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巨额反垄断罚单 汽车零部件市场有望迎来多赢局面

  • 来源:资本前瞻
  • 关键字:日企,反垄断,汽车零部件
  • 发布时间:2014-09-17 15:05

  8月20日,发改委反垄断局对8家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8.3亿元的罚单,对4家轴承企业开出4亿元的罚单,合计对上述12家企业开出了约12.4亿元的反垄断罚金,这是我国反垄断部门迄今为止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虽然这一行为受到西方部分媒体的质疑,然而发改委的这一次反垄断罚单,对规范我国市场经营环境,维护行业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无疑是大有裨益。

  这一次发改委瞄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大背景是,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刺激了汽车产业链上游汽车零部件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8303家,2013年已突破1万家,达到10333家,较2008年增长24.45%。国内零部件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高额利润,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资本方面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重要份额。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已通过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电装公司、博世公司、大陆集团、美国普利司通公司、米其林公司等。在这10333家企业中,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量占比不到25%,然而其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分别占据了整个行业的43.87%、51.43%和42.57%。

  外商投资企业以不到1/4的企业数,几乎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的一半,其中利润占比更是超过一半。除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销售的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还大量从海外进口。其中仅2013年从日本进口额就高达95.8亿美元。说外资零部件产品控制国内零部件市场毫不夸张。

  然而,若是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竞争中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应该是被市场认可的,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但种种信息却显示,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虽然有其自身实力的因素,但他们同样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领先优势。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横向垄断已经被证实,并且相互串通轮流中标,严重扰乱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秩序。

  此次反垄断调查,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内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将会从中获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市场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将更健康,在汽车保有量迅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行业内企业而言,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将会获得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依靠自身实力取胜,剔除了一些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而对消费者而言,将会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无疑是此次反垄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有望改变

  国家发改委公布对多家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制造企业的垄断处罚,反横向垄断的调查告一段落,反纵向垄断调查仍在进行。相关消息指出,奔驰、宝马存在纵向反垄断行为。8月13日,宝马4家湖北经销商共计被罚162.67万元;8月17日,江苏省物价局认定奔驰存在典型的纵向垄断。反垄断正在大力进行,随着奔驰、宝马等知名车企被罚,汽车整车市场或将迎来销量上升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随之上升,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人们开始加大对汽车的需求。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201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73%。201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5.71%。

  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大了国外汽车品牌的进入,从而加剧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奔驰、宝马等高端国外品牌,在国内获得了较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凭借其品牌、质量优势,这些高端品牌车企在国内采取了垄断性措施,自行规定整车及零部件的价格,使得这类品牌汽车市场价远远高于其成本,从而获得巨额利润。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此次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将产生以下效应:

  1、汽车销量上升

  反垄断调查后,最直接的结果是这些国外高端品牌车将会降价,价格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水平,所以汽车销量将会显著上升。

  2、各大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与国产车相比,宝马、奔驰等豪华车系具有明显的质量、品牌、舒适性等优势,而在价格上却存在明显的劣势。很显然,一辆德国产豪华车系价格远远高于国产车系,这就将一部分经济收入并不高昂的消费者拒之门外。反垄断调查后,非国产豪华车系将会被迫降价,从而降低了这类车的价格劣势,而其质量、品牌、舒适性等优势仍然长期存在,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将会第一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非国产豪华车系。因此,反垄断调查后,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改变。

  保险业成最大赢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此轮反垄断调查,或将使得保险业成为最大赢家。

  我们来梳理一下车险在保险公司中的重要地位。汽车保险业务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大,近年来汽车保险业务量占财产保险公司总业务量的70%以上,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和经营的生命线。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6212.26亿元,其中机动车辆保费收入4690.11亿元,占财险业务的比例达到75.50%。

  车险保费收入是由新车购置价决定,而赔付额则主要取决于零件价格。售后用途的汽车零部件一直受制于整车厂商的管制,截留30%左右利润后再进入流通渠道,从而造成汽车零部件价格极高。近年来车企不断提高零配件价格,消息指出,豪华车系价格零整比高达1200%多,使得车险公司不断背负着赔付额升高的巨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保险公司车险理赔款70%用于支付汽车零部件的更换。2013年全年,共有近60家厂商对零配件价格进行了170多次调整,保险公司赔付成本不断升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车险保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经营效益却并没有出现同步增长,反而连续出现亏损的状况。2013年,在公布车险利润点额49家保险公司中,就有46家企业全线亏损。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近段时间的反垄断调查,将会使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价格全面下降,全面制止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横向垄断与纵向垄断,因此汽车价格的零整比将会明显缩小。反垄断带来的零部件价格下调将降低车险赔付支出,从而直接利好保险企业。从长期来看,汽车反垄断将是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价格更加透明化,从而提高保险企业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改善其经营效益。

  李玲 前瞻产业研究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