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樯 人生一定是好坏参半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致青春,赵薇,黄金时代,李樯
  • 发布时间:2014-12-01 13:30

  如果没有《致青春》,如果不是因为和赵薇的名字捆绑在一起,李樯两个字如印记一般,只会静静地躺在那几部早已声名远扬的电影旁,不被大众熟知。但在《致青春》创下7天3.5亿票房的奇迹之后,向来行事低调的他“火”了。导演功力尚显稚嫩的赵薇无论到哪个场合都会重点感谢李樯:“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等到《黄金时代》上映,人们大多能叫出编剧李樯的名字。

  从《孔雀》《黄金时代》,李樯笔下的人物多半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李樯却认为,自己只是在进行现实主义写作,“大部分人都喜欢消费花好月圆,但生活中那是没有的,人的一生必定是好坏参半。”

  Q:《女报时尚》

  A:李樯

  Q:在《黄金时代》上映前,当下的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萧红是谁。对于这样一个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褒贬不一的女性,你是如何理解的?

  A:萧红是一个你越走近她,会发现她离你越远,当你觉得她很远的时候,似乎那种亲近的感情又产生了。她是一个独特的作家,我叫她“源头性作家”。她的原创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张爱玲还高,很多作家的身世和作品是不能合二为一的,毕竟一个是虚构的东西,一个是真实的经历。但萧红的作品跟她真实经历是重合的,她写的东西,也是她经历过的事情,在作品与人生之间的界限已经融合了。在萧红的人生里,爱情占很大比重,这可能耗损她很多东西,但同时也馈赠给她很多。

  我对萧红没有哀其不幸。让我觉得动感情的,是她很短寿,她经历这么多,人生尽头能写出《呼兰河传》,她已经赚了。

  Q:以世人的眼光来看,萧红一生未得良配,你如何看待萧红的爱情?

  A:爱情是得失的过程,没有什么般配不般配的。遇到这样的人,她就跟他好了,生活中谁敢说自己的爱情是珠圆玉润的?世人对她还是太偏袒。她的那种爱情现在已经很稀缺:在那么贫穷甚至生存都有问题的前提下,可以那么尽兴的维护他们的爱情、苦中作乐,那是非常需要能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人性有更耀眼的光芒。

  Q:如果非要让你为她选择一个“良缘”,你会选择谁?

  A:鲁迅吧。他非常欣赏萧红的才华,也很怜爱萧红,萧红很崇拜他。两个人亦师亦友,心灵接近。

  Q:传奇人物经这样一说会显得非常有饮食男女、日常烟火的气息?

  A:我们容易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人产生主观的想象。这个是一个人的权利,想象力也很珍贵,但是你真的深入到那个时代,比如你看鲁迅他一生的日记,没有轰轰烈烈高起高打的举动,人在日常生活中流逝了,人的渺小与伟大也产生于此。

  Q:这种时代的领略对你有什么影响?据说这几年,你现在生活的态度的改变是,不做一个生活的牺牲者?

  A:创作《黄金时代》这几年,我明白一件事:老天让我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通过我成就什么,而是为让我好好感受好好生活,就算一辈子一事无成都没有什么,也可以完全接受。其实我挺懒。我每天的工作像农民下地一般,在普通的劳作中度过,如果说对未来有什么期许,我只希望自己能按时工作。至于薪酬,我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靠着它们换钱,已经很开心。

  Q:你笔下的人数大多是小人物,卑微、经常遭遇挫折,但却怀揣理想,不肯轻易放弃。这也是你本人真实的写照吗?

  A:并不完全是这样。但所有编剧经历的一切困扰我都经历过,像不给署名,当枪手,写完不给钱等。应该说,从1992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到1999年底开始写《孔雀》,这中间的7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旅程。当时我一直在北京和河南老家之间奔走,就为了能够参与剧本编写工作,但始终失败,尤其是1998年,一整年我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连向杂志社投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实在不耐烦命运对我无休无止的筛选和考验,于是跑去算命,我特别想知道编剧是否适合我,如果不适合赶紧告诉我,让我死也死个明白。

  Q:你会不会因为那7年的折磨而感到抑郁?在那个过程中会向朋友或家人倾诉吗?

  A:抑郁谁都有,就像喜悦一般,是一种常态,只是轻重程度不同,不应该当成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去说。尤其是搞个人创作,天生心灵都比较敏感,抑郁在所难免。当时很多情绪我必须自己承担,因为处在那个年龄段中的人都是风雨飘零的状态,大家收入都不稳定,都没有房子,都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很危险的状态中。你多拽谁一下,谁就陪着你一样危险。

  Q:在今年,喜剧明星罗姆威廉姆斯因为抑郁症选择离开。你在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

  A:我不会因为情绪低落而想不开,我必须死皮赖脸的活下去,因为人生不到一个尽头,你很难给自己定一个结果。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一生充满兴趣的观众,我很愿意去观望整个人生大幕拉下来的那一刹。所以我绝对不会用自己的主观让自己的生命戏码戛然而止。

  Q:最后你是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稳定的状态的?

  A:那是1999年。我离开北京回安阳,当时我想,我一直以编剧自居,总得有部作品啊。不管这个作品能不能被拍成电影,我都要去完成它,也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折腾一个交代。写《孔雀》是一个自发的行为。在这之前,我一直在四处奔走找机会,只要有人让我写,写什么我都觉得开心,都觉得是命运的转折,但其实都没有成全我。我反而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写了一个最想写的《孔雀》获得了成功。如果我知道坚持自我反而能够赢得机会,我会早点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Q:你之前说过,军队生活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你不愿意在一个体制内,促使你选择一种个人化劳动的工作。但这种工作的副作用常常是没有安全感,在这之后你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A:从那之后,我就变成一个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安稳上班的人。理想把我重新召唤到它身边,理想没有遗弃我,那些年仿佛虚惊一场。可当你最开始向往的东西到手,你却面临更大的黑洞和空虚。一个演员获奖了,这个奖项会带给他附加值,他可以去拍广告。编剧获奖,你只有更多选择剧本的机会,但不代表你的台词能力提高了,你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了,叙述更巧妙了。现在的我,遇到新题材还是会胆怯,还是会担忧创作才华衰竭,还是不能避免地对自己产生怀疑。

  Q:对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你是如何理解的?

  A:其实,我对黄金时代这个词一直是质疑的。我希望我的人生不要有黄金时代,如果非有不可,我愿意是我老去以后,我发现我依然有很强的判断能力。黄金时代对我来说是应该是我心性最灿烂的一段时间,而不见得是最成功的时期。我希望我老了以后心性特别灿烂,能够接受人生将逝,年迈体衰,那样才是对自己生命或对别人生命的一首赞歌。

  Q:现在认识你的人越来越多,身处娱乐圈,这份工作会不会让你失去什么?

  A:我觉得全国人民都生活在娱乐圈,老百姓距离娱乐圈更近,因为娱乐圈是靠他们才风生水起的。其实娱乐圈挺烟火性的,编剧这个职业又普遍具有娱乐性和焦点性,不但他们的作品被人欣赏,他们的私生活都附带有表演性,观众没有把他们从职业的艺术家,和作为生活中的人分开。我从事这份工作必然会失去一些日常,但影响不大。

  Q:你定义自己是个悲观主义的人,但你的朋友说你在生活中是个幽默的人?赵薇曾提过她的司机有时去接你,每次都被逗得肚子疼。

  A:就像我之前有次采访说过的,悲观主义不等于消极,那是正视黑暗的能力。生活不会因为你的悲悯,你的乐观,或你的冷漠,那个本来的面目而发生什么变化。人活着第一要素是自嘲能力,只有直面惨淡人生,才能变得乐观。

  Q:最后,对热爱文学或者想走电影编剧道路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吧?

  A:首先是要大量的阅读。如果只靠天赋和阅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天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断断续续,因为人的直接经验很有限,多半需要从间接经验中获取。就像我,每次创作前,我都在进行愚笨的二手资料阅读工作。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不要盲目追求自我,单一、功利性的行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写作本身是一条崎岖的道路,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

  李樯

  著名编剧。代表作品有,《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青春》、《黄金时代》

  文_李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