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椿:常规育种时代的传奇

  短叶13号萝卜、南半州萝卜、大坪埔包心芥菜,提及这些品种,不少种业人对它们十分熟悉。这些曾风靡南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优质品种,其缔造者真是高海椿先生。

  六十一年风风雨雨,高海椿先生在北纬23°这个育种的黄金地带,沉醉于育种事业中,出自他手下多个品种成为常规育种时代的经典之作。

  育种硕果累累

  1928年,高海椿出生于福建漳州。1953年,高海椿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当年便来到汕头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育种之路。

  然而,育种之路却十分坎坷。上世纪50年代,他被打为“右派”;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海椿先生被关进了牛棚。然而,就是在牛棚里这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培育了上世纪80年代风靡南中国以及东南亚的经典品种。

  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研究员莫泰煜是高海椿先生的好朋友。据他回忆,被关进牛棚的高海椿生活艰苦,但是他仍未放弃自己的育种事业。他在白沙蔬菜研究所里继续研究培育萝卜品种。1967年左右,高海椿用南美村短叶大萝卜做母本,与揭美楼品种杂交育成的“短叶13号萝卜”问世了。但是,由于正处于特殊时期,这一品种诞生后仍是默默无闻。

  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当时在广东省种子公司任职的莫泰煜与高海椿结缘,并因此成为挚友。正是在莫泰煜的推广下,“短叶13号萝卜”终于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上世纪80-90年代统领萝卜界的品种。

  在莫泰煜珍藏了30余年泛黄的笔记本里,记录着高海椿培育的每一个品种。他这样记录着“短叶13号萝卜”:株叶短小,肉质根长圆柱形,表皮薄能,早熟,耐热耐高温,品质优良,甜美少渣,水分多,适应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地。

  1983年在广东蔬菜观摩会上,“短叶13号萝卜”以其抗高温高湿、快收、高产、质优的特性,受到东南亚各国种子商行的一百多名代表及国内同行的一致肯定,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个真正打入东南亚市场的优良蔬菜品种。1989年,“短叶13号萝卜”获得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

  “短叶13号萝卜”仅仅只是他的代表品种之一。耐老化白玉萝卜、11号包心芥菜、22号交配早皇白白菜、强雌系赤珠苦瓜、长生1号交配黄瓜、球心花椰菜、早蜜南瓜等一个个名优品种,无不为业界交口称赞。

  1979年,高海椿主持培育的杂交品种的玉青萝卜被广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为广东省优良品种;1980年杂交育成的椰叶早萝卜和雌性系黄瓜219号被评定为汕头地区农业科技成果奖。

  在汕头这片土地上,他整整工作了六十一载,与这里的土地和农民结下了深厚情缘,收获了事业上的丰硕成果。

  专注的育种家

  在莫泰煜眼中,高海椿是一名一心扑在育种,只为创造出更优质品种的育种家。“专注,朴实,乐观,爱国。”这是莫泰煜对他的评价。

  莫泰煜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住进牛棚里的高海椿生活十分艰苦,连吃饱都成问题。不过,高海椿并未灰心,他晚上到地里去抓田鼠,风干后挂在家里,到地里去采野菜。就这样,他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那个时候,他还带了十几名古巴留学生。

  在白沙蔬菜原种所,高海椿与泰国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结缘。上世纪80年代,他曾有多次出国发展的机会,但是他毅然选择了放弃,留在国内从事育种事业。“他曾对我说过,不能对不起国家和人民。”莫泰煜回忆。

  “高海椿不仅育种技术一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莫泰煜说,高海椿还是一位禀赋极佳的音乐才子,上大学时候的高海椿就是口琴队队长,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二胡独奏更是享誉漳州。

  陈列高是汕头市澄海列高蔬菜种子研究会会长,也是汕头金韩种业有限公司“农民育种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陈列高曾师从高海椿。“从高老师那里,我学到了育种家应该有的态度,那就是专注。”他回忆,为了观察萝卜在高温下的表现,高海椿在盛夏中午,顶着烈日,蹲在田里,仔细观察萝卜变化,全然忘记了夏日的炎热。

  退休后的高海椿仍然没有闲着,他创立了“高海椿”品牌,声名远播,种子远销我国华南各省乃至东南亚各国。有一次高海椿到农村看农民种菜,农民伯伯说:“我们买种子都要看包装袋上有’高海椿’”。汕头金韩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民回忆,他曾到高海椿家探望老先生,高海椿先生家阳台上摆满了花盆,里面种满了萝卜。

  永远的回忆

  在高海椿女儿朱高曼的记忆中,2014年11月22日是一生中最沉痛的日子,这一天,86岁高龄的父亲因病去世。

  “2014年11月22日,是我最沉痛的日子,这一天您离开了我,亲爱的爸爸。最后时日,我和妈妈、表哥在您病榻前,为您擦身换衣,喂水喂食,清洗伤口,那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恍若昨天。”这是朱高曼写给父亲的信。

  在朱高曼的记忆里,父亲是慈祥的。她回忆,每逢春节父亲都要带着全家回漳州老家过年。“那时候我晕车,父亲就把我抱在怀里一直到下车。”朱高曼还记得,有一次,在奶奶家二楼,她因为受到惊吓,一步踏空,从楼梯上直滚下来,父亲刚好在楼下听到我的哭喊声,一个箭步冲到楼梯口把她满满地接住,然后抱在怀里一直安慰。“这些片段,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暖暖的。”这些已经成为她脑海中的回忆。

  高海椿侄子对他的回忆也是十分深刻:三舅视我如儿,耳提面命,从科技知识,劳动技能到做人道理,可谓无所弗至,谆谆切切。正是在他身旁,我接受了自然科技启蒙。这一切,对于我踏上人生旅程,及至多年后从事科协工作,裨益良多。那一段甥舅相依的时光,今日忆来,历历在心,感慨万端。

  “爸爸,女儿想您!虽然您与我们已是阴阳相隔,但在梦里,我还能时常见到您,您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我的眼前,您的谆谆教诲时刻留在我的耳边。您没走,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这是朱高曼对父亲的深深的爱。

  《农财宝典》记者 叶香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