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背后的秘密(下)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中国大妈,黄金,英美资源
  • 发布时间:2015-02-04 09:18

  黄金流向的秘密

  对中国政府的黄金储量,2013年12月11日韩联社也曾报导,几个月内,朝鲜向中国出口了大量黄金。到底多大数量,中朝两国政府秘而不宣。按照韩国政府掌握的资料,目前朝鲜的黄金埋藏量达2千吨,价值最低超过80亿美元。朝鲜用这些黄金完全可以支付中国石油、粮食等进口物资的款项。

  2014年4月下旬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允许经北京口岸直接进口黄金。报道称,此前市场猜测中国央行将增加其官方黄金储备,而开放北京进口渠道将有助于促进中国进一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黄金。世界黄金协会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希望选择美国国债以外的投资产品,因此可能正在增加其黄金储备。此前,中国央行很少透露自己的黄金持有量。

  由于黄金价格对市场动态非常敏感,各国央行往往对黄金的购买量和销售量秘而不宣,自然中国也不例外,希望保持黄金贸易的秘密。由于中国并不对外发布任何黄金贸易数据,市场上唯一能够透露中国黄金采购量的信息源便是香港的出口数据。香港通道的存在,使许多信息都是透明的,人们可以轻松地监控黄金的流量。2013年中国开放了上海作为黄金进口的第二口岸,2014年北京又成为中国第三个黄金进口渠道。外界分析,这其中或许包含了中国政府为避免香港至深圳的通道透露黄金交易规模的考虑。

  英美资源集团首席市场策略师Alex Stanczyk也证实瑞士向中国流入了大量黄金。他表示,中国有许多进口黄金,没有通过香港,或者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央行倾向于回避实际购金量而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常规购买量。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麦格理(Macquarie)银行的专家认为,如果计入中国国内矿企的黄金产量以及废旧黄金回收利用,中国2013年的黄金供应总量可能达到1.8千吨。事实上,维基解密曾披露,仅2011年中国大陆就从香港进口了2千吨黄金。因此,《货币战争》作者Jim Rickards预测,自2010年后中国每年增加的黄金储备至少1千吨,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目前的黄金储备可能超过4千吨。

  2012年至2013年,国际黄金价格整体跌幅超过30%。如果说2012年中国央行还在观望,没有出手的话,2013年央行则准备伺机增持黄金储备。当2013年4月中旬金价一周内暴跌超过20%时,外国及中国官方媒体便爆出来“中国大妈”开始疯狂抢购,这件事发生得如此巧合,就不能不让人感觉其中的蹊跷。对此,日本媒体断言中国大妈在金价暴跌之后抢购几百吨黄金可以说就是中国央行所增持的数字。换句话说,“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新闻是在国际金融战争中,中国有意借助中外媒体发出的烟雾弹。有了“中国大妈”做掩护,央行增持黄金的隐密性更高。本来中国市场的黄金消费量就莫衷一是,有了“中国大妈”做掩护就更加真假难辨。而且,作为外界也总是容易受舆论左右,更愿意相信这种增持是市场消费行为。除了一些专业分析人士,国际市场并没有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中国央行的需求上面。从实际效果来说,在这场隐蔽的战争中,央行的增持可以说一箭双雕,既达到了增持黄金的目的,也没有抬高中国黄金消费者的成本以及引起国际金融官方的注意。

  央行如此小心谨慎地操作,也有自身的顾忌,大幅增持黄金虽说是自己家事,但也不是为世人所称道,泄露出去恐怕也并不露脸,因为在全球信用货币主导经济的时代,西方各国央行很少大幅增持黄金。

  正如新一任美联储主席耶伦所讲,人们只有在恐惧的时候才会购入黄金。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一方面对外宣称要提振信心,一方面又秘密购入黄金,总会让人觉得有点口是心非的感觉。

  美元与黄金的博弈

  对于黄金而言,西方的资本市场与中国人在观念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伦敦黄金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个人会将黄金与货币等同起来。股神巴菲特就曾对黄金投资表示不屑:“我不知道那时黄金价值几何,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在这期间,黄金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它只会静静地呆在那儿”。在巴菲特眼里,所谓黄金,无非是从非洲或某个地方的地底下挖出来,“然后将它融化,再挖一个洞把它埋起来,花钱雇人看守着”。他甚至调侃道:“如果火星上的人看到这一幕,他们一定挠头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巴菲特告诫来访者,宁可去买可口可乐和富国银行的股票,也不要买黄金,因为“养一只会下蛋的鹅,要比那只会坐在那里消耗保险费和存储费等费用的鹅要好得多”。事实也佐证了巴菲特的判断,2009年,黄金价格是每盎司900美元左右,到目前为止上涨了40%多。而同期,可口可乐股价涨了100%,富国银行股价涨了200%,这还不包括股息,也没有扣减巴菲特所提到的黄金的持有成本。

  在西方银行眼中黄金不是货币,它不过是金融资产中的一种,不具备引领货币政策的资格。对西方银行来说除了在黄金身上能反复赚取交易手续费、仓储费外,黄金与普通资产没太多不同。况且,金本位废除之后,黄金只是作为一种普通贵金属,而黄金失去了流通货币属性仅作为投资品后,既不是货币系统中的主角,也不是保值升值的好标的。放眼全球,国际金融界中顶级的控制层,无论是雄霸一方的跨国公司,还是呼风唤雨的华尔街金融大亨,尽管手中囤积了高达3万亿美元的现金,却没有一个进入黄金市场。

  过去几年,国际金价的上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可以说是最大推手。按照美元与黄金反向相关理论,印美元增发货币,美元贬值,国际黄金价格上涨;反之,则国际金价下跌。据此推论,美国QE政策的实施与终止引发了黄金价格上涨或下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毫无疑问美联储的伯南克成为了这场游戏的主角,他也赢得了“直升机本”(本是伯南克的昵称)和“黄金之友”的绰号。

  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西方世界没有将黄金作为货币,而是以主权货币作为基础,不过从长期来看,不可否认黄金仍具有明显的避险功能,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或出现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时,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民间也素有“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之说,即黄金有投资避险的作用。每当出现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时,人们都会购买黄金以躲避风险。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基(Mario Draghi)曾在哈佛大学演讲中说:“黄金是针对美元波动以及风险分散的不错的保护工具。过去部分央行曾在10年前清空他们所有的黄金储备,而目前来看他们这个决定显然是‘不成功’的。”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也表示:黄金是避风港。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动荡,黄金价格就会上涨,因为投资者快速逃离,他们非常担心潜在的金融市场风险或资产风险。

  中国增持黄金的目的

  2013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其撰文者推测中国自2009年至今已增持黄金4000吨,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5000吨。中国政府进口如此多的黄金做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规避风险吗?

  笔者以为,绝非如此简单。首先,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战略举措,而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黄金作为后盾和战略支撑。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需要全球贸易市场对发行货币的政府的偿还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中国央行拥有巨量的黄金储备,那么,显而易见作为国际货币的人民币其背后的真正含金量就容易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与此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中国政府也可以用黄金来应对人民币贬值以及被恶性抛售的风险。

  不可否认,现阶段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与美元信用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黄金储备需要持续增加。世界黄金协会(WGC)统计,截至2014年1月,中国黄金储备总量居世界第六,黄金储备占国家外汇储备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黄金储备大国。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占外储比例71.7%)、德国黄金储备3387.1吨(占外储比例68.7%)、意大利黄金储备2451.8吨(占外储比例67.2%)、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1054.1吨(占外储比例1.2%)。

  众所周知,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时,美国官方的黄金储备高达2.2万吨,而当时全球央行的官方总储备还不足3万吨。中国要想使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有常规的综合经济实力,还必须要有雄厚的黄金储备等非常规的实力来增加人民币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从国际金融的历史上看,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在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时候,其黄金储备都是占到了世界总储备的50%以上,因此人民币要国际化也要看人民币的含金量是多少。

  这是因为黄金是一国货币最后的信用支撑,也是抵御国家货币崩溃前的最终保障,目前美国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超过70%,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元的信用支撑。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自然过程,而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金融战争。无论是日元、还是欧元,尽管在国际货币市场发展多年,但在美元的强势打压下依然处于守势,无法对美元的霸主地位形成冲击。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虽然并不像六十年前一样,但对于人民币来说,它依然是为数不多的国际化和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金融资产,借助黄金的这种国际地位,人民币可以缩短成为国际通用资产的计价货币的路程。

  其次,上海要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也需要有雄厚的黄金储备。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中黄金市场的成熟也是必备的条件之一。目前上海自贸区能容纳2千吨黄金的金库已经对外开放。2014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简称“上金所”)开设国际板业务。据此,交易所将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组织安排黄金、白银、铂金、钯金等贵金属产品和相关衍生品交易,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上金所推出的国际板计划以人民币计价,把中国庞大的黄金交易量国际化,这将颠覆现有的市场,创造出既属于中国又非常国际化的市场。可以预见,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上海有可能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国际黄金交易中心。随着“上海金”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将会得到凸显,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对于这一点,美国版《货币战争》的作者James Rickards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上海黄金交易所正逐渐取代伦敦,将成为世界黄金交易的中心。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立基于脆弱的纸货币,易于崩溃,一旦这个系统需要进一步改革,手中黄金最多的人自然可取得决定权。

  最后,为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挑战,在未来可能的货币战争中黄金也是重要的武器。打个比喻,好比在赌场的牌桌上,要想赢得赌局,除去要有打牌的技巧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筹码,而黄金就是玩家手中各自的筹码。美国有8千吨黄金,欧洲17国共计有1万吨黄金,如果中国只有2千吨黄金的话,根本没有赢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不具备参加游戏的资格。如果中国黄金储备超过5千吨,甚至更多,那么,鹿死谁手未可料知。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近4万亿美元,只要拿出其中不足五分之一便可以在国际市场购入2万吨黄金。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贸易总额首破4万亿美元,跃居全球最大贸易国。目前人民币有两大优势,一是贸易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具备了选择其他国际结算货币的主动权。二是债权优势。美国已成为中国的债务国,而且所欠的债务额度巨大,这与二战之后美国跟英国的关系相似。但由于中国的国家黄金储备的不足,既限制了这些优势效用的发挥,也无法保证人民币走向国际之后的信用。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直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至上地位),影响到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元绝不可能听之任之,让人民币毫发无损地做大做强。人民币不仅要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而且还需要采取与黄金挂钩的国际化措施,仅靠自身的贸易总额的经济影响力和国家信用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细心品味,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政府主导下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还是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成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启动亚太自贸区,都是为了最终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伏笔,为了创新一种基于黄金和人民币而不仅仅是目前基于纸面上的美元——全球货币体系,中国需要储备足够多的黄金。

  赵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