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闻,东、西、南三面环海,东和东北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海口市新港至徐闻县海安港),是海南蔬菜进入大陆的重要口岸。改革开放催生了徐闻第一家种子店的出现,北运菜的兴起则促成了种子一条街的形成。
徐闻,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北运菜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这里冬季平均气温16.0℃-23.0℃,是中国大陆最适合种植冬季蔬菜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徐闻北运菜逐渐兴起。随着北运菜不断发展,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位于民主路的徐闻县种子一条街便孕育而生。从1981年第一个种子店的出现到如今20家种子店,民主路上的种子人见证了徐闻种子市场的演变。
改革开放 种子店应运而生
当地人介绍,徐闻县民主路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修好的道路。民主路与木棉路,两条路加起来仅几百米,却聚集着20家种子店,形成徐闻种子一条街。1981年,归国华侨蔡世栋开设了侨眷种子行,这是种子街上出现的第一家种子店。
蔡培禄是蔡世栋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种子事业。回忆父亲创立种子行的历史,蔡培禄充满了自豪感。上世纪70年代,蔡世栋在徐闻县种子公司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种植也按计划进行,种子公司供应的种子品类和数量被统一安排,一切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那个时代不允许有私营种子店的出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政策的逐步放开,一些私营个体户逐渐出现,当然也包括种子私营个体户。
1981年,蔡世栋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徐闻县种子公司,在徐闻新修建的民主路上开了徐闻县第一家种子店——侨眷种子行。成立初期,蔡世栋的种子大多还是从种子公司获得,销售的品种单一。当时徐闻花生和水稻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这也成为侨眷种子行的主销种子。
1988年,徐闻县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充分发挥徐闻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于是,当地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蔬菜良种供应严重不足,农民很难买到种子。看准了市场需求,蔡世栋前往东北、江淮、长江等地,开始了北上淘种之路。
在引进种子的同时,他还带来了外地收购商。上世纪90年代,辣椒开始在徐闻大面积种植。徐闻独特的气候优势,辣椒品质优良,受到各地收购商喜爱,他们涌向徐闻收购辣椒。随后,徐闻蔬菜品种丰富起来了,茄子、甜玉米、青瓜、四季豆等在开始当地种植。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增长,种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看到蔡世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陈益林、蔡国佐等人相继进驻老街,陈林种籽店、蔡光佐种籽店相继出现。种子街初具雏形。1996年,与民主路相连的木棉路上,沈文进、郑雅书夫妇的新芽种子店开业。随后的10年间,木棉路相继有9家种子店出现。
自寻良种 形成良性竞争
辣椒、甜玉米、茄子、青瓜、韭菜……徐闻种子店里陈列着这些北运菜种子。民主路现在有10家种子店,木棉路也有10家种子店,20家种子店形成的种子街展现了徐闻种植业的生机。种子街成为徐闻种植户购种的必到之处。民主路是徐闻人进城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乡镇的进城公路与老街相连,北上迈陈,南接南山,东临海安。正如陈林种籽店老板陈益林所说,村里人到民主路特别方便,把种子店开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得了。
“徐闻种植户都知道种子街是买种子的地方,在这里就能买到好种子。”五年前,何华强在种子街上开了鸿春种子店,成为是种子街上较年轻的种子店之一。
“20家店连在一起,竞争会不会很大?”面对农财宝典记者的疑问,种子店老板们却不这样认为。
“徐闻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较大,就秋冬北运菜种植面积便可达45万亩,对于种子的需求量较大,20家种子店并不算多。”蔡光佐种籽店负责人蔡家英说,老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品牌,经营的种子没有重复。蔡培禄的侨眷种子行高牌8号长茄、瑞盈长茄、瑞珍甜玉米近两年卖的比较火热;何华强的鸿春种子店北京特靓1号、神州韭菜受到热捧;永生种子店的陈英鹏主推金韩蜜本、粤冠A号蜜本南瓜;老洪种子店只经营新美夏珍,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甜玉米之一。在种子店的老板们看来,竞争并不在于种子店本身,而是在于品种是不是足够好,能否赢得农户的喜爱。
现在交通发达,信息流畅,种子公司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齐全。种子店的老板们不用出门,便有好的品种送上门来。如今,老街的老板们都练就了识别优秀品种的能力,每家种子店都寻得了自己当家品种,在充满竞争的种子街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以品种赢得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使得种子街一天天发展壮大。
调整策略 积极应对新挑战
北运菜在徐闻已经发展30多年,北运菜也成了徐闻种植户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周边省份,如海南北运菜的发展,徐闻的北运菜市场开始面临不小的冲击,蔬菜的销路成了农户心中的难题。
于是,不少种植户把希望寄托在收购商身上。收购商向农户提供种子并保证蔬菜收购的订单形式开始出现。记者从多家种子店负责人了解到,目前徐闻有70%的种子供应都来自于收购商。徐闻县农业局种植股王股长告诉记者,这是农户自发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徐闻很普遍。
这对于种子街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新的挑战,种子店老板们并没有灰心。他们坚信,优良品种和质量保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他们在积极引进良种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农户的销路问题,开始为农户寻找合适的收购商。蔡培禄说,以前是什么好种卖什么,现在是既要好种也要好卖。
连年种植,土壤退化,病虫害发生加重等问题开始逐年显现。政府开始加大良种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出现,种子街的老板们也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升级转型,与大型的种业基地合作。据徐闻县祥茂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进权介绍,他们除了从外地直接引进新品种外,还与当地的种子店老板联系,通过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