在石油危机后,巴西自己在那些”薄的完全不值得开采的油层“里打出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到2000年,据巴西经济年鉴称巴西是世界上第15大石油储备国,石油储藏量达130亿桶,占世界8.2%--但这一切都太迟了,卢拉上台后,巴西政府每年将55%的政府支出用于偿还债务,其中仅债券利息就高达22%-28%。
也许巴西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了,谁也无力改变。
文|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