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宏:空间的连线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设计哲学,间性哲思,野美术
  • 发布时间:2014-10-09 15:56

  1995年,当山中一宏从武藏野美术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的时候,他还没有预料到自己19年后会再次回到母校任教。毕业那年,他带着在日本接受的扎实的设计基础训练,报考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开始了硕士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在伦敦成立了山中一宏工作室(kazuhiroyamanaka office)。从那以后,一直到今年4月回到武藏野美术大学任教,这17年在山中一宏的简历中是空白。这段时间,他一直沉醉在产品和家居设计领域,这段时间是他真正的职业修炼的开始和成熟时期,经历的沉淀令他获奖无数,一些作品被纽约当代MoMA和意大利Alessi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历史中的经典。

  产品设计的间性哲思

  日本人总是能将细腻琐碎的日常产品设计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山中一宏也有一套自己的设计哲学:间性哲思。所谓“间性哲思”是用“间”的方法去思考物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间”这个字繁体是“门”中一个“月”字,推开门,一束月光洒进来,因为有了月光的照射,我们才看到了门,体现的月光和门之间微妙而又依存的关系。当山中一宏所设计的物品之间可以在空间中形成一种连线的关系,就像天上的星座,每一颗都有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整体又体现了彼此依存的另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间”。山中一宏注重设计的主体,更注重设计主体之间的“间”性,并利用主体之间的关系去创造故事。这种方法使他的产品更像是空间中的一个活生生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塞满空间的物。

  守住材料的天然性格

  自从传统手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逐渐尴尬以来,设计师对材料的尊重更加显得颇为难得。山中一宏一直使用尽可能最自然的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去对待材料,将人为介入的程度降到最小,守住材料天然的性格。他的作品“缓缓的风”(How Slow the Wind),是一个3米长的板做成的沙发,仅在板材中间切一条缝隙嵌入坐垫,整个制作工艺没有胶水,完全用手工完成。“手帕方灯”(Handkerchief Light)这个吊灯是以同一个概念创作的,材料表面也是切出了一个缝隙,只用一个普通的灯泡夹在缝隙中间来保持稳定的形状,如果摘掉灯泡,材料会自动恢复平整。山中一宏总是在和材料做一些游戏,试图寻找材料在自然状态中最有趣的呈现方式。

  产品设计师的技术控

  产品设计师似乎对新技术都有天然的好感,这也难怪,想得出来做不出来着实会让人憋得蛋疼,再说,新技术总有让创意如虎添翼的本事。山中一宏也不例外,他曾表示“做实际成品总是比做模型要难得多,所以我总是需要工程技师来帮忙。”比如他为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设计的装置灯具“下午五点的伦敦”(London at 5pm),材料是专业技术公司开发的,是完全防火的,主要用于消防员的外套设计。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山中一宏表现的伦敦下午的云,那就是出神入化了,以至于这样艺术的作品都不好意思归类于照明设计,怎么也得是个发光装置的定义。这款高大上的装置在伦敦日本大使的家里安装了一个,首尔的设计博物馆也装了一个。

  当然,山中一宏的脑洞大开也会因为相应的技术没有跟上而使项目搁置。他的另外一个作品叫“发光喷雾”,是一个还未实现的项目,他计划向空中喷出发光的雾成为一个光源,当它喷向空中的时候,空中就出现一朵发光的云彩。对于光的强度,还可以有不同版本的选择,比如15瓦的用来照亮卧室的床,100瓦用来阅读,40瓦的版本可以放在公园里给窃窃私语的小两口照亮。山中一宏一再强调这种发光喷雾技术已经在一所大学被发明出来了,但他还在苦苦等待这个技术成熟的曙光到来。

  山中一宏对技术和材料的趋之若鹜有时确实有些极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功能,虽然你可以批判他很“表面”,但新技术和科技的介入需要这样略显前卫的设计实验,这是这个时代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像里特维德的红蓝椅,坐起来极其不舒服,但设计师的目的不是功能而是表达一种态度:设计要跟随理性主义,这样才能量产。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在里特维德的时代其实是非常前卫的概念。山中一宏也有一把椅子,是亚克力材料做的,亚克力上贴了膜,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变换颜色。所以,这个座椅可以从透明变成完全不透光的黑色,如果再把座椅转过来,重新又会变成透明。好玩,但是不好坐。山中一宏要表达的是,因为新的材料技术,“坐”这件事可以变得更加好玩。

  直指人心的人文关怀

  从山中一宏的作品中不仅可以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创新,而且还会被其中浓浓的人文关怀所感动。特别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任何的扭捏的设计诗意都使不上劲,简单而又直接才是重点。山中一宏曾经设计了一个完全只是用纸来制作的手电筒。只用一个很简单的材料,一张纸,在这张纸的一角安装了LED灯,当纸被卷起来的时候LED灯就会被撑起,LED灯的两旁隐藏着两个开关,当纸被卷起来的时候灯就会被点亮,而当纸铺平的时候灯又会自动熄灭。别看这个LED灯身材小,它所采用的是自行车头灯的光,所以它的亮度其实非常高。在自然灾害之后,这种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产品高效地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照明问题。

  山中一宏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便捷高效的功能考虑上,而且还体现在直指人心的精神的支持上。在日本海啸灾难期间,他设计一个募捐箱,这个募捐箱是一个直径约有2米的红色正圆,由三层亚克力板组成,中间有空间可以储存硬币,在上方设计有放进硬币的口子。这件作品的尺度超大,悬挂在天花板上非常惹眼,灾民们远远就可以看到国旗中的红色圆冉冉升起。山中一宏的设计为灾民们带来信心与希望。

  森系特征与灵感

  纯净、天真,顺其自然又不做作是山中一宏一贯的风格。他非常憧憬像风、声音这些自然元素所形成的外形,产品的形态都是手绘草图而不是电脑自动生成的,因为电脑的结果会非常生硬不自然。他作品中的微妙曲线,就像是被风吹动或是湖面中的涟漪。他的灵感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自然形态,花瓣的形态和滑雪痕迹都会让他着迷。意大利的天才设计师卡罗·莫里诺(Carlo Mollino 1905-1973)是山中一宏的偶像,这位偶像的兴趣在于滑雪、摩托赛车、空中飞行以及在建筑上所做出的技术贡献,后来他也对摄影的机械和银盐记录影像发生兴趣。山中一宏非常尊重卡罗创造形态的方式。“他一生都致力于在空间中寻找最完美、最好的形态,而我也致力于此,但是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的后半生将贡献于这一个事业。” 山中一宏说。

  山中一宏的作品具有非常典型的日本设计风格,敏感又前卫、简洁又富有哲学情感。虽然他的设计看起来有些“脆弱”且更像奢侈品,虽然他创造的空间似乎更适合那些已经掌握了“超级整理术”的人们,那些房间很宽敞并开始对概念和新技术有要求的人们,虽然他的设计还未能解决更多普通人在局限空间下的生活审美和功能要求。但他的意义在这个时代仍旧是积极的:山中一宏强调了产品设计的概念,让产品设计师更加有态度;他提升了家具美感的要求,延展了家具功能的概念,为居家生活带来了趣味;他对新材料和技术的运用和思考,为更加未来感的居家生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他在材料的运用上是极简的,但是他并不拘泥于展示一种“简单就是美”的态度,他更钟情于人的使用状态,对空间和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拓展,在空间和产品中“留白”;他提出“设计空间的概念,而不是设计物品本身”。对山中一宏来说,不可见的事物反而比我们肉眼所见的事物更加重要,这就像是看不见的心比看得见的钱更重要一样。

  文 赵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