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扶贫的反哺样本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产业,扶贫,国务院
  • 发布时间:2014-12-04 15:51

  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上联: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乎全局

  下联:烟水烟路烟房国烟扶贫惠及万民

  横批:情系深山

  在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乡,路口处搭建的“n”型铁架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这副对联道出了湖北口回族乡25000回汉人民对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烟”)帮扶多年的感激之情。

  大爱无言 续写定点扶贫新篇章

  从1992年起,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国烟开始帮扶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1993年,又增加了郧县,共帮扶两个县,2002年开始,帮扶县调整为郧西县和竹溪县,延续至今。国烟始终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局重要工作之一,高层重视,全员参与。

  2002年以来,局长姜成康、副局长张保振、纪检组长潘家华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先后多次深入郧西、竹溪。国烟还成立了由张保振副局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明确了专职办公人员,全面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落实。张保振每年专题听取、研究帮扶情况的工作汇报,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他还曾一次带领六位司长深入贫困县进行调研,要求各部门全力支持扶贫工作。

  自1997年起,国烟开始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十堰挂职扶贫。从此,郧县、郧西、竹溪3县总能在每年的春夏之交,迎来从千里之外的北京赶来上任的国烟挂职扶贫干部。从鲁春林到孙桂芳,国烟两位司级干部相继挂职担任了十堰市市长助理。他们时刻牵挂着十堰的扶贫工作,每年都不辞辛苦到帮扶县考察,实地了解扶贫规划、资金落实、项目进展情况。因十堰远离武汉,靠近陕西,他们大多从陕西西安绕道进入湖北郧西、竹溪,盘山绕岭,舟车劳顿,经常在坎坷颠簸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天。在十堰三县的山路上,在贫困农户的田间地头,留下了国烟23位优秀年轻干部的足迹和汗水,他们用真情大爱,续写着国烟扶贫的新篇章。

  “不知前世遭何冤,今生住在山里边。出门遍地山连山,抬头只见碗大天。走的尽是毛狗路,运输全靠两个肩。不是驮,就是担,上坡挣得腰腿酸。”这是流传在鄂西北大山中的一首民谣,即便是在今天,类似情景依然可见。初到鄂西北,在京城呆惯的挂职干部们难免有些不适,但是,当地百姓的贫困深深刺痛了他们,沉甸甸的责任很快将这种不适荡涤一空。

  国文彤,这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干在城市的年轻干部,在2007年刚到郧西县挂职的那段时间,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到全县18个乡镇(场、区)调研,与乡镇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各乡镇基本情况。至今,回忆起在郧西挂职时的一个场景,国文彤仍然记忆犹新。2007年的一天,他见到一个下山担水的中年妇女,担着两个半桶的水,要来回走5公里的山路。这路程,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要走上几个小时。而她担上来的这些水,就是供一家人一周吃饭、洗脸、洗菜、洗衣的生活用水。

  2009年4月,崔焰、唐国忠两位国烟干部肩负重任,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挂职生活。虽然担任郧西县副县长只有一年的时间,烟草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崔焰却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他走遍了郧西的山山水水,从国烟帮扶的历史现状,到郧西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各乡镇甚至村的情况,再到国烟扶贫的烟叶种植、公路桥梁、教育卫生、产业扶贫、扶贫搬迁、科技扶贫和重点村建设等项目都了如指掌,以至于郧西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王太宁称:“崔焰就像一部活地图,怎么看怎么不像挂职的,倒像是任职多年的‘郧西通’!”崔焰介绍,目前,国烟在郧西县31个扶贫项目已完成18个并通过验收,其中常规项目完成1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项目完成8个。

  挂职竹溪的唐国忠副县长生长在北京,学的是国际贸易,工作在国烟下属的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在竹溪,环境巨大的反差非但没有让他却步,反而大大激发了他干事创业的热情。住在只有9平方米的平房宿舍里,唐国忠每天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乡村田间。涉及到36个村11076户的45个基础建设、改善环境和产业发展的项目他都逐项落实,还联系国烟向水旱灾害严重的乡镇捐款20万元,联系自己供职的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向当地四所中学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文具和体育器材。

  唐国忠十分挂念竹溪一中“2009级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的孩子们,经常询问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作报告、讲人生。可是,远在北京9岁读三年级的女儿,他却无暇顾及,只好偶尔打打电话,以示疼爱和关心。

  大音希声 带给农民更多实惠

  姜成康时时关注贫困地区的状况,经常从挂职干部那里了解扶贫县的情况。他说:“对口帮扶要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围绕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来开展。”围绕这个思路,国烟扶贫一开始就从解决农民最迫切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入手,陆续展开。

  为解决当地老百姓吃水难问题,国烟启动了“金叶水窖工程”。随后,一口口“爱民窖”、“德政窖”、“连心窖”、“扶贫窖”在郧县、郧西、竹溪等地遍地开花。

  “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当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国烟全力支持山区修桥筑路工程。郧西县湖北口乡党委书记王德忠说,1998年,国烟投资50万元修通的“二龙路”,沿途5个村的2200多户人家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2006年,国烟扶持资金30万元,建成了跨度235米的郧西县上津金钱河大桥,使上津、槐树两个乡镇的1.7万多老百姓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令上津镇党委书记尚政国感叹不已。

  挂职十堰市市长助理、国烟计划司副司长孙桂芳说,近几年,国烟扶持两县交通、水利建设项目资金790多万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5400余万元,新修、硬化公路380多公里,建设桥梁11座,打通经济断途路5条30公里,修复河堤600米。项目覆盖28个乡镇72个村,解决了25万多人行路难的问题。修建水渠5条17公里,水池、水窖近10万立方米,铺设管网450多公里,解决了6400多户26000多人的吃水和35000多亩生产用水问题。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兴教”。中国烟草总公司总会计师兼财务司司长张玉霞在调研对口扶贫时说:“山区孩子的呼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扶贫助学上做多少都不为过。”

  在竹溪一中,2005年以前全校2600余名师生“挤”在占地仅15亩的60年老校区,教学楼都是狭窄的老楼,学生连上厕所都要排长队。副校长万孝荣说,国烟先后帮扶53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一中建设。如今,占地108亩,建筑面积42405平方米的新一中拔地而起,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1座实验楼、3座教学楼、2座学生公寓、师生食堂、教职工宿舍、运动场等配套齐全,宽敞、明亮、整洁的现代校园矗立在竹溪大地上。

  同样有60多年历史的郧西一中,有住读生近3000人,18个女生住一间房,女生的住宿问题一直困扰着校长张万州。2006年姜成康来郧西调研时,了解到女生住宿拥挤现状后,当即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一座新的女生公寓。两年后,住宿于此的1041名女生,拥有了一个建筑面积5210平方米、整洁明亮舒适的6层新楼。

  除了对青少年教育帮扶之外,国烟也关注对农村成年人进行科技教育、传播知识与信息。国烟派到定点扶贫县的挂职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在乡村开展烟叶种植科技知识讲座,开展农保知识培训活动,支持县劳动部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不少参加培训的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实用技术能手和致富明星。

  在秦巴山区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炒菜烧干锅,生病慢慢拖,上山打赤脚,天黑顺墙摸。”“生病慢慢拖”是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看病难”的真实写照。

  以郧西县为例,全县共有18个乡镇,296个村,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医疗债务达433万元,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郧西县副县长王太宁说:“当时很多村没有卫生室,就连乡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也还是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老三样’,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姜成康亲临郧西县检查扶贫工作时坚决表示,国烟要加大投入,彻底改善老百姓的就医条件。2006年,国烟投入资金400万元扶持郧西县卫生事业。在此有力支持下,郧西的医疗条件得到较大发展,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住院部和门诊大楼6栋、村卫生室6个,共5600平方米;6个乡镇卫生院和65个村卫生室配置了医疗设备687台(套)。

  如今,在国烟帮扶下,两县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山区乡亲的就医条件大大改善,“小病不出村、急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正逐步实现。

  面向实际 走出一条产业扶贫新路

  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立足行业特色,面向当地实际,国烟探索出一条以烟叶种植为主的产业扶贫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考察论证,参与国烟扶贫的多位挂职干部发现,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的郧西县、竹溪县,立体气候明显,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烟叶生产,当地农民又拥有一定的种烟基础。为此,挂职干部上报国烟,建议调整工作思路,将扶持烟叶生产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将烟叶生产树立为两县的支柱产业。

  进入2005年,以“一基四化”为内涵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程在全国启动,“烟水配套工程”随之走进了两个帮扶县。姜成康解释说,所谓“一基四化”,就是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于是,以烟叶生产为载体的产业扶贫的思路更加明晰,挂职干部的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为了确保帮扶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国烟始终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帮扶县烟叶生产水平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国烟多次组织全国烟草专家到帮扶县进行实地指导,世界著名烟叶专家左天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也曾到郧西县指导生产,而帮扶县许多烟叶技术人员也在国家局的组织下出国考察,并到国内香料烟主产区学习。

  截至目前,国烟累计扶持300多万元用于在两县推广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开展烟叶科技研究项目1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2007年,配合现代烟草农业行动,国烟在竹溪县最偏远的向坝乡建立了一个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竹溪县副县长尹熙祥介绍,试点乡村组建了烤烟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规模种植、专业化服务和辅助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得试点区农民户均增收2800元,每亩降低种烟成本540元。

  近年来,国烟还因地制宜扶持两县发展林果、蔬菜和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2万多亩,将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产业来抓,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带动更多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一副支架擎起的两副对联,默默竖立在山路两旁,栉风沐雨,历经沧桑,印记着一代又一代国烟人耕耘的足迹和执着的爱心,承载着千千万万秦巴山人质朴的情感和幸福的渴望。

  □付双双 彭娟 张燕 汤元宋 王承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