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户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所有的目标就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方案实现了。但是,也不能说前期所做的工作都没有价值,毕竟信息化的第一步还是要做基础数据和基础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要上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希望要解决问题。至于说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完全说的清楚。用户只是有一种感觉,或者说是很模糊的想法。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求描述不清楚,目标不明确。
一般来说,企业之所以要上信息化,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被人忽悠,人云亦云。整天听专家宣传说信息化好,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如果自己再不上信息化就会落后,所以也就要上了。
二、确实需要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觉自己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了,对照其他的相关企业看别人做的就比自己好。仔细了解发现别人已经上了信息化项目,于是就想上了。
三、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或者说是改革思路,但是靠现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或者手段没办法实现这种改变,于是就寄托于一套新的方法来实现跨越。而这种新的方法或手段,据专家说,就是信息化。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实际存在的,用户不完全了解信息化,但同时对信息化的期望值都很高。当然了,如果用户真的知道信息化并不是灵丹妙药,要解决的问题在眼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施的信息系统有很多的局限,弹性很差,没有足够的柔性;还有,来企业实施的所谓的专家其实根本不懂企业,更不懂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会掏钱上项目吗?用户不能把需求完全描述清楚,这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实施方,或者说乙方的专家们能够帮助用户找到这种说不清楚的原因。反过来说,作为乙方的软件公司,其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说他们仅仅是以赢利为目标,不为用户考虑,恐怕也很难这么说。其实,把盈利作为首要目标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假如用户不满意,你的利润从哪里来?有不少的公司,在合同条款及付款条件上动脑筋。更有甚者,预付款就确保不亏损,后面的实施则走一步说一步。
有些所谓的实施专家们到了企业,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像就开始工作。为了树立专家的形象,同时也为了赶进度,加大说话的分量,忽略用户的合理需求。在他们的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户既要能对要实施的软件系统功能非常了解,也就是说知道计算机能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同时又能用专业语言,信息化语言,甚至说是计算机语言来把需求说清楚,主动配合其工作。只是,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其实,成功实施信息化不外乎有三种境界:一、模拟和实现了现有的管理方式。虽说这时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提升还不够,即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但毕竟还是把手工模式转换成了自动模式,把传统的纸质台账转换成了电子台账,也就是说实现了基础管理的信息化。这种情况应该称之为“改善”;
二、调整和优化了现有的管理流程。信息系统虽然没有改造组织的架构和管理模式,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优势,改善组织的运转效率,也就是说提高组织的协同程度。这种情况应该称之为“改革”;
三、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现有的传统的运营模式和企业架构进行了提升,较前面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样的情况称之为“革命”也不为过。
就事论事。在本案例中,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上已经造成了不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下去的局面。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立即对已经实施的系统进行调整,降低原来的设计目标,取消业务数据的组织机构属性。在用户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所有的目标就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方案实现了。但是,也不能说前期所做的工作都没有价值,毕竟信息化的第一步还是要做基础数据和基础管理的信息化。所以说,也不要过于悲观,感到一切都完了。即便预期的目标实现起来不太理想,但是总可以通过合并报表或者其他变通的手段来实现其部分目标。同时,应该立即改变软件系统的架构,使其更加柔性化。如果时间上来不及可以分阶段进行。在正确的方向上小步慢行总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好。
(张振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