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优35号:累计创收近8000万

  “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设施黄瓜的主栽品种,年销量4万斤。”这是写入津优35号获得“年度最受瞩目品种之黄瓜”的提名理由中的一句话。

  一个品种是一个育种家多年心血凝聚的结果,能改变科研单位的命运,也是种植户的摇钱树。津优35号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困难时期培育的标志性品种

  “津优35号是目前黄瓜育种的标志性品种。”这是津优35号的培育者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研究员李加旺对津优35号的评价。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李加旺是在曾经的天津黄瓜研究所一路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曾获奖无数。津优35号孕育于2005年,诞生于2007年。这段时期对研究所来说困难重重,津优35号的出现改变了研究所的命运。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前身是天津黄瓜研究所。2004年前后,天津黄瓜研究所被要求改制后,不少科研人员、主管人员纷纷离开,2005-2006年研究所收益急剧下滑。包括李加旺在内的留下来的人面临着严峻考验,“如果没有新产品,我们将很难生存下去。”

  在这艰难时期,李加旺定下心来。

  凭着对黄瓜市场的精准把握,2006年,李加旺育出了若干苗头品种,津优35号是其中的希望之种。“它的母本株系高且壮,父本瓜条顺直,耐低温,它各个性状的表现均不错,长势好,产量高。当时编号G-5,G是观察的意思。”李加旺说。

  2006年,G-5在田间试种表现不俗;2007年,G-5有了新名字——津优35号,仅繁的60斤种子在市场反响很好;2008年,4000多斤种子被抢购一空;2010年,津优35号种子销量达3.6万斤,成为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顶梁柱”。截至目前,津优35号累计创收将近8000万元。

  种植户的摇钱树

  津优35号成为种植户的“摇钱树”。“到了农村,谈起黄瓜,农民都是久久握着我的手。”喜欢到田间地头亲自了解产品及市场形势的李加旺说。李加旺讲述了两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老李是河北武邑县的农民,有两个蔬菜大棚。2008年,老李大胆地在一个棚(不足八分地)里种津优35号,另一个棚里照旧种当地主栽黄瓜品种。最终,种津优35号的大棚赚了2.94万元,另一个棚则赚了1.6万元。随后,老李带动整个村都种起了津优35号。

  山东寿光的老刘是一名种植能手,但不擅经营,和李加旺相识已久。2007年,负债近三十万的老刘找李加旺帮忙。被安排在一家农技单位做技术工的老刘当他看到津优35号的商机后,把工作辞了,回老家经营起了黄瓜种子。一年以后,再次见到李加旺的老刘不仅还清了欠账,还有车有房有了新家庭。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已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输出新品种。在李加旺培育的数十个品种中,津优35号是与他心中完美标准的黄瓜品种较为接近的,曾经还有外企提出要高价买断津优35号。

  2011年,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做市场调查,搜集到的60多个保护地品种中有50个经分子标记检测后发现基因与津优35号相符。面对这些山寨产品,李加旺表示,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得好,研究所收益将会更大。

  目前,李加旺育出了津优35号。它色泽更亮,长势更强,将带着津优35号的光环走向广阔的市场。

  《农财宝典》记者 惠婷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