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纸——靠双手传承的千年工艺

  源于自然的和纸,同四季变幻,从诞生到枯黄,由繁盛至新生,历经千年传承,层层张张记录着时代的薪火,点燃心手相连的古老记忆,留下时光雕琢的生命轨迹,我们唯有细细的慢慢的去体味。

  长良川的中流河畔,有一座闻名世界的城市,那就是被人们称为“和纸之乡”的美浓市。美浓市和纸制作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300余年。

  据日本NHK电视台11月27日报道,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委员会27日决定将“和纸日本手漉和纸技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政府期待这能够帮助外界重新评价日本传统文化,并将之推广到世界各地。

  世界教科文组织于11月26日,在位于巴黎的总部召开委员会,探讨是否要将日本和纸技术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结果是“在区域内推进小构树的种植,在和纸技术传授室现场体验制作和纸,这种超越世代的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在社会地域的相互交流之中产生的”。基于以上原因,教科文组织27日决定将和纸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气肃而霜降”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漫步山野,层峦叠嶂的山林,显现多姿的色彩,经历过风霜,方能彰显“霜叶红于二月花”似的心火,深沉并涵蓄着的晚秋是令人沉醉的一抹。

  漫步洒满落叶的小道,每一步都喀吱喀吱,仿若融入自然,能感受到从新生到繁盛,枯萎而归根的流转。在奈良的“正仓院”保留着日本最古老的户籍,那是大宝二年(702年)生命被记录于和纸之上,此刻我们才得以体味时光于生命的意义。

  西汉“麻纸”被誉为最古老的纸,之后蔡伦进行的技术革新,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日本书纪》中记载着朝鲜半岛高句丽的僧侣“云徵”,将文房用品带到日本的历史。相对于欧洲传往日本的西洋纸张,日本制古纸便以和纸来称之。

  古时奈良佛教盛行,作为国家信仰需要普及佛教经典,用麻纸抄写经文,纸也随之被远播到各处。到了平安时代的京都,佛典写经的膨胀使得对纸的需求量,呈爆炸性增加,各地的纸被运往京城,并建立了官办的造纸厂“纸屋院”。

  造纸技术传来前,只是从中国引进书物典籍。技术传来后的百年,日本开始真正意义上纸的国产化。《正仓院文书》曾记载天平9年(737年),“美作、出云、播磨、美浓、越”等地已出现造纸。当时造纸的原料,主要是大麻和苎麻的植物纤维,麻的纤维强韧,造出的和纸质地较粗,表面也不平滑,不利于书写。

  随着佛教进一步普及,用纸量巨增,同时造纸技术的改进,原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在没有足够的原料供给时,人们便将视线转移到日本产的树种“雁皮树”身上,以此为原料的纸张肌理细腻表面泛有光泽,也被称为“鸟子纸”。关于名称的由来,也很有趣,《下学集》(室町时代中期字典)中解释说明纸张颜色时写到“纸色,有如鸟卵,故称之鸟子”。的确形象又充满想象。质地平滑的特点被用于抄写经文和公文,也是上层贵族为了永久保存资料而装订成册的首选。

  除了麻和雁皮树之外,桑树、结香、檀树、苦参等也都是和纸常用的原料。和纸的制造使用天然纸浆,并且现今仍然保留着手工加工的传统造纸作坊,随着手工职人的高龄化与后继者的不足,以及原料栽培农家的减少等诸多因素,使得大量生产受限影响了发展,因此价格居高不下。

  二

  和纸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和纸的制纸工艺,主要分为制浆和造纸两部分。制浆又分机械法、化学法和两者结合法的方式把植物纤维从原料中剥离,变成本色的纸浆或漂白的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纸张。手工造纸使用内有竹帘的木框架,将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在竹帘上形成纸页。随后再经过压榨脱水的过程,晒干或烘干,剥离成纸张。

  和纸的造纸工艺与普通造纸看似步骤相同,并无迥异,其实秘密就隐藏在抄纸上。抄纸加工纸表与纸背时,动作手法与普通工艺相同,只是在表里还夹有一层,因此纸厚便于普通纸不同,这是和纸的独特之处。为了能让纸表与纸里间能够更好的融为一体,往往在纸浆中添加天然的粘合剂,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广泛应用于造纸的黄蜀葵根。抄纸过程中充分抖动筛子竹帘使得纸浆纤维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纸张薄厚的统一,植物纤维在粘合剂的作用下紧密贴和,并舍弃不必要的纸料,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这样层层叠叠的加工工艺也成为和纸最大的特色。

  和纸纤维较长,薄如蝉翼却强韧不减,使用植物纤维显现出特别的风味和手感。柔软耐用的特性,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在传统和式建筑中,门窗都会使用和纸糊表障子、装饰屏风;还有前面介绍过的扇子、提灯、和伞也将和纸作为重要的原料之一;当然书画经卷是必不可少的;最意想不到的是还运用于日本纸币当中。

  和纸以实用以及自然的美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工造纸十分普及,其中尤以越前和纸、土佐和纸、美浓和纸最为出名,亦是著名的纸产地。

  现今福井县的越前地区,流传着关于和纸的美丽传说,村中的冈太河中出现了一位妙龄少女,是她教授村人造纸的技术,口口相传,至今1500年之久而不衰。奈良时代抄经的缘故,被大量使用外,后也出现武士大量用纸,提高工艺技术,产量也随之增长,诞生了高品质的“越前奉书”,作为原产地因而受到幕府和领主的保护得以发展,到了近代,更是受到以“横山大观”为代表的艺术大家的推崇,全国美名远扬。

  土佐和纸的出现最早是在平安时代编纂的律政条文《延喜式》中,可想至少在这之前应已经形成了产地。随后在今天高知县地区,和纸的加工受惠于适宜的自然环境得以繁荣,并且在江户时期因创新“七色纸”向当时的德川幕府进贡,进而更加出名。明治初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和纸产地,至今仍然坚守传统的同时创新不止。

  美浓和纸的起源虽无证可考,但前文“正仓院”中留下的却是美浓和纸最深厚的记忆。室町时代当地的权贵者“土歧”开设了叫做“六齐市”的纸市场,美浓和纸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贸易到京都、大阪、伊势等地,并受到京都上层阶层青睐,获得极高的评价,在全国也享有声誉。今日的岐阜县美浓市仍然保留有纸市沿袭着千年的贸易。

  三

  和纸诞生带来文化的兴盛,不仅佛教文化繁荣,平安京时期也因和纸与假名的发明,逐渐摆脱唐风影响,逐步树立日本国风。

  诗歌传颂的文化运动,茂密的森林植被,清流的溪水,以及四季的变换,在和风风土之下,和纸得以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日本人对自然敬爱,与自然共生的生活习俗,优雅的使用美丽和纸展现喜悦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作为纸的存在也产生了各样的问题。本是传播载体的和纸,也因新媒体的产生和普及而变化。和纸虽为平面,但各种新奇造型和类型层出不穷,从五彩的色纸到型绘印染纸、花草纸、折纸等等,经过巧思妙想加工而成的和纸,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美化了生活。甚至那些传统工艺中的“古董品”,扇子与团扇,提灯、唐伞、障子也焕发新生,成为现代生活中美的源泉,和室内装饰的点睛之处。

  源于自然的和纸,同四季变幻,从诞生到枯黄,由繁盛至新生,历经千年传承,层层张张记录着时代的薪火,点燃心手相连的古老记忆,留下时光雕琢的生命轨迹,我们唯有细细的慢慢的去体味。

  (编辑 朱晓婷)

  ■文 于川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