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温凉盏”

  或许,只有不忘把“温凉盏”当宝贝的岁月,才会更加珍惜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并愿意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把暖水瓶叫“温凉盏”,是不是奶奶的发明我无从考证,但从我记事起,就听奶奶一直这样叫。听母亲讲,奶奶嫁给爷爷时,爷爷家非常贫穷,奶奶先后生了8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5个。孩子这么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青黄不接时,就靠逃荒要饭度日。后来经好心人帮忙,爷爷找了个给地主放羊的差事,奶奶给地主家洗衣做饭,总算把他们的5个儿女都养大了。

  奶奶50多岁的时候,由于过度劳累加上吃糠咽菜,落下心口疼的毛病,但只要喝口热水就能缓解。可那时生活条件很差,想随时喝上热水也不容易。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就得起来把凉茶温热,很麻烦。后来,爷爷想了个办法,把茶壶放在火盆上,保持着水的温度,奶奶便能随时喝上热水了。

  我舅父15岁参军,是个年轻的老八路,在参加莱芜战役时路过我村,到过我家。他知道了奶奶的这个毛病后,一直记在心里。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又来到我家,带给奶奶一把半新半旧的竹子皮的暖水瓶。当把在暖水瓶装了一夜的水倒出来时,水还是热的,已86岁高龄的奶奶像得了宝贝似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就把它称作“温凉盏”,还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鸡杀了,让我母亲煮了给舅父吃,以示感谢。事后奶奶让大伯编了个腚大口小的荆条筐子,周围塞满了麦秸,把“温凉盏”放在里面,鸡狗猫鸭也碰不倒它了。

  不知是奶奶得了“温凉盏”这个宝贝,还是建国后生活逐渐好了,她心口疼的毛病也好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奶奶无病而终,走完了她103岁的人生道路,而那把陪伴了她17年的“温凉盏”,也按照她的意愿,成为她唯一的陪葬品。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奶奶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城乡大小超市,暖水瓶琳琅满目,谁也不会再将一把暖水瓶当回事儿,可我仍固执地想:在甜水里“泡”大的年轻人,当他们穿着名牌服装、喝着咖啡、开着轿车还埋怨生活不如意时,他们是否应该重温一下父辈们曾经的困苦与艰难?

  或许,只有不忘把“温凉盏”当宝贝的岁月,才会更加珍惜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并愿意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编辑 朱晓婷)

  ■文 鞠佃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