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干部队伍现状调查为例

  摘要:当前,受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以官僚化倾向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学生干部作为国家培养的优秀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一旦染上了官僚主义等不良社会习气,必将对国家未来人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度关注学生干部队伍的成长,加强对其思想教育和引导,培养其良好的作风,为国家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干部 官僚主义 社会问题 对策研究

  一、学生干部的现状

  来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了解其真实的学习、工作和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随即抽查、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生有20000名学生的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干部队伍进行调研,累计随机调研600名学生。结果显示,有近56%的学生认为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官僚化现象;有近23%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只是极个别现象,大部分不存在此类问题;有近46%的学生认为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差,方法简单,有近6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干部队伍梯队不合理,传帮带效果不好;有57%的认为学生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有41%的人认为学生干部就是为了赚取为以后参加工作的政治资本。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问题凸显。[1]

  二、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

  据调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影射出来社会问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追求名利型。有些人为赢得同学们认可,通过请客送礼、搞关系、走后门,来谋得一职或在选举中取胜。更有甚者通过社会关系和各级校领导、辅导员套近乎谋取一官半职,这部分学生干部对名利过分热衷导致背离了做学生干部的宗旨。

  二是脱离群众型。一些学生干部整日围着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副书记等人转,想方设法获得其对自己的认可与重用,与同学交流与沟通却很少。[2]

  三是官架十足型。部分同学当上主席、分团委副书记、社团联合会主席或其他副主席、部长等,认为自己就高人一等。工作中,只发号施令,从不亲力亲为,部门干事则不仅要处理各种大小事务,有时还要为学生“官”写总结和发言稿。近90%的学生在竞选前先吃喝拉票、社团间合作要讲究“行规”等等,这些行为官僚味十足。

  四是只做表面文章型。一些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时,喜欢形式主义。漫步大学校园,到处是各种会议的通知,似乎学生干部的工作就是开会,正事现实生活中“文山会海”官场作风在学生干部队伍中的现实反映。

  五是学生干部队伍“低龄型”。在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中发现学生干部存在“低年级化”的趋势和任期的短暂现象,致使学生干部对高年级学生不敢管,一年级学生使劲管。既不利于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良好学生干部队伍梯队的形成,造成恶性循环。[3]

  三、学生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问题存在的原因

  1.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发生偏离。

  就业的市场化,使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干部工作的压力,也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些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充斥着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导致了部分学生干部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一些迷惘,追求名利成为参选学生干部的动力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急功近利。有的甚至只把学生干部的名号当作推荐表上的一项内容,而走马观花地短暂任职。将“学生干部身份”当成了毕业找工作的敲门砖,偏离了学生干部锻炼自我、服务同学的宗旨。

  2. 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为官者大”的的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就是将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受此影响,不少学生干部将自己的“学生官”经历看成今后从官的试验平台,为了做学生干部而做学生干部,失去了其锻炼能力、服务同学的最初目的。

  3.高校管理体系行政化,导致学生干部有样学样

  长期以来,高校沿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失去了其学术机构的本质。这直接导致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围绕重心的偏离,出现了官本位价值对学术领域的污染,各种行政力量对学术权威的干预。例如,对学生而言,在选干、评优、入党、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等方面,都必然涉及是否具有“学生干部”资格考量,导致整天耳濡目染其中的学生干部,有样学样。使他们感觉追求官位是人生最大价值的错误导向。[4]

  4. 选拔、考核、监督、管理机制缺失

  4.1 选拔和考核机制缺失。目前学生干部选拔虽然表面上搞公开与民主选举的原则,但实际存在内定现象。致使学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良莠不齐,给日后开展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同时,在学生干部考核中,许多辅导员评价学生干部的工作好与坏,往往是根据其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工作是否听话和少数学生的评价,其呈现不清晰、不透明、不完善的问题。

  4.2 监督和管理机制缺失。高校日常学生工作主要一般由年级辅导员传达给学生干部执行,但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许多学生干部行使权利的过程和尺度毫无标准制约。而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监督途径主要是靠年级辅导员与普通同学,但许多辅导员由于年纪轻,经验少,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缺乏细致与深入的了解,对其工作过于的信任和依赖。辅导员对其评价和监督的效果可想而知。而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有部分学生想发挥监督的作用,无奈在权力上相对于少数班干部是处于弱势,害怕打击报复,所以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四、解决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对策

  解决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官僚化倾向为代表的社会问题,要求学校学工队伍加强学生干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制度,净化学校风气,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

  1 高校本身要减少以“行政代替学术”的现象,回归大学本质大学校园里,应该重学风,轻行政;重学术,轻权术;重民主,轻官僚,以学术为中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树立学术权威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人生观。从而影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良性发展。[5]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解决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最根本是从思想上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多开展学生干部思想教育与能力素质类培训活动,从思想与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教育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奉献与服务意识,清除“官本位”思想,让学生干部充分认识反对官僚化和官僚主义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让学生干部认识到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服务同学,服务社会。

  3 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监督制度

  首先,健全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健全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是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学生干部选拔标准,严格学生干部选拔程序,在坚持原则条件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干部,确保学生干部质量。例如,制定学生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用人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同学推荐或是组织推荐等方式报名参加竞岗。

  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干部考核与监督制度。在制度规定方面,需要建立和健全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将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态度、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在具体操作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要从学生干部内部入手,加大学生干部之间监督,同时还需要加进外部力量,即普通学生、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最后,打破学生干部“终生制”实行“轮换制”。克服官僚制弊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任用采取“终身制”模式,这是产生官僚化倾向的重要原因,只要当上学生干部,就不会中途被撤职,学生干部本身倒是可以中途撂挑子,造成了学工队伍的被动。这也是造成学生干部工作热情逐渐降低、能力低下、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实行“轮换制”,可以增强责任感,提高竞争创新意识,改善干群师生关系,改善班风学风校风,防止和克服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

  4.净化校园风气,为学生干部队伍良性发展营造氛围

  学校的风气,集中反映了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办学方向、教育和管理水平。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声而又极具穿透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在学校中的强大的无形力量,是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长久之策。净化高校风气,就要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基础上,增强学生干部是非辨别能力和抵御不良社会风气诱惑能力,积极发挥广大党员教师师德表率和高校领导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干部朝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第三课堂的教育功能,为建立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营造良好氛围。

  总之,学生干部是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的号召者和组织者,是高校教育、管理一支重要的队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摒除“官僚主义”的恶习,是中国教育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夏凡.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的研究[J]. 科教导刊,2011年3月(上).

  [2]曾瑞福,吴钟熙.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及对策探讨[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何期,赖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学理论

  [4]张启新.高校官僚主义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3).

  [5]沈琪玮.高校学生干部”腐败”现象分析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作者简介;

  赵云昌,男,汉族,1975年1月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赵云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