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甘肃省在“钱袋子”紧张的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据了解,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基础上,甘肃省今年大幅增加省级扶贫专项资金预算,达到了11.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3倍。
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得益于甘肃省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健全了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上明确规定,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贫困片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全省对县转移支付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型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今年,甘肃省下达片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非片区县3个百分点以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向片区县倾斜,并将贫困村农民筹资筹劳与财政奖补资金的比例由1∶0.5调整为1∶2。
在拿出真金白银的同时,甘肃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更多运用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是多年制约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随着甘肃省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省农行与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双联惠农贷款”。由各级财政注资,在58个贫困县均组建一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同时,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农行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截至6月20日,全省累计发放双联农户贷款16.7万户、113.3亿元,累计支付贴息资金3.5亿元。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甘肃省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信贷资金投入,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贫困地区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目前,已在藏区的临潭县,六盘山区的临夏县、东乡县、武山县、通渭县,秦巴山区的两当县,还有插花型贫困县山丹县等7个县试点,集中解决通村道路和饮水安全问题。
甘肃省还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今年,甘肃省集中整合支农资金14.2亿元,支持现代畜牧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统筹安排扶贫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梯田建设等,并将绝大部分项目资金安排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造血”功能。同时,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争取财政部将棉花、冬小麦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甘肃省还开展了苹果、中药材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和马铃薯保险创新试点工作。
(记者 米太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