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心里相互认可度分析

  摘要:目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取决于相互之间的心里认可度,双方的认可度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在持续的同化中进行,在这个阶段会因为个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而影响双方的认可度;而这样的问题同样在我国高校师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分析研究怎样能让师生之间的认可度可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心里认可度 高校师生 同化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师生心里认可度发展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心里认可度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认可度的持续同化阶段师生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诸多问题,问题处理不当,会引发激烈的矛盾,导致最后的局面不可收拾;如果我们都有心里认可度健康的发展知识,那么我们收到的将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因此研究高校师生心里认可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心里认可度的定义

  心里认可度是当事双方在心里的感性和理性上相互认可持续同化的状态。

  影响心里认可度的因素:

  1.个人学识水平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识水平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知识掌握的多少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的深浅对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发生质的改变。从小到大,我们都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们周边环境的认知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的兴趣、爱好、也会随着个人学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进入到更高层次的享受。进入大学正是学生开始接触、了解社会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个人学识水平的提高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与大学教师之间的亦师亦友关系的理解,会影响师生之间心里认可度的健康发展。

  2.身心素质

  大学是学生的身心素质逐渐趋于完善的时期,这段时期学生自身和社会对其的影响都会直接导致其身心的健康发展,80、90后的学生都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为人处世方面显得和老师要求的存在很大差异,而随着学生的身心素质的不断完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认可度也会发生改变,身体的发育会导致学生在力量上的自信,喜欢寻求对抗,对象往往也会发生在教师身上;心智上的成熟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和教育的吸收领悟逐渐改变。

  3.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理念,能够讲文明、讲礼貌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教师的心里相互认可度是持续升温,最终达到认可一致,建立真正的亦师亦友关系,这对学生的一生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若家庭教育熏陶的有偏离,那么大学期间教师的责任会更大,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可度是在不平稳的状态下进行的,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同样对学生有更重要的意义。

  4.社会环境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人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用是巨大的,社会的风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是至深至远的,尤其在大学阶段的影响,直接导致师生心里认可度的变化。

  5.国家体制

  不一样的国家体制下的人民,其思维、观念都是迥然不同的,每一个公民的思维逻辑的形成,都会影响周边的人际关系形成。在我国的特殊体制下培养的人才中,人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尤其在大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互相之间的心里认可也会发生转变。

  二、心里认可度分析

  1.一般来说,认识一个人首先开始的是感性上的认可占据主导,从起点开始,形成的感情值介于表面肤浅的状态;后续会慢慢加入理性思考得出的进一步认可,形成具有争议性的感情;两者结合形成一个中级阶段的认识评价,存在片面性和错误性;后续再逐渐的心里交流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会逐渐处于高度认识阶段,不属全面系统的范畴。

  2.而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感情的心里相互认可度也是比较漫长的同化阶段,教师和学生在建立感情后,他们之间的心里认可度会根据关系的进一步建立深化发生快速不确定的变化,老师和学生由于学识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平等性会使其心里感受不相同起来,学生认为和教师建立感情后可以淡化教师和学生的差异,不分场合的亦师亦友,会在称呼上发生转变,诸如语气、态度、肢体语言等发生转变,乃至心里上的变化都会使学生和教师的相处发生微妙变化,这个时候就是问题开始凸显的时候,而这样的话对学生的礼貌教育、文明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因为学生会机械简单的认为在社会上的只要通过努力和时间的作用,一切都会随着感情的建立和深化,一切都会随着自己的意愿达成,可以和社会上的任何领导长辈同事建立忘年交的关系,而若是按照其意愿没有建立这种感情结果,则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显得尤为很重要。

  3.教师被学生逐渐的改变称呼后,会感觉不适应,也会降低学生在教师心理的认可度,而作为教师又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结果使得自己以后不知该怎么和学生相处,导致自己对学生的心里认可度发生转变从而影响后续工作,尤其是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学生的随意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致使图1 中曲线的变化出现不可控,而这样却往往会形成学生认为是合理的,教师却感觉不适应,相互之间的心里认可度就发生急剧变化,还会导致矛盾的出现,这时教师应做好指导性的工作建设,因此师生之间的心里认可度的健康科学处理,才能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这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结论

  1.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处理师生间的关系时应该分而别论,千万不要一概而论,教师应该明白各个阶段学生的心里需求,需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心里动态,科学分析做出今后工作的依据,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心里认可度的健康发展。

  2.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心里相互认可度在比较漫长的相互同化阶段中,教师一定要提高自我素质的修养和自我道德的完善,做好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引导和正确生活观念的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师生之间的心里认可度的健康科学处理,才能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这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至于健康科学的处理师生间的心里认可度需要教师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广的知识范围,要注意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语气使用和感情投入,针对不一样的情况能够因时制宜,未雨绸缪,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化学生想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面发展。

  王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