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2014年6月)
尽管有各种关于房地产论调,但公认的事实是,楼市正处于下行调整阶段。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6月,其监测的42个主要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22.8%,仍处于2012年以来单月较低水平(春节假期所在月份除外)。环比来看,28个城市下降,其中成都由于5月成交基数较大致使本月降幅明显,为65%;厦门涨幅最大,达54%。同比来看,33个城市下降,汕头下降幅度最大,为91%;徐州同比增幅最大,为171%。而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下跌,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市场降温,加快地方救市的节奏。6月底,呼和浩特第一个明文取消了限购。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从目前的做法看,明降的做法还不多,但很多城市已经采取了暗降的做法。不过,此类救市在短期内并不能有效提振市场成交。
在他看来,6月份市场成交量不及5月,说明市场看跌情绪依然较重。目前银监会定向调整了商业银行存贷比,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在升温,但并没有直接涉及住房市场。而此前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房贷进行了窗口指导,但效果还不明显。加上7-8月是楼市销售的传统淡季,因此目前市场的降温态势还将延续。
北京 1.8万套自住房搅动市场
6月,北京市新房市场毫无升温迹象,反而继续下行。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6月25日,6月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含保障房)网签量为4045套,扣除保障房后,纯商品住宅成交2516套,比上月同期下降25.1%,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2.7%。2014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含保障房)网签量为31890套,扣除保障房后,纯商品住宅成交22645套,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5.5%。
北京楼市整体降温的态势依旧维持,市场观望心态还在蔓延。不过,平静的市场上仍旧掀起了一丝浪花,6月下旬,北京首个自住房金隅汇星苑以2.2万元/平方米的均价摇号入市,迫使周边项目出现了大幅度的价格松动,个别楼盘甚至出现了排队抢房的热销景象。
据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公开信息统计,从2013年11月29日第一个自住房项目开始申购以来,截至目前,自住房项目入市量已达11个,合计供应住宅套数约为1.8万套,合计供应面约为160万平方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自住房对北京楼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对定位刚需的产品造成了很大冲击,也将拉低北京楼市商品住宅的销售均价。“虽然中签率极低,但房价低于周边项目30%的诱惑搅动了购房者的买房心理,进而给楼市预期造成很大影响。”
深圳 量价齐跌
6月,深圳房价出现了今年来的首次量价齐跌。据深圳市规土委发布数据,6月深圳的新房均价23441元/平方米,环比5月份的23981元/平方米下跌2 .25%,同比去年6月的房价高点24128元/平方米,也下跌了2 .8%,这也是深圳房价今年首次出现同比环比双下跌。
从成交量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信贷紧张局面延续至今,加之观望情绪依然浓厚,持续发酵的利空因素使得深圳一手成交量继续下滑。6月深圳一手房共成交23.3万平方米、2428套,环比分别下跌4%和4.7%,同比去年6月的成交面积约46.94万平方米、成交套数5025套,更是直接“腰斩”。
对此,深圳中原地产报告表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信贷紧张局面延续至今,加之观望情绪依然浓厚,持续发酵的利空因素使得全市一手住宅成交量继续下滑。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开发商开始加大促销力度,使得全市一手均价开始出现下滑。
对后市走势,多家地产中介研究机构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中联地产分析认为,上半年低量收官,下半年依然可期。因为上半年是低量不低迷,较大的购房需求依然存在。许多置业者也仅仅是暂时性搁置购房计划,而非放弃购房。所以,就市场走势、置业需求看,下半年市场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重庆 翘尾收官
在全国楼市集体遇冷之际,重庆楼市却出人意料在6月成功上演了翘尾行情。据重庆网上房地产公布数据统计,2014年1-6月,重庆新建商品住宅共计成交81428套,成交面积近770万平方米,在6月份达到今年最高值,但是同比去年1-6月成交量下滑28%。其中,6月重庆主城区共成交15968套商品房,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9%;成交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增长16%。从成交均价来看,6月成交均价为714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4.5%。
在业内人士看来,重庆楼市今年以来一路冷淡前行,在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楼市终迎小幅回升,这主要归功于面对半年报的压力,开发商们做出的各种促销、打折策略。受各类政策和其他城市降价潮的影响,今年以来,重庆楼市每月打折楼盘数不断增多,仅4月的优惠楼盘个数就达到了248个,5-6月也一直居高不下,至7月打折楼盘数创下新高,达到了263个。
不过,对于后市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信贷政策收紧和部分市场供求失衡是造成今年重庆楼市不景气的两大主要原因。如果下半年不能降低“刚需族”的购房门槛,成交量和价格都很难反弹。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