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后会无期 数字音乐走进黄金时代

  如果你最近有留心观察苹果的官方网站,会发现其商店中的元老级产品iPod Classic已经去无影踪。事实上,这个拥有13年历史的产品序列,已经在iPhone 6上架不久后,就悄然下架。它多次出现在苹果发布会的KeyNote上,被乔布斯誉为革命性的得意之作。

  面对愈发尴尬的地位和处境,iPod的下架其实早在情理之中。不过,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则会在移动互联网中一直激荡。iPod之后,移动音乐也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值得我们围坐讨论。

  13年,iPod的光荣与梦想

  当人们欢呼着iPhone 6上市之时,对于许多资深果粉而言,也迎来了一次意料之中的遗憾。在新系列iPhone上市同时,iPod Classic也坐实传言,正式从苹果官网下架。这一曾经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的经典MP3播放器的离开,让许多人心生感叹,但也有更多人认为,这正代表着一个新时代帷幕的开启。

  用13年改变世界

  毫无疑问,乔布斯依靠iPod、iPhone与iPad帮助苹果从根本上改变了PC、消费电子和数字媒体行业。而苹果也因此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偶像和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谈到乔布斯的得意之作,首作发布于2001年的iPod无疑要占据首位,因为它是乔布斯第一个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拥有改变世界能力的作品。

  2000年,苹果发现市面上音乐播放器体验不佳,于是联合JonRubinstein利用东芝的硬盘、索尼的电池和德州电器的芯片创造了一款原型机。而在2001年1月9日,为了给未来的iPod打开销量,苹果发布了iTunes音乐播放器,在同年10月23日,乔布斯在苹果总部举办媒体发布会并推出了第一代iPod,将其称之为“革命性的数码设备”。但对于高昂的售价和简单的功能,市场并不太买账,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即将改变世界的产品。

  2002年,第二代iPod诞生,由于加入了触控轮并全面支持Windows系统,之后iPod的销量开始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整个2002年,iPod销量达到了60万台,且受到了麦当娜、Tony Hawk、Beck与Oprah等名人的推崇。到了2003年的12月,iTunes音乐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500万次,而在仅三个月前,这一下载量还只有1000万次。这一年,iPod销量是200万。

  2004年1月6日,苹果发布了iPod mini,搭配了全新的Click Wheel。同年7月19日,苹果又发布了第四代iPod。10月26日,iPod Photo以及iPod U2特别版登场,背后还有U2乐队的签名。在这一年,iPod总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

  2005年1月11日,入门级iPod,也就是iPod shuffle问世。同年9月,苹果在iTunes中发布了大量iPod游戏,而iPod mini则被iPod nano所代替。3个月之后,第五代iPod发布,这次它拥有了可以用于播放视频的大屏幕,最终的总销量也达到了4200万台。

  在2006年2月,iTunes商店中已经累计售出了10亿首歌曲,同年12月,第二代iPod nano发布,采用了极具标志性的阳极氧化铝外壳,并配置了六种颜色。除此之外,第二代iPod shuffle也随之发售。这一年,iPod的总销量达到了8800万台。

  2007年1月,乔布斯宣称苹果将发布三款新产品,可以触摸的大屏iPod、革命性手机和强大的互联网应用。而其中的手机,正是日后彻底改变了整个手机市场的iPhone。在这一年的4月,苹果宣布已经售出1亿台iPod。同年9月5日,苹果发布了第六代iPod,并将其定名为iPod Classic。至此,经典iPod终于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除此之外,拥有不少iPhone功能的iPod touch也随即推出。当年年末,iPod的总销量达到了1.41亿台。

  2008年,iPod的总销量达到了1.97亿台。

  2009年又飙升至2.5亿台。2010年,全新iPod nano开始支持多点触控,而iPod shuffle开始支持夹子功能,但移除了屏幕、扬声器和相机功能,iPod的总销量达到了2.75亿台。2011年,iPod touch和nano降低了价格,同年10月5日,乔布斯逝世。

  而在2014年iPod Classic下架,意味着这个贯穿乔布斯生命最辉煌时期的产品正式走向末路。在其13年的生命周期中,它毫无疑问从一个产品变成了一种现象……

  早在2004年,宝马就发布了第一款集成iPod的车载娱乐系统,几年后90%的新车都提供该功能;同年iPod与乔布斯一起登上了Newsweek封面。2009年,iPod又作为礼物被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给了英国女王,奥巴马甚至曾经坦白自己的iPod中有2000首音乐。可以说,iPod Classic虽死,但它并非是被市场抛弃而不得已离开。与许多产品不同,它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

  iPod Classic的下架虽然让人唏嘘,但造成它这一尴尬境的并非是别人,而正是苹果自己。2007年iPhone的推出,正式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大多数人不需要在手机之外再买一个iPod,iPhone已经为你大包大揽掉了iPod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而市场显然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在iPhone推出之后不久,iPod的用户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事实上,在后续设计iPod的过程中,苹果也开始倾向于突出它的便携性,以及为用户提供一种相对于iPhone更为廉价的选择,也就是iPod touch。

  面对iPod Classic的下架,各方反应也颇有不同。有些网友怀念着iPod Classic的耐用性,认为播放器至今是解决手机续航能力的一大利器;也有网友开始兴致勃勃地向其他网友推荐那些在iPod Classic停产之后,还值得购买的播放器;而更多网友则表示用手机听音乐太方便了,虽然也有想法自己买个好点的播放器尝试下高音质到底是什么感觉,但又觉得相对于手机太过麻烦。

  而在业内人士眼中,也有自己的说法。比如苹果CEO库克在早前的一个访谈中就曾经透露,iPod Classic下架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厂商停止供应零件,并表示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找到该零件,而苹果自己既不打算生产该零件,也不想设计新品取而代之,原因是“需求太少”。CNET记者Nick Statt对于苹果下架iPod Classic的第一反应就是:“They’re trying totake our MP3s。”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当音乐播放器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还有音乐所有权吗?”

  从网友和业内人士的评论中可以看出,iPod Classic下架的命运其实在iPhone推出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而且,就如同它开启了新的音乐时代一样,它的下架也会带来一个新的音乐时代,或者说,那个不属于它的时代已经开启。发展几年之后,手机也提出了Hi-Fi的概念,MP3播放器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去意明显。

  MP3播放器走向小众

  iPod Classic的下架,意味着很有可能接下来iPod系列产品都将陆续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而MP3播放器市场又是否能因此而得到喘息之机呢?这当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在2000年初的中国市场,MP3格式的音乐日趋流行,相对于CD光盘采用的无损压缩,使用有损压缩的MP3格式在音质上实在很难满足发烧友的耳朵。所以也很容易理解,尽管MP3播放器似乎可以实现“将音乐装进口袋”的理想,但唱片公司显然不会将这样的半成品音乐放到市场中去。

  但是MP3格式由于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而迅速在互联网上得以传播,使盗版音乐实现了互联网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MP3播放器成为了很多人替代CD听音乐的主要格式,他们根本就不在意那些只有发烧友才会在意的音损。而iPod的革命性就在于,它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整个音乐收藏夹放入口袋的愿望。唱片公司可以通过iTunes,将自己的正版无损音乐开放给用户进行付费下载。用户可以购买下载音乐,并且同步到iPod上。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他们再也不用忍受体积在他们看来已经日益累赘的CD播放机了。

  而现在iPod Classic虽然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iPhone却还在,以iPhone为轴心的智能手机市场更是在不断发展,从目前看还没有衰退的迹象。当用户的手机就能实现播放MP3音乐的功能时,用户为什么还会考虑再增加一部MP3播放器呢?

  诚然,目前高端MP3播放器依旧有其市场存在。比如被许多发烧友爱称为“索尼大法好”的索尼ZX1作为一部Hi-Fi播放器,就依靠着其巨大的128GB容量,充满逼格的全金属机身受到了许多发烧友的追捧。但这些播放器的价格也相当不亲民,ZX1的售价高达4 000多元人民币,如果再考虑到用户寻找无损音源、专业Hi-Fi耳机上所需要支出的成本,那么这个坑就更是会让不少囊中羞涩的发烧友退避三舍。难怪在百度耳机吧有一句名言,叫做:“300元预算进贴吧,K3K3抱回家。”

  而相对于不亲民的高端播放器市场,低端播放器市场则明显是对MP3播放器厂商不友善了。不少山寨厂商纷纷入驻,在不断压缩市场利润空间的同时,还因为其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而做坏了整个市场。比如iPod nano6的山寨品在淘宝上只需要60元左右即可买到,有“良心”的山寨厂商还会赠送你一堆诸如布袋、数据线与“苹果”耳机这样的“大礼包”。对于许多对这一市场的水深一窍不通的用户来说,这样的产品无疑会降低他们对于市场的信心。

  所以在多方权衡之下,咱们的MP3播放器厂商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市场前景的态度—他们纷纷转行去做手机了。

  iPod已死,但数字音乐永生

  虽然iPod Classic的下架,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意味着一个属于乔布斯的黄金时代正式落幕,但数字音乐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结束。iPod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数字音乐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音乐,移动时代重要的消费内容

  迄今为止,音乐依旧是移动互联网市场最重要的消费内容之一,而反过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音乐付费的发展基础。滚石移动副总裁张新华就曾经乐观表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为音乐付费服务提供了基础。“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有盗版、监管和付费习惯等问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数字音乐收费是必然的趋势”。

  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被改变的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还有消费观。在过去出于自己的钱包考虑,人们可能还会求助于盗版CD或者从网上下载免费音乐。而新生代消费者已经不在乎音乐放在哪里,是否能免费获得它,而且他们更喜欢使用移动终端来操作获得音乐,每个月花费十几块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因此在这个时代,狭义的唱片业也许的确低迷,但音乐却从未停止自己的前进步伐。

  版权,已经不再是问题

  用户消费观念的变化,无疑对于唱片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现在的新一代音乐发烧友普遍认为,支持一个歌手,就应该购买其正版音乐作品。而这在贴吧等各路歌手fans的聚集地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贴吧甚至严令禁止讨论或放出盗版音乐。

  而在几轮的洗牌下,小型音乐分享网站的日子也变得难过起来。阿里、腾讯和百度各自通过投资、收购与自研等手段拥有了自己的音乐网站,并砸下重金予以扶持。能够为网站提供极大流量的他们实际上已经封锁了小型音乐分享网站的活路。

  在经过几轮洗牌之下,越来越多依靠网友自发上传盗版音乐进行分享的网站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转移到B(百度)A(阿里)T(腾讯)旗下的音乐网站之中。而缺少了上传用户,下载用户自然也会随之减少,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此前的那些小型音乐网站由此迅速出局。

  而对于像BAT这样的“大型航母”来说,“谁为音乐买单”这件事也不是什么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免费音乐(比如这一成本由广告商分摊),或者只为部分人气音乐或新专辑收取一定的费用,或是在市场发生变动时,干脆壮士断腕先放弃一部分利润来抢占市场,挤死了竞争对手再重新分割市场。

  从2013年年末一直打到至今依旧余波未消的BAT撕逼大战,实际上就是一场与在线音乐和移动音乐有关的大战。在这样航母级的碰撞中,小厂商要么就选择BAT其中一方靠边站,要么就自求多福,而其中能活下去的就已经是胜利了。看看目前各大应用商店中的热门音乐APP,背后几乎都有巨头的身影。

  更扁平,草根音乐人的机会

  在用户获得在线音乐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之后,整个在线音乐市场也开始逐渐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在初期看似细微甚至只是玩票性质的变化,随着整个市场的推进逐渐像滚雪球一样在在线音乐市场中掀起一股翻天巨浪。

  首先从创作者来看,在过去音乐的发布通常是以某个歌手的名义。在制造歌曲的过程中,唱片公司以及歌手本人都要消耗极大的时间和物力成本,而这样的付出还未必能够获得回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草根音乐人,开始通过音乐平台登上台面。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专业唱片公司力捧,一些人就依靠着一部手机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还记得《唱吧》这款APP是怎么红起来的吗?它其实就给予了这样的草根音乐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而如今的《虾米音乐》等平台,都上架了专门的音乐人频道。

  对于许多游戏娱乐视频直播平台来说,这种造星就变得更为简单起来,用户不仅能够上传他们的声音,还能将他们的即时视频发布到网站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生活。而且相对于许多功能单一的APP,此类游戏娱乐视频直播平台更会鼓励受众用各种虚拟货币来为自己喜爱的歌手予以实质性的鼓励。歌手在宣传自我的同时,能够即时查看自己当前所获得的收益。并在最后将这一收益和平台进行分成。据了解,目前一个平台人气主播,一个月仅平台收入就可以获得十万元人民币以上,如果再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运作炒作,开自己的淘宝店贩售各种周边的话,团队月收入更可以达到百万元人民币之巨—收入如此之高,还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听众的反馈,谁还要削尖了脑袋挤到真正的线下娱乐圈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

  从资源下载站到音乐社区

  从内容上来看,音乐平台也在逐渐社区化。

  在过去,音乐人喜欢通过内容发布平台来发布自己的作品,而现在也开始逐渐向更为开放的音乐社区发展。在音乐社区中,音乐人不再仅仅是根据唱片公司和专业音乐制作人的建议来演绎自己的音乐,而可以随时根据用户反馈来调整自己的风格,他甚至不需要专业的录音棚,而只通过几个调音软件就能快速制造自己的音乐。很粗糙?但是许多用户爱的就是这口,喜欢的就是哪怕是伪装出来的“平易近人”。

  因此不少过去单纯的在线音乐平台已开始转型,从“给钱就给你下载”变成了反过来邀请人气歌手入驻其中,以带来更多流量的模式。可以说,“互动”已经成为了数字音乐的一部分。

  在越来越强调分享的今天,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免费或低价的无损下载音乐,为了某一张不在国内发行的唱片也不用特地海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耳朵尽情享受呢?为了满足他们这样的“任性”,拉住他们的关注度,平台不断发布无损下载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iPod尴尬结局,早已命中注定

  尽管代表一个时代的iPod开始成为泛黄的记忆,让不少人难免唏嘘。但是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就会发现,iPod如今的结局其实早在2007年乔布斯宣布iPhone问世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移动互联网裹挟着又一波科技浪潮,将iPod拍倒在了前行的沙滩上。

  从iPod touch到iPod Classic下架

  2007年9月5日,在距首款iPhone发布3个月之后,苹果发布了iPod Touch。这款iPod产品线的新品,其实更像是iPhone和iPod的杂交品种。相对于iPod,它有一个阔绰的屏幕,而相对于iPhone它又更加轻薄便携。

  或许正是从这时起,iPod就有逐步向新宠

  儿iPhone靠拢的趋势。然而,在去年iPhone 5s发布的时候,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一款更新了好几代的产品却意外缺席。显然,苹果也发现iPod和iPhone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iPhone几乎可以完成iPod所有的功能,甚至能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就连乔布斯也曾坦言,iPod Touch就是一个缺少了电话功能的iPhone。

  iPod Touch的停止更新,是iPod产品线全面退散的重要信号—后续苹果再也没有更新过iPod产品线,直到今年iPhone 6发布之后iPod Classic悄然下架。有人说,杀死iPod的无疑就是iPhone,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iPhone。

  MP3播放器的专业性遭受挑战

  就在笔者截稿之时,曾经的MP3厂商魅族正在北京发布全新旗舰手机MX4 Pro,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Hi-Fi音质。事实上,早在去年vivo就推出了多款主打Hi-Fi音质的手机。在媒体的评测中,旗下Xplay 3S的音质表现已经可以和一些专业的Hi-Fi设备相媲美。

  虽然大多数手机的音质表现目前还追不上那些高冷的MP3播放器,但是后者的价格也足以让绝大部分用户望而却步,而一部流畅好用的智能手机价格还不到千元。借助于智能手机的超强便捷性和惊爆价,MP3播放器产品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已经不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无论是iPod还是其他MP3播放器产品都面临市场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众的尴尬局面。

  移动音乐,MP3播放器已经难以胜任

  除了专业性上遭受挑战,面对移动时代用户对于音乐的新需求,MP3播放器产品也已经难以胜任。正如前文所说,在线下载、多平台分享甚至是音乐创作等,都已经成为了移动音乐的重要内容。然而,不能保证实时联网的MP3播放器产品,自然无法满足这些需要。

  现如今,人们对于音乐内容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手机的音乐功能已不简单是播放音乐这么简单。通过兴趣、旋律或其他信息实时检索和获取音乐内容已经成为习惯。而音乐分享,甚至已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有观点认为,随着4G网络的普及,通过手机进行音乐创作也将由专业化变得平民化,成为一个大趋势。

  宏观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音乐内容的需求已经由MP3时代的单向获取,变成了双向互动。MP3播放器的先天定位,就不具备内容创作能力,而这正是智能手机所擅长的。智能手机丰富了移动音乐的内涵,改变人们消费音乐的习惯,甚至还会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形式。

  写在最后

  iPod Classic看起来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实际上他是“融入”了我们。在十三年的岁月中,它将一种新的音乐理念带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而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已经接过了他的接力棒,为我们打开下一个数字音乐的黄金时代。可以说,用“功成身退”这四个字来形容它的离开,毫不为过。

  甲鸟、雨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