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金融帝国的金色舵手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杰米·戴蒙,摩根大通
  • 发布时间:2014-07-30 08:04

  在当今金融界,比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更受人尊敬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对一个伤痕累累、尚未摆脱金融动荡冲击的银行家而言可能算是不小的成就了。几十年来,戴蒙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一直是华尔街最扣人心弦的传奇之一。从身为花旗集团明确的接班人却最终遭到罢黜、到问鼎美国银行业最高权力宝座,戴蒙的职业生涯如编年史般丰富多彩。

  金融天才扬名华尔街

  1982年,戴蒙顺利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放弃了高盛、雷曼兄弟等诱人的机会和酬薪,决定前往美国运通公司,给时任美国运通总裁的桑迪·韦尔当助手。

  进入运通后不久,韦尔开始与公司的领导人出现了矛盾,这次斗争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韦尔的离开,那是1985年的夏天,戴蒙选择和韦尔一起离开运通。然而,这并没有成为戴蒙人生的低谷,反而是另一个辉煌的起点。1986年,在韦尔的建议下,戴蒙和他一起前往马里兰州接管巴尔迪莫商业信贷公司。在韦尔的带领下,这家公司在1988年与普瑞玛瑞卡公司合并,标志着韦尔大刀阔斧的并购时代来临。后来的旅行者集团就是在一系列并购之后诞生的,在这期间戴蒙与韦尔的合作相当合拍。

  这时候的戴蒙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瘦削身材和英俊的面孔也难掩他骨子里潜藏的野心与霸气。到1988年4月,这个年轻俊俏的“并购狂”又抓住机会在资本市场展露才华,促成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价值700亿美元的并购。并购成功后,花旗成为了庞大的帝国,戴蒙也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

  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在这次历史性的并购之后,戴蒙与韦尔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与韦尔不睦的后果就是,戴蒙于1998年被解雇,离开花旗。受伤的戴蒙在金融圈消失了两年,在家里做起了照顾妻儿的“厨男”。

  “疗伤”两年的戴蒙更坚定了昔日离开花旗时“不再为别人工作”的决心。在2000年重出江湖的时候直接出任美国第一银行公司的CEO,作为当时美国五大银行之一的“掌舵人”华丽回归。

  惊天并购 晋身金融领袖

  戴蒙这次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时的美国第一银行处于两家企业合并后的动荡整合期,当年亏损高达5.11亿美金。戴蒙到任之后,公司的人事变动依然频繁,戴蒙开始借这个机会亲手打造一个可靠的团队,并对银行的资产重组、人事改革等大小事务事必躬亲。接手后的三年里,美国第一银行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财务实力进步有目共睹:2002年报,第一银行盈利33亿美元,2003年增长至35亿美元。更富戏剧性的是,戴蒙掌舵后的第一银行吸纳了不少来自花旗的高级人才,戴蒙甚至不辞辛苦亲自到花旗“挖人”,当时已经是花旗第一把手的韦尔对此甚为无语。因此,第一银行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小外号,叫做“西部花旗”。到了戴蒙任期的第四年,第一银行早已从“休养生息”变得“兵强马壮”。

  戴蒙在第一银行的杰出表现,引起了当时摩根大通董事长兼全球CEO威廉·哈里森的注意。2004年,摩根大通以5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一银行。一种戏剧性的说法是:这场收购的动因,其实是哈里森想得到杰米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在戴蒙的斡旋下第一银行与摩根大通完成了高达580亿美元的并购,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摩根大通的新任CEO。戴蒙因此“一战成名”,令自己晋身为全球顶级银行家之列。

  2004年7月,合并后的摩根大通已有足够的资格与花旗集团一较高下。这时候的戴蒙,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天赋异禀却初出茅庐的青年,华丽蜕变之后,他成了华尔街里数一数二的金融巨头“掌舵者”,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领袖。

  自从成为摩根大通CEO之后,戴蒙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华尔街关注的焦点,初登宝座的他深深懂得江山易攻难守,要管理好这个庞大的帝国,戴蒙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他曾公开表示:“我的梦想是,带领摩根大通走向更卓越之路。”

  次贷危机成就华尔街之王

  当年在英国巴克莱资本赞助的一场会议上,戴蒙曾经和同行讨论自己对次贷风险的看法。当时印地麦克银行、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国际顶级银行的CEO们都在现场,但戴蒙谈到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现场同行的足够重视。2008年危机爆发的时候,上述金融机构都消失了,而同样身为巨头的花旗、高盛、贝尔斯登等都摇摇欲坠。

  直到这一刻,华尔街大佬们才幡然醒悟,就在他们为了度过危机焦头烂额的时候,戴蒙带领的摩根大通却依然泰然自若。就连沃伦·巴菲特都对戴蒙的危机意识和风控能力赞赏有加:“大型金融集团的风控就应由CEO来掌舵。”

  戴蒙执掌的摩根大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不但毫发未损,反而趁势而上并购了濒临危机的贝尔斯登,一举奠定了自身全球顶级金融巨头的地位。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以难以置信的每股2美元超低价格将贝尔斯登收归麾下,一场耗时11个小时59分钟的收购交易顿时撼动了整个市场。

  收购前夜,有着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正处于“垂死阶段”。因为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摩根大通成为在信贷危机中唯一泰然自若的公司,也是唯一可以救助贝尔斯登的公司。贝尔斯登一旦破产,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沉重的压力。这时候,连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坐不住了。他们先后给戴蒙打电话,均表示希望摩根大通能对贝尔斯登伸出援手。而戴蒙在那个至关重要的周末所做出的决定,不仅缓解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场巨大灾难,也通过对贝尔斯登的“世纪收购”,以他独特的方式,成为华尔街的“一代枭雄”。在金融市场面临崩溃之际,戴蒙是唯一做好准备的投行CEO。

  “当时政府并不想收购贝尔斯登,我们数千员工在通宵达旦工作,看能否整合贝尔斯登的贷款业务、信贷业务及人事系统,最终在周日晚决定收购,这个决定其实真的很快。”戴蒙后来在受访中表示。虽然事后,美国政府还就上述的一系列收购案与摩根大通对簿公堂,摩根大通也为此付出了将近200亿美元的代价。但这依旧不失为是戴蒙职业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戴蒙在危机中的表现引来了白宫的关注。2009年,美国金融界和政界一度盛传戴蒙可能会成为下一届财政部长的消息。而事实上,作为民主党人的戴蒙也一度表示出对奥巴马的支持。在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要问题当然是面对金融危机留下的烂摊子。奥巴马提出金融改革的时候,戴蒙曾经是奥巴马最喜爱的“顾问”,他的许多建议也写入了2010年5月参议院颁布的金融改革法案。当时,外媒总戏称戴蒙是“奥巴马最喜欢的银行家”,而他的提案稍作改动便可作为奥巴马的演讲稿。

  摩根大通的911:伦敦鲸鱼

  戴蒙和摩根大通风光无限的日子仅仅延续了四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差点葬送了戴蒙的一世英名。

  2012年,又是一个夏天,戴蒙的前途出现了急转弯。5月12日,摩根大通正式宣布一个名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由于判断失误给公司造成近20亿美元的损失。这事的糟糕程度远超预期,戴蒙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善后”,直到今天依然余波未平。

  摩根大通的股东们怒不可遏,他们对于戴蒙未能及时发现这一风险漏洞感到愤怒。摩根大通的股价在事件披露次日暴跌10%,到5月31日,累计跌幅达18%。更令股东们郁闷的是未来可能面临的巨额罚单。因而,超过40%的股东开始认为戴蒙不能再同时兼任CEO与股东大会成员的“双重职位”。

  然而,更让戴蒙头疼的是来自华盛顿的压力。由于这笔巨额的交易损失的刺激,政府或将针对自营交易出台更详细的法规,而这将使得银行的交易活动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将接受一系列调查。

  实质上,“伦敦鲸”事件造成的损失远超摩根大通当时估算的20亿美元。2013年9月,英美多家监管组织核定该交易最终导致摩根大通损失超过60亿美元,并针对此事件给摩根大通开出9.2亿美元的罚单。与此同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还对摩根大通展开调查,最后以1亿美元达成和解。

  在多方施压之下,他在2013年10月决定放弃其银行业务部门的董事长职位,仅任摩根大通CEO一职。戴蒙将一如既往地做他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经营华尔街最复杂的银行,面对政府越来越复杂的监管。受“伦敦鲸”事件的拖累,2013年摩根大通在戴蒙长达9年的任期中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令戴蒙头上华尔街“最精明CEO”的光环蒙尘。

  在摩根大通2014年第一季度财政报告中,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9%,至52.7亿美元;当季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至239亿美元。由于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摩根大通股价4月11日下跌3.7%。尽管如此,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评价当季财报业绩时仍表示,市场和抵押贷款在全行业普遍存在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摩根大通今年仍有一个好的开始。消费者和社区银行存款增长和卡销量均保持在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且在商业银行贷款发放量上增长了22%,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北京时间7月2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宣布患上咽喉癌,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在戴蒙发表声明后数小时,摩根大通股价即下跌了0.68%。与此同时对于戴蒙继任者的猜测,也颇为引人关注。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戴蒙曾告知投资者,他将继续在这间美国最大银行再留任五年。不知此时,戴蒙会做何选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