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难成潮品?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智能手环,科技,APP
  • 发布时间:2015-03-09 16:08

  设计师正努力创造科技与时尚的结晶。我亲身挑选了一批市面上有售的科技新品尝尝鲜,却发现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走进拉夫·劳伦公司(Ralph Lauren)曼哈顿总部光亮整洁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似乎连墙上一幅幅照片里的男模们都在无声地对我身上的杂牌服饰品头论足,我无意识地端着酒杯吞了口蓝莓冰沙,压压惊。确实,我的服装是南瓜色,不太跟得上潮流,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我身上的整体配饰:右手戴着一只前卫的黑金混色指环,左腕先是一只闪闪发亮的塑料奖章皮手环,再有一条像迷你黄金马卡龙一样的圆形金属橡胶手链,脖子上挂着凸型金属吊饰。这一身黑色配饰搭在我的南瓜色礼服上,简直像是参加万圣节派对的小学老师。

  一位穿着考究的公关人员走了过来,指着我的金色手链问:“你戴着的是什么?”然后我得再次像前些天一样,逐一地科普我身上的奇异配饰,告诉他们其实我身上的每一件配饰都属于时尚的穿戴技术产品。我穿故我在,这套奇异的感应器混搭打扮其实是为了践行所有初创科技企业、Kickstarter众筹科技项目和科技品牌共有的愿景:将可穿戴技术产品无缝连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忘记它们是用来“记录步行情况”的工具。

  过去几年间,像Jawbone Up、Fitbit智能手环一类可穿戴技术产品吸引了许多眼球,但它们离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而且三分之一购买了这类产品的人在半年后就弃之不用了。因此可穿戴技术企业最新的战略是削弱产品外表的科技感,向常见的时尚潮品靠齐:即推出外表更吸引人、在百货商场陈列时更“吸睛”的智能服装或配饰产品。

  这种概念是将我推向拉夫·劳伦新闻发布会的原因,因为现场发布的正是拉夫·劳伦公司的时尚与科技结晶产品。我把整套行头介绍完毕没多久,这名公关就把我拉到一件紧身黑色衬衫面前,并解说道,它可以通过一款APP测量人体心率、呼吸和活动情况。“最终这种科技潮品会成为你穿着的一部分”,拉夫·劳伦的儿子、拉夫·劳伦品牌广告营销部经理大卫·劳伦(David Lauren)随后告诉我。“它将不知不觉地融入你的生活。”

  当初我在挑选可穿戴的科技潮品时,以为华丽转身成科技潮人不能更简单。毕竟,去年这领域接受的投资预计达到4.58亿美元,而且可穿戴技术潮品推介和预售广告随手一抓一大把。但事实上,我们很少在市面上的购买渠道看到实物。一家名叫Ringly的科技公司推出的一款指环号称能够自动连接到手机,并在收到手机通知时产生振感,也要到冬天才发售。法国的一家科技消费品企业Withings也推出一款隐藏在瑞士手表内的健康指数记录仪,并获得广泛好评,不过到货时间似乎遥遥无期。另外,美国轻奢品牌Tory Burch一款内置Fitbit智能装备的珠宝产品和新锐时尚品牌Rebecca Minkoff的智能配饰系列虽然说了在2014年秋天上市,但却都是我苦苦等待的戈多。

  作为习惯当第一名吃螃蟹的人,我当时能入手的有:3D立体雕刻Sesame戒指,售价25美元,它能够帮助代替波士顿地铁卡,并被评价为“潮品”和“时尚一族的杀手锏饰品”;带紫外线感应功能的Netatmo June手环,售价99美元,表面像迪斯科银色镜面球体一样的小型芯片用来测量紫外线;Misfit Shine智能手环,售价100美元,用于测量全天人体活动,手环项链两用;还有Guardian Angel智能吊饰,上面的按钮只要一启动会就自动拨打你的手机,让你有借口逃脱某些场合,例如糟糕的约会。这样,我的日常着装中就多了几个新元素:四件科技配饰和三款相应的APP。

  在本人亲测使用的10天里,大多数人对我身上繁杂的装饰品保持着基本的礼节,但有些人还是会诚实得让人略心塞:向一位同事介绍完Guardian Angel智能吊饰后,他调侃道:“如果你戴着它参加第一次约会,想要逃走的可能不是你。”不会吧?!“大多(可穿戴技术产品)都太美让人不敢看,”国际数据资讯(International Data Corp.)移动电话团队的调研部经理雷蒙·拉马斯(Ramon Llamas)说。“还是实话实说吧,大家都知道它们有多丑。”但我还是无法接受我身上的智能配饰这么不受人待见。好吧,说人话:虽然这些智能产品长得勉强还能看,但它们不能代表我本人的品味。可选择的余地这么小,想找到符合个人风格的产品真心不容易。

  科技潮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要协调两大完全不同行业之间的拉锯关系。时尚的活力来自少数人的个人选择与个性表达,科技公司则想打造科技必需品——如智能手机或手提电脑——并且消费人群越大越好。因此两个行业的成功定义迥然不同,例如英特尔和美国轻奢品牌Opening Ceremony联手设计了MICA(即“我的智能通讯饰品”,在我个人实验开始前尚未发行),Opening Ceremony想做出一款具有奢华感的金属手链,而英特尔的工程师深知手环类产品会影响该设备的技术成份。结果是,英特尔一开始设计出一款方形手链,Opening Ceremony把方形改成了椭圆形,期间两家公司还得频繁开会碰头才艰难地达成共识。最终成果还凑合,良好的外观掩盖了屏幕本身。如果MICA再做得更时尚些,它的实用性就得打折了,同理,如果实用性增强,时尚感也会削弱。只能达成两者间最大的折衷。

  或许因此许多科技产品证明了自己实用与美观兼备,虽然水平谈不上太高超。我自己穿戴智能饰品时,并未感觉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变化。Netatmo June手环只能监测紫外线,却不能减少我接受的紫外线照射,因为我经常忘记打开应用查看数据;Guardian Angel智能吊饰是戴上了,但假装接电话并没有比偷偷溜走光明正大多少;带着Sesame戒指却从未刷过波士顿的地铁,反而在纽约地铁里花了不少时间找地铁卡,边幻想如果Sesame戒指能用来刷纽约地铁就好了。但即使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这款智能戒指就能让人每天佩戴吗?不一定吧。

  我慢慢意识到,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身上的所有智能产品都只是互相独立的感应器,无法整合在一起。因此,可穿戴技术产品最大的问题不是长相丑陋不堪,而是功能不够实用,无论它们打扮得如何时尚,都难以找到目标消费人群。

  科技与时尚想要成功联手,从一开始就得自然融合。用户想要的不是更美观的配饰,而是自然融入服饰不让人看成“数码特工”的感应装备,同时,如果能够整合成同一个系统,只用一款APP就能控制全部装备,那就更完美。好吧,我可能想得太美了。

  个人实验一结束,我就把许多智能饰品都脱了,只保留了Misfit Shine智能手环,因为它使用的是手表电池,不需要时不时充电,而且它能让我不看手机就知道自己离“步行目标”有多远,实用性杠杠的,而且跟我的衣服也挺百搭。不过有一天早上,当我想戴上它的时候,发现它跟我的银色手链不太搭调,于是我果断地把它卸了。几周后,我发现它还静静地躺在我的床头柜上——邻居是那只布满灰尘、被抛弃已久的Jawbone Up智能手环。

  文/SARAH KESSLER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