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意味着中产阶级更加注意生活质量,更意味着中国人在整体价值观上既回归传统,又趋于开放,是一个新兴国家逐渐走向成熟和放松的标志
历史的经验是,当一个国家经济起飞之时,其国民往往因为个人发展机会多出现集体“过劳”的现象,二战后的德国、日本和后来的“亚洲四小龙”都是如此。
现在,历史的轮盘转到了中国。
在南亚,我们常常觉得东亚人是另一个“人种”——不仅是指皮肤颜色,更是指生活方式。跟懒散、缺乏集体意识的南亚次大陆居民相比,东亚人几乎个个都是劳模:长时间工作,不爱休假,任劳任怨,喜欢储蓄。
就我在中国生活期间的观察来看,不少中国人仍然是上述的东亚“勤劳者”,把努力工作和财富最大化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对工作生活平衡和个人享受敏感度不高。但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青年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变得越来越“不东亚”,把工作生活平衡和适度高质量的个人享受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夏天休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中国现在有相当多的国定假日,除了元旦、春节、五一和国庆以外,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假日也都有数天的公休假期。但似乎唯一缺失的,是在炎热的夏季,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并无公共法定假日。
这大概是中国休假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处之一。在西方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夏天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休假,全家一起休假,全国一起“慢下来”。夏天和圣诞,因此也是机票最贵的时候。一到夏天,法国尼斯、英国湖区、美国湾区,都像中国的黄金周一样,遍布休假的人群。
这一两年来,我身边的很多中国朋友也加入了“休夏”的行列,而且很多都是远渡重洋。之所以如此,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孩子,也为了争取更多全家相处的宝贵时光。
以前中国的孩子一放暑假,就忙于暑期作业和补习班。现在不少家长开始意识到,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跟孩子一起周游世界——去伦敦看博物馆,去美国东部参观大学,在清迈骑大象……
对孩子来说,这些是比书本和课堂更好的激励,与父母旅行的时光,也会是未来很多年里最深刻和美好的回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曾去英国小城巴斯进修一年。在那里,我和弟弟跟父母一起在英伦夏日里骑自行车、泛舟的经历,一生难忘。
因此,我觉得,“休夏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但意味着中产阶级更加注意生活质量,更意味着中国人在整体价值观上既回归传统,又趋于开放,是一个新兴国家逐渐走向成熟和放松的标志。
这让我对于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相信这个一直勤奋的国家,会最终超越历史上的很多先行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文/孟莎美(Sharmistha Mohapatra)(印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