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惠“三农”——永定财政支农惠农侧记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永定,财政,惠农
  • 发布时间:2014-08-20 09:54

  本报讯 “永定县充分发挥财政效能,加大惠民投入,同步耕好‘三农’试验田,以‘三变’惠‘三农’,成功走出了财政惠农支农新路子。”8月11日,福建省永定县农办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永定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5537元,比增10.8%。

  “条块田” 变身“大基地”

  为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永定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发展设施农业,集中抓好名贵中草药材、生态果业、生态蔬菜、珍贵花卉苗木、丰产毛竹林、烟草、龙湖生态休闲渔业、特种养殖等8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让“条块田”变身“大基地”。 “六月红”早熟芋是永定县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农业品种。

  为提升“六月红”的产量和品质,永定县在仙师乡建立无公害标准化高产栽培核心示范基地500亩,采取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施用石灰、统一施用基肥和中微量元素、统一管理等措施,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子芋1807.6公斤,与常规生产栽培技术相比每亩增产286.8公斤,每亩增收1262元。

  “小帆板”变身“大航船”

  “成立合作社之前,竹农都是各管各的。现在好了,合作社统一管理、组织销售,而且在县财政局、林业局的支持下,合作社采取科学化种植,社员的收入连年攀升。”永定县新村竹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

  为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永定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等,并对合作社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今年,以合作社为载体,全县实现耕地流转13.5万亩、占比46.4%,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该县已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入社成员12300个,建立生产基地92700亩,带动农户23500户,助农增收6900万元。

  “邋遢庄”变身“生态村”

  “门前柴草堆,垃圾随意倒。”这曾经是湖坑镇南江村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走进南江村,一幅土楼、小桥、流水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昔日的“邋遢庄”变身“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楼生态旅游村”,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为不断满足农民对居住条件、生产生活环境的新要求,永定县财政全力支持生态县创建工作。目前,完成了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申报,21个乡镇获得“福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命名,217个建制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据悉,永定县2013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5487万元。兑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362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4438万元,受益人口达20.86万人;发放各类涉农直补资金3312万元,9.2万户、45万人受益。

  (记者 米太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