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首饰,是我对外交流的语言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音乐会,话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0 08:20
出生于80年代的张凡,以她过人的审美观跟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被国内、国际舆论认为是“全球Top12”的新锐华人设计师。设计领域从话剧(03年国家话剧院版孟京辉《恋爱犀牛》)戏服、音乐会名人服配饰造型(06年肯尼迪艺术中心宋祖英音乐会)、一直涉及到首饰设计,无一不彰显她的全能。现在的她,不仅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系,也是法国巴黎珠宝学院国际讲师,同时不少作品进入国外博物馆收藏体系。今年,无疑是对她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她入行10年来最前所未有的一场展览,即将要开始。
进入现代化文明之后,衣饰早就不只担当遮衣蔽体之功效,更多的是,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特色的衣装,来达到在芸芸众生之中,划分自我、彰显气质、寻找同类的功效。那么首饰呢,也不仅仅只是表面意义上的装饰那么简单,更多的在于,表达内心的情绪跟想法。张凡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师,利用首饰理念的创造、加工,来传达自己对于美、对于生命的看法。
张凡说,“首饰在我的世界里,充当了语言的角色”,无需过多的眼神、也无需过多的话语,只需这些精美的首饰,她便可跟人、跟世界沟通,交流。
出发,与众不同
当下,不少首饰设计师几乎都在选择追逐“未来主义”的大潮流,盼望着可以瞬间烙上一个“前卫设计师”的印迹。而在一众玩弄现代、前卫、复古首饰的设计风潮中,张凡反其道而行之,将作品的起源建立在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宫廷细金”文化及工艺上。她从03年开始,就跟随着故宫及博物馆的师傅学习,那时候她发现,除了要融入古典主义精髓,更要跳脱出“当时时代局限性的传统工艺技法和形态”,只有摆脱这些守则跟束缚,你才能赋予“细金工艺”全新的现代面貌跟摩登精神。这种大胆的融合所衍生出来的新成品,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染力,是“基于当代的创造,更是一种具有未来感的东方审美下的优雅风格。”这是她对自己作品的定义。
当中国宫廷首饰文化与细金工艺,遭遇个人艺术首饰的现代创作实践时,能够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可能会是什么?当“金”作为一种饱含象征意味的金属,其极具当代性的特征与张凡的个人创作产生关联后,她的首饰作品将会赋予“金”什么?如何让“金”能如她所愿地传达出个人的体验——我们将在“好·金主义”展览中看到中国首饰的化古为今。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源于佛教崇敬礼赞的贴金私物——贴金,执意彰显的金丝饰物——细金,及暗藏心机和谐趣、传情达意的——金石良缘。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张凡在吸收中国传统首饰中“金”文化之时,她对于当代社会人、首饰和空间之关系的切身感受,并且显示出在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与反思。
爱上“宫廷艺术“的过程
不同于其他喜欢新奇事物的80后,张凡对宫廷艺术情有独钟。“小时候在少年宫学习绘画,每每去画故宫的角楼,我都很兴奋。”也正是那时起,中国古典的美给予她心灵的冲击,久久未散去。她说“生活中,有些事情一旦进入,就会慢慢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很难解释清楚,如同与生俱来那般,你需要不断挖掘这种感觉。”也许,从那个时候起,她便将她所有的激情、敏锐都挥洒于这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相碰撞的设计中。
起初,她只是一名年纪轻轻就幸运地跟许多大师合作的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那会儿的热情都贡献给了舞台服装设计,也正是这样一个摸索的过程,她发现“这些并不能真正表达我。很多想法,难以通过他人舞台创作得以实现。经过仔细思考以及分析后,感觉首饰更适合做个人表达。然而十年前那会的首饰大多很趋同,但我并不想做传统意义上,仅仅是装饰的首饰,我想要做的,那是一种与人的精神有关的表达。”接着,就是一个千里马遇上伯乐的故事,故事的开端在于一本专业的书、一堂专业关于材料的课程,也让她进入到了故事的前奏,进入了当时央美由德国学习自由材料归来的滕菲老师授课的首饰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这正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希望摆脱固有的首饰以及服装的局限。我很荣幸就成为了第一届学生,并开始艺术首饰的创作。后来,我的首饰毕业设计被宋祖英定制在她的肯尼迪艺术中心的独唱音乐会最后的曲目上,我很高兴,我的创作始于舞台又会回归到舞台。”
在她毕业之后,她开始到处找寻灵感来创作设计。灵感的来源可以有很多事物,但是最让她感兴趣的还是人,其次是空间。“总结说来就是人和空间的关联性。”对她而言,每个人自身不同的差异性,通过外表打扮以及行为举止所表达出来给予你的感受,这便是她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抓住这种对人的体验,来用首饰作为语言和对方交流。我试图利用首饰为现代人营造气场和文化环境,一件首饰佩戴于身,就会帮助一个人表达自己”,起初,她只是为某些人在特定的场合设计首饰,但是08年,她在挪威做访问学者期间的一个个展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改变了她的想法。“那时,我以在挪威见到的素不相识普通人为灵感,为他们每个人创作了一件首饰。他们各不相同,唯一共同点就是他们热爱开怀大笑,这是非常感染人的。也让我意识到,为更多人的常态生活设计首饰更加有趣。由此,我后来的设计中,许多作品更贴近日常。”她总是希望,佩戴者可以在这些精美的首饰映衬下,生活能够更加多彩缤纷。
除了“人”这个颇具有哲学意义上的范畴外,实验派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跟首饰设计师Gijs Bakker同样潜移默化给予了她很多灵感以及影响。“我去年给Gijs Bakker做了一次很受益的采访,他很天马行空,我一直喜欢有顽童心态的设计师,这是设计最最鲜活的成分。还有一点,就是能突破已有的惯性思维,这是一种自信,文化上的自信。”
由“衍”而生
“衍之异”是张凡近些年最重要的作品,这件作品也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华裔首饰设计师的作品。“衍”是对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金银细金工艺,如何被激活内在生命力、再如何融合当代文化迸发美感的演进过程的探索。“衍”以生命的繁衍为缘起,幻化为具有浓烈生机的艺术生命体细胞,呈现了生长过程中神采各异的形态,交织出生命的华彩。制作工艺上,借鉴了明清宫廷金银细金擅长的编、织、掐、垒、镶嵌等雍容华贵工艺,从金银细金中提炼出能融合当代审美的材料,再通过松弛随意的结构,化繁为简,呈现了生命本该有的流动活力。接着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花园中,摇曳的枝叶与含苞待放的花蕾的“衍之异”,突破了以往宫廷花丝的拘谨镶嵌工艺,借鉴现代新型面料的编织组织方式,利用对面料的熨烫,使金属更加柔软、轻盈。再通过电镀变色,让金属呈现更多元化、更现代未来科技感的渐变色彩,整体让成品更加灵动可塑性强。“衍之异”创作之处,是她希望人们能够透过“衍之异”去拉近与宫廷首饰之间的距离。
而张凡近年来象征着不朽与坚贞的作品“金石”,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精神。“金”与“石”也是通常被视为宝物的基材,“在创作过程中,困难的在于,如今,我们大多数材料、工艺都是纯西方的方式,很难找到把中国自身特有的工艺深入挖掘的材料,也就很难去表达传统的工艺与文化意境。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最后她打趣说,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很典型AB血型特征的人,好奇心很强,包容兼并性也很强。我既很喜欢中西经典文化的东西,也很喜欢新材料那些未来科技感很强的东西,但最吸引我的还数是大自然”,也许因为曾经在法国授课,她也难免沾染上法国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正是这份浪漫主义情怀的激发,让她可以不断去保持鲜活的思维,去独立思考关于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更多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关系。
文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