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丰富体验感的人性化商业空间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室内设计,开发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4 16:18
——访贝诺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监 蒋毅、朱平
蒋毅
蒋毅毕业于江南大学获环境艺术设计系,在取得硕士学位后赴德国深造,并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在德国及中国拥有10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曾主导和参与过很多重要大型项目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乃至室内设计。他善于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中国现实实际相结合,在项目的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能充分主导设计组织和控制项目品质,结合地域特色,在实践中把设计概念从整体贯彻至细部直至最终完成。
朱平
毕业于阿默斯特的马萨诸塞大学,在美国和中国从事室内建筑设计,具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她曾参与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公司总部、酒店、教育及展览。其同时拥有作为顾问和开发商的工作经验,曾参与大规模项目及与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合作。她善于控制和管理项目的整个过程。作为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认证人员,其热衷于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设计中。她于2013年加入贝诺,多元化的工作背景,对商业设计带来重新的思考和新的思路。
当中国的商业地产继住宅地产成为开发热点并迅速呈现饱和趋势时,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设计高品质商业空间,成为了设计界关心的议题。在“中国设计精英之旅(哈尔滨站)——上海商业空间设计考察之旅”的走进知名事务所环节中,哈尔滨设计精英们来到了上海环贸广场办公楼15层,领略了全球商业建筑设计界的领袖贝诺Benoy上海工作室开放的办公环境以及理性严谨的工作作风。1947年成立于英国的贝诺,集建筑、规划、室内和平面设计专业于一身,业务扩展至全球,凭借坚持精品的信念、丰富的国际经验和高水准的创意能力,完成了一系列经典项目。贝诺在上海建成的知名案例包括IFS国金中心、环贸iAPM、静安嘉里中心等。活动中,公司建筑设计副总监蒋毅和室内设计副总监朱平带领来访设计师参观了由贝诺设计的环贸iAPM商场。在贝诺上海工作室,蒋毅和朱平为来访同行介绍了贝诺的发展概况及设计原则,并以iAPM为例,从建筑和室内设计两个方面,就商业空间的功能定位、交通流线、设计如何保持时尚性、体验性消费空间、购物中心打造成为生活中心等问题与设计师们展开交流与探讨。
体验是设计首位,赚钱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目的
《设计家》:贝诺的项目主要有哪些类型?
朱平:贝诺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四个方面,从规划、建筑设计、标识设计到室内设计都做。项目类型方面,除了商业及综合体以外,我们还涉及到休闲娱乐、酒店、交通枢纽等。
《设计家》:这几年中国的商业建筑,尤其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很快,贝诺在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朱平:国内的业务基本80%都是商业项目,我们在英国或其他国家也会做一些教育、住宅、航空、城市更新等项目,商业比较少,他们的商业热潮已经过去了。在中国还是商业项目为主。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尤其是与交通枢纽、地铁相连的,包括办公楼、写字楼、商场、酒店在内的综合体也是我们的主要业务。
蒋毅:贝诺致力于打造地标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确实是做了很多城市综合体,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城市综合体。并且我们合作的对象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开发商。从我们在国内发展方向来讲,还是以做精品为主,不是什么项目都接。也有很多开发商慕名要来和我们谈项目,我们内部会先有一个筛选,选出比较优质的、能出品质的项目来做。建筑项目的设计周期很长,我们希望将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打造精品项目中。
《设计家》:除了坚持做精品,贝诺还有哪些设计哲学?
蒋毅:我们希望创造一个体验丰富的人性化空间,即舒适的空间。我们把体验放在首位。业主和使用者的诉求永远是第一位的。有时我们的项目看起来虽然做得很炫酷,但是功能都是要保证的,包括细节的处理,卫生间,电梯厅,甚至扶手,都会仔细衡量考虑。
朱平:我们最高目的还是帮助客户提高投资回报率。怎样通过设计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说到具体细节——就是蒋毅说的人性化空间等,每个项目都不一样,很难用一种形式去限定。但终归,第一是高品质,第二是空间打造能满足业主及使用者的商业要求。
跟随时代把握市场
《设计家》:贝诺在项目的前期策划中扮演什么角色?
朱平:说一下我们的设计流程。前期是和甲方的沟通交流,确定他们需要对建筑和设计的诉求。这个过程中甲方可能会请自己的商业顾问帮助定位,衡量这个项目的定位及商家组合。商家组合尤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后期的招商。如果后期招商失败,商家组合不好,冷冷清清,空间再漂亮也没用。当他们把商业定位和商业组合做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做建筑设计。很多开发商跑过来说,贝诺是做商业的,请我们帮规划一下商业吧。这个问题很空泛,我们会问你自己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商业平面有没有做好,做好了,我们知道你的需求了,再往下一步做。第二步就是建筑设计。
蒋毅:的确,每个开发商对商业的理解不一样,一拍即合是最好的,有时我们也会引导他们,用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一个大概的方向,当然仅供参考,很多东西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业主的招商目标都会有变动,后期改动时会征求我们意见,我们也相应配合做一些修改。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也会预留一些灵活性,可变动性,要具有前瞻性,包括现在电子商务、O2O等,我们也希望慢慢把这些概念导入进去,而不希望三五年后设计的mall理念就过时了。希望跟上时代的节奏。
《设计家》:贝诺的建筑和室内之间是什么关系?
蒋毅:一般来说,概念前期主要是我们建筑(团队)的工作,等到做方案的时候甚至是到扩初的时候,请室内团队一起进来。对商业的平面来讲,室内可能进入更早,比如方案的时候就一起进来。办公项目室内可能进来晚一些,比如在总体设计阶段,或扩初阶段再进来,对我们建筑提意见,我们相应配合把这些意见都修改掉,提交给甲方。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既有建筑优势,又有室内和标识设计,在整个设计资源的整合上比别的公司好一点。不会出现我们建筑做完了,接手的是另外一家室内设计公司,他们提一些要求而我们在前面根本没有做好建筑预留的情况,那就比较麻烦了。现在我们排一个流线,都会让室内团队也一起看过,觉得这样是不是合适,是否还有一些死角等,排一个办公楼的核心筒也会让室内设计看过,类似这种小问题我们一开始就解决掉了。对业主来讲,也是节约时间。
《设计家》:你们的建筑和室内只在同一个项目里面合作,还是也会分开?
蒋毅:这是很灵活的。比如室内会和其他公司合作,比如上海国金中心商场或静安嘉里中心这样的项目。我们也有一些项目是建筑和室内整个打包给业主,告诉业主我们可以做建筑、室内、标识,把这一块全部给我们。标识设计介入进来,也会按照我们建筑和室内的理念来设计。
《设计家》:现在国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房地产热逐渐冷下来,接下来可能综合体热、商业热也在慢慢饱和。你们对市场有怎样的预期?有什么措施?
蒋毅:会对市场有一些判断,但我们也一直认为商业是我们的强项。所谓强项,就是你立于这个市场,你是一个品牌,一个名片,这些优势你是不能放弃的。我在德国求学的时候,教授问过我们,德国缺不缺建筑师?大家都觉得德国很多建筑师都失业了,应该是不缺,因为人太多了。教授说,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永远缺好的建筑师。所以说,就算shopping mall饱和了,你在这个领域是最棒的,别人自然会来找你。
《设计家》:贝诺现在的项目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比例如何?
蒋毅:主要看项目本身,比如二三线有些开发商想做一些好的东西,也是比较重要的综合体,他就会请到我们,但我们很多项目还是在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城市。
《设计家》: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零售商业空间被电子平台所取代,商业空间面临转型。现在体验性消费设计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贝诺如何看待商业空间中的体验性消费设计?
朱平:O2O,现在都是O2M了,都到手机端了,这方面大家说得很多,我们也会和发展商一起探索这个问题。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运用在商场里面,设计出空间来让功能发生,转化成消费力,最后转化成商家的现金流。对于发展商而言,他们本身是相对滞后的,我们也在促使他们和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研究。现在有几个项目已经在实施,我们一起把空间打造出来,来适应这样一个消费变化。我们必须要紧跟市场,他们需要什么就设计什么。
蒋毅: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只是设计一个场所,设计一份体验,设计一种氛围。关于O2O,我们和业主一起探讨的是以后他所处的位置,或者说在这个地方能给他带来什么体验,然后针对这些概念来作一些设计,比如把建筑立面上商业价值特别高的地方利用起来,同时通过一些空间设计的手段,如把地下室变得像首层等,以达到体验效果。我们可以判断一些趋势,但总体来讲还是业主的选择,有好的想法我们会提出来。
国际化背景,多元化碰撞
《设计家》:贝诺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设计团队是怎样组成的?境外设计师和本土设计师的比例是多少?
蒋毅:我们公司是非常多元化的,员工不仅有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及香港地区的,还有来自东南亚、欧美等,营造国际化的工作氛围,不同的背景会在设计上带来思想的碰撞,不断带来新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商业设计还是讲究多样性的。其次,我们秉承一个贝诺的理念,在环球所有工作室中,也经常会进行设计交流,引入及输出各自的理念。设计团队的分工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安排相应的工作,有的人可能创意比较好,有的人可能后期比较好,有的人协调能力比较强,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这些员工。
《设计家》:贝诺在设计中选择材料的标准是什么?
朱平:我们给所有业主提供的材料,不一定是最新最IN的,但质量一定是要我们检验过的,是放心的。商场,尤其是大型商场,材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商业项目做了十几年,积攒了很多材料商资源,我们会挑出那些在所有项目里都用得不错的材料来用。新的材料我们也会接纳,但一开始绝不可能大面积使用,我们自己会考察。我们当然希望有新材料进来,跟上科技的进步。像灯光技术与产品方面,我们在每个项目还是用新的东西。
蒋毅:从建筑上来讲我们倾向于选择环保的材料,一切都要符合规范,也会尝试去用一些新的材料,但就像朱平说的,这是综合考虑的问题。做项目时,我们会根据业主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一个尺度和标准,然后在标准里面去选择。我们选择材料,首先还是要符合设计理念。我们不单是设计一个外形,而是从材料本身、细节来体现设计理念。而且我们也特别重视人的尺度,比如有些材料近看的效果不太好,我们就不愿意选择。
对话
靳全勇:对于整个商业空间的结构,除了甲方原有的对业态、形式的意见外,贝诺在通道、分区这些方面有什么措施?
蒋毅:在商业建筑里面,流线是非常重要的,通道等也都需要经过仔细衡量和设计,而且商业也很讲究店铺的竞争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些我们都有自己的经验。比如我们看到的iAPM的中庭大小,就是经过推敲的。然后我们希望流线尽可能是简单的。总的来说,一开始大的概念很重要,比如商场的定位、以后的主题,这些限定了设计如何发展。我们做任何设计首先要有大的概念,在大的概念下去完成建筑和室内甚至是一些节点。
靳全勇:商场的外围交通很重要,比如立体交通和垂直交通,车道,各个区域的方位,公共交通等,都要考虑如何方便地进入商场。商场各个入口也都有引导性。我们怎么帮助商家去排序,安排位置?因为才不同的入口进来,面对的东西会不一样。还要考虑消费者逛商场的节奏——怎么样才能感觉到商场最吸引人?
朱平:这方面主要的完成方是商业顾问。每个项目都有商业顾问,他会定位这个项目,会研究怎样组合商铺才能达到效果。如果商业顾问进来得晚,他只能根据我们的建筑来思考,进来早的话就会有自己的思路。像IAPM,地下层是比较年轻时尚的,一到四层是些高端奢华的品牌,再上面是餐饮和电影院。这是一个大的思路。在每个平面里面,他会根据每个入口的重要性以及招商情况来定。他合作了这么多商家,也会有前后、主次的关系在。所以初期是由业主和商业顾问来完成,我们会在空间上给建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做建筑设计之前会问业主,你的商业布局和商业规划出来没有?
蒋毅:其实就在用地动迁过程中,我们设计出来的商业平面,开发商有可能会让商业顾问看,像新鸿基有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他也会大概的让大家看过。你说的一点很好,就是如何通过入口设计把人吸引过来。我们每个入口的手法都不太一样。比如从地铁进来以后,其实它是在地下一二层,但是我们通过刚才说的在这个地方挖了一个下沉庭院,让它导入自然光线,这样人就不会感觉压抑。你从地铁出来会发现,旁边是有景观的,再往上走,还有一些餐饮隐约可见。有时商业空间并不需要一眼让人看透,隐隐约约,能让人感到后面还有东西,人从心理上不由自主就会被他吸引过去。地铁出来的地方,是半户外空间,光线引下来了,自动扶梯就把人流带上去了。这些自动扶梯的设置非常重要。总之,就是想尽办法把人吸引进来,并留在我们的mall里。然后mall的功能要尽可能的全,让人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活动。比如周末时大人带小孩出来,一看,地下有些史努比的展场哎!这个手法很巧妙,因为你把小孩带来了,大人也就过来了,买东西,吃饭,看电影,在里面全解决了。所以,功能的配套多样化也是很重要的。
对综合体来讲,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一旦流线出了问题,其他都不存在了。比如你前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场、或者很好的中庭,但是人进不去,就失败了。所以我们一开始布置时,就要把流线先考虑清楚,然后再去布置里面的空间,包括跟室内设计一起把氛围营造出来。当然室内会有一些比较奇妙的点,比如说一些主题,包括一直在动的媒体墙,它赋予每个空间节点一定的特殊性,都有可能成为mall的一个亮点。
朱平:所谓的体验性消费,就是空间的体验,在重要的节点给人惊喜。
靳全勇:这种商业消费模式在中国有什么发展方向?比如体验式消费,中庭扩大,相应的分区,格局有引导性等。商铺分布不仅是商家要考虑的,也是我们设计师要考虑的,这方面要解决交通问题。这方面请多讲一讲。
朱平:所谓体验式消费,并不是说大中庭就是体验式。现在shopping mall跟以前的百货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以前去百货公司是买东西,今天到mall里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在这里买点东西,喝点东西,健一下身,理个发——有的mall还有洗衣店,它越来越变成你生活的中心。这肯定是一个趋势。所谓体验在于你在mall里面通过不同的消费进行体验。mall有不同的类型,在市中心的,在郊区的,就是在市中心也有级别、体量的差别。不管在哪里,最终mall就是要为人提供服务。人越活越懒,希望去一个地方把所有事情都解决,mall作为这样一个空间的载体,就有可能把这事做了。你的mall越方便越舒服,人越愿意去,你就越有可能成功。我有时跟甲方沟通的时候甚至说过,你的mall里面最好有个裁缝铺子,因为我连裁衣服都希望在mall里完成,不想还跑到巷子里去找裁缝。
张岩:mall以后可能不只是商业了,而是把生活有关的活动都包含了。
许晓东:有点回到传统集市的概念,什么都有。
朱平:除非这个mall主题特别明确,比如北京芳草地,就定义成艺术区,其他的不要。这就跟发展商怎么定义有关了。
靳全勇:说到芳草地,人们更多的是去里面欣赏艺术,怎样为商家带来消费?
朱平:其实mall的成功有好几步,第一是吸引人,这点芳草地做到了;第二是留住人,这个可能要看商铺本身了。重要的是运营方式。
许晓东:有些艺术定位的空间不一定要在空间里产生消费,可能开发商有整体规划,以空间带动人气。就像诚品书店,据说从来都是亏损的,但开发商就觉得它到了哪里,哪里的房价就提升了,把品味抬起来。有这种考虑。
张奇永:商场设计怎样捕捉时尚,让人们感觉很时尚、很当代,同时又保持生命力,不至于一年两年就过时了?
朱平:对室内设计来说,一般三五年就要翻新一下,八年前的设计在八年后是否还时尚,这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了。用什么样的材料、工艺、做法才能保证五年或八年之后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像我们做的嘉里中心或IAPM,设计本身不是多么炫。时尚感来自哪里?关键的一点是,你进入商场,感受到的是一个整体氛围,包括商家,运营等。商业设计和其他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后期运营特别重要。后期发展商、运营商加进的力度非常重要。比如IAPM,你一进来看到一个很酷的史努比的展览在进行,你就会感受到时尚的脉搏。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对室内设计师来说,就是对设计的把控。我一开始就说,商场的室内设计师是在设计一个背景,不用太复杂,千万别做过了,越过越容易落伍。所以就用一些最简单的线条,最高品质的东西,这样不容易过时。
曹艳红:您在介绍IAPM时重点提到了厕所,请再详细说一说。
朱平:我们都觉得衡量一个商场的档次,就看它的厕所。这跟设计有关,跟施工有关,还跟维护有关。这里的阿姨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擦洗,所以特别干净。IAPM的厕所有两个特色,一是进入的方式。以往很多国内的商场,进入卫生间区域就是推开后勤的门,进去黑乎乎的,地面也不再是商场光华亮丽的地面了,体验性很差。我们所作的项目里,卫生间的入口区域都是没有门的,它和商场是一体的,商场的品质就是卫生间的品质。进入卫生间的这段走廊往往被商场忽略,我们匠心独运地用石库门方块的元素设计了图案,还设置了等待区。老公在外面,老婆在里面要化妆很久的。等待区应该是每个项目都要做的。将来,这里可能就是O2O这种商业模式发生的地方,人们在等人、停留的时候顺便买东西。二是对厕所内部的功能进行细分,区隔开化妆区和如厕空间,厕位分大小间,设置母婴室,残位,还有给清洁工阿姨使的工作区等。大人抱着孩子过来,可以在母婴室里打开上面的折板,把孩子放在上面换尿片……这些都是比较人性化、细节的设计。设计灵感,说到底就是人性,你始终要问:你逛街时需要什么,你上卫生间的时候需要什么,有哪些行为模式在发生,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设计出这样一个等待的空间。
靳全勇:有的商场不确定餐饮数和消费数的比例,它可能把餐饮要设的多一些,别的商业不行的话,可以把餐饮扩大。这样的话从基础设施上,水电煤气相应都要改造。
朱平:不能拍着脑袋想到哪做到哪,一开始必须要有商业调研,怎么样的商铺比例组合才是最优的,不能最后才改来改去。我们是做设计的,这些商业调研通常是五大行做的。
靳全勇:北方情况是设计师也做前期的调研之类。开发商没有很大的实力,没有专业的分工,什么都要设计师做。
朱平:专业是有分工的。你之前要问他,商业组合想好了没有,想好了再让我设计。你要教育他。开发商需要教育,要让他找对人。
采访:《设计家》 整理:吕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