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约成时尚 老人也有新的“节俭经”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环保,老人,节俭经
  • 发布时间:2015-03-13 14:08

  环保是如今最当红的主题,而节俭则是最有效的环保生活方式。曾几何时,我们忘掉了勤劳节俭,习惯了奢侈排场,如今节俭终于可以成为一种时尚开始流行起来了,尤其是今年春节,节俭过年的观念深入人心。本报记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对新气象新风尚的夸赞,“节俭过年、杜绝浪费”成为百姓的共同心声。加之如今物价攀升,老年人的感触最为直接,为了使得每一分养老金都花在刀刃上,一些老人想到了一些妙招。

  【典型事例】

  家家都有本“节俭经”

  不小心赶了个时髦

  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低碳”这个词或许很陌生,可他们却在不经意间身体力行,一生秉持的勤俭节约习惯,现在成了时尚。“我家的水费、电费、燃气费都比别人家低好多,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觉得没必要浪费。”年近70岁的黄丽梅讲起了她家的“生活经”,洗手、洗碗、洗菜时流出的清水接在盆里,用来拖地、冲马桶;尽量白天把活儿干完,别等晚上熬夜费电;煮稀饭时顺便上面放上篦子蒸红薯、馒头……

  “勤俭节约了一辈子,不小心赶了个时髦。”黄丽梅说,像她这样的老年人很多,经历过苦日子,才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黄丽梅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低碳通”,自从知道自己不经意的节俭习惯正符合全社会倡导的低碳理念后,她通过查资料对低碳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黄丽梅说:“低碳好处多多,说小了利人利己,说大了是保护地球环境。”在她看来,低碳不是作秀,而是关系到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低碳也不是一味抠门,只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合理节约,同样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种菜养鸡自给自足

  苏穆芬阿姨今年65岁了,与儿子儿媳妇同住,和三年前不同,如今她不再起早去市场买菜了,因为她自己在家种了一院子的菜,小青菜、大葱、小葱一应俱全,还自己培育了豆芽。面对越来越贵的菜价和一些质量问题,她想起了以前在乡下老家种菜的经历,所以她让儿媳妇买来了种子和幼苗,把院子里的花除掉了一部分,松土、施肥,竟也种了一院子的菜。

  不仅如此,苏穆芬还在家里用木牌子圈出了一个鸡圈,在里面养了五六只鸡,用剩下的饭菜和菜叶子喂它们,纯粹家养土鸡,省钱又放心。刚开始,她儿子媳妇觉得种菜太累,养鸡也会有臭味,但是见老人这么积极,就顺着她去了,如今老人全家的蔬菜和鸡肉都不用买了,全部自给自足。

  起早赶晚买特价货

  每天早晨不到六点钟,张鑫和老伴儿就会起床收拾,准备出门。“吃完早饭去公园锻炼锻炼,到九点钟超市开门我们就去逛超市买菜,”张老先生得意地说,“早晨超市里有特价鸡蛋,大米也比平时便宜,晚上的时候超市蔬菜水果也都会打折卖。”张老先生说,逛超市是一门学问,选好时间和方法就可以省下不少钱。“市里面超市很多,每一家的价格都不一样,这个得时间长了才能总结出来,像我和老伴儿就会特意记一下,比较一下,反正退了休也不是很忙,做这些反倒觉得很有成就感。”张老先生和老伴儿会把每个超市的常吃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记下来,然后挑便宜的超市去买,这在年轻人看来十分费时间,但是对于老人来说,不仅可以省钱,多走几步路还可以锻炼身体,张老先生觉得很有必要。

  废物利用变成宝

  陈启成在他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发明家,他家里用的、摆的很多东西都是他废物利用改造而成的,他说这是新式节俭。阳台上浇花工具是他用大雪碧瓶子改装的,特别简单,就是在瓶盖子上钻上密密麻麻的小孔,容量很大浇花很方便。桌子上摆放的笔筒也是陈老先生自己用坏掉的木头板凳改装的,把板凳的木头削成一个个的木条,然后用粗线串起来,再用一个圆木板当底,一个圆柱形的笔筒就做成了。他还自己做了书架、相框等物品,谁进了他家都会夸老爷子能干、有头脑。

  【记者走访】

  节俭过年已成为时尚

  年夜饭搬回家开支减去大半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节俭风的吹拂下,今年人们吃年夜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许多市民都没去饭店,自己在家操办。刚从菜市场回来的江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儿女们怕麻烦,年夜饭都去酒店吃,结账时动辄上千元,但今年年夜饭由饭店“搬回”了家里。江大爷说:“今年的年夜饭在家里二三百元就可以搞定了,而且吃的是‘家里味 ’,在家里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地过年,大人、小孩都高兴,而且年味更浓了。”

  走亲访友送礼流行简装

  以往,买礼物是买精美包装还是散装物品,一直都是不少市民头疼的事儿。现在好了,大家都流行送简装。“过年送礼还是要看东西好不好,包装什么的都是次要,给亲朋送礼,不是看包装好不好看,是看里面有没有料啊”,张阿姨对记者说,钱应该花在礼物本身,而不是浪费在包装上,不然很不划算。

  不仅如此,随着健康养生逐渐成为人们追捧的生活方式,往常被认为是送礼必备的烟酒,开始受到冷落。赵先生今年春节为了给家人送礼物想了好几天,最后给家人带回去几罐茶叶。他告诉记者,春节大鱼大肉吃多了,喝茶可以去火。如果不想买吃的喝的,给父母买两套舒适的家居服也是十分实用的。

  民俗文化也应顺应环保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人们渐渐开始对节俭、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他觉得过春节爆竹是肯定要买的,否则没年味,但不能太多,买少量意思一下就行了。“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历史悠久,并随着各地民俗的不断变革而慢慢发生着变化。按照老家的习俗,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五是燃放烟花爆竹的集中时间段,其目的在于为来年祈福纳祥。”但是,因为城市有了新的规定,且少放些烟花爆竹可以让空气质量好一些,他今年只买了一挂很短的鞭炮。他说,不仅要减少放鞭炮的量,还要去指定的允许燃放点来燃放鞭炮,毕竟这里是自己的生活环境,应该为环保做些事情。他同时说,民俗也在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中,过春节营造喜庆气氛,不一定拘泥于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种形式。

  【观点碰撞】

  过日子到底要不要节俭?

  正方

  老人节俭可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广州某公立大学张副教授对记者说,环保的参与者与倡导者可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青中年公民,但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进行着环保与节俭的,大部分还是老一辈人们。也许他们并没有这么超前、宏观的想法和理念,但他们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却实实在在地为下一代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都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需求。然而,许多父母同时也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挑食、攀比、任性,在抱怨甚至无奈到无计可施的同时,家长们是否有检讨过自己,他们某些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除了父母,爷爷奶奶等祖辈们随手关灯、不浪费食物、出门走路乘公车等不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与其埋怨老人的生活习惯与自己格格不入,不如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学着接纳与融入,让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与改变。

  反方

  节俭不当会“吃力不讨好”

  广州某社区居委会韦女士,由于工作的关系,和社区里的老人大部分都很熟络,也常常会和他们聊一聊家常。韦女士表示,与老人聊天的话题中,因两代人生活理念不同而引发的家庭矛盾不在少数。“有些特别固执的老人大力推行‘一家两制’,儿女吃好菜好饭,自己吃剩菜剩饭,儿女房间里都是亮丽的新家具,自己房间里都是些舍不得丢的破烂,儿女的穿戴尽可能新潮和高标准,自己的穿戴尽可能地节约和‘修旧利废’。还有些老人,甚至有了病痛也舍不得认真诊治,总是先自己买些药吃,实在‘抗不住’了才上医院。若问他们为何这样刻薄自己,他们的回答几乎千遍一律:还不是为了儿女!但大多数子女确并不领情,反而认为老人这样做是将自己推到了不孝的角色上,让自己觉得很为难,有些时候还会因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因此韦女士觉得老年人还是应该在“夕阳阶段”好好休养一下,享受人生的乐趣,这也是所有孝顺子女们的愿望。老人们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有可能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市民心声】

  节俭是时兴还是过时?

  老年代表

  节俭是一种习惯

  “我小的时候跟现在没法比,啥都没有,家家户户都很困难,那时候人人都很节约,能存下来的东西存下来。万一有个天灾人祸,平时剩下来的,都能派上大用场。”刘大爷说,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养成节俭的习惯,就像是天生的,就算是到了今天,他们也不会改变这个习惯。像刘大爷这样的还有很多,虽然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但已经习惯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其实他们并不是为了剩下点什么,只是习惯难以改变了。

  中年代表

  节俭,我在行动

  家庭主妇周女士表示,她平常就很注意节约用水,她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节水方法,比如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用来洗碗筷;洗衣服后较清的水可以拖地,重视水的循环应用。陈女士称,节水习惯看起来是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但既可减少家庭的水费开支,又可节约用水,共同保护人类环境。

  张先生是某机关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他对办公用纸的浪费深有体会。因此他加强了办公用纸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在打印文件时采用缩小段落间距、双面打印的方法来节约用纸,并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他还表示,很多内部事情可以在互联网或内部信息网上传递交流,还可以建立短信平台,一些内部简讯和通知通过短信群发,通过这些措施减少纸张耗费。

  青年代表

  节俭不是不花钱

  与老年人形成鲜明对比青年人则纷纷表示,“节约是美德”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显得有些无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陈对记者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可以说是在‘糖水’中浸大的,所以我暂时还无法做到像老人家们那么节俭。我的节俭主要是把钱花得更有性价比,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搞得一塌糊涂。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写如何省钱,比如,每餐控制在10元的标准,还有更极品的人,为了省掉买礼物的钱,在圣诞节之前找茬和女朋友分手,节日过后再复合。这些做法是我看不上的。平时和女朋友一起可以吃生煎包子,但是在重要的纪念日,该花钱吃顿好的,我不会抠门。节俭不是不花钱,做守财奴,而是不浪费。”

  权威声音

  老年人应在节俭中享受生活情趣(某老干休养所 杨所长)

  如果老年人能将旧时的节俭原则灵活、创新地应用到生活中,不仅可以做到节俭、环保,还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且颇有情趣。

  我的工作主要是与退休老干部们打交道,所以对他们的生活也颇为了解,而这些老干部就是比较懂得“享受生活”的一群老年人。干休所里的老干部们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他们也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所以依然十分节俭,不会随意铺张浪费。除了大米之外,平日吃的青菜都是自家花园里用有机肥种的,鸡和鸭自己养,想吃鱼就约上三五好友去钓鱼,不仅改善了伙食,还陶冶了情操。不仅如此,为了让晚年生活更丰富,他们还会时常组织在一起开茶话会,有特长的表演节目,闲时分享交流一下近期的养生心得。

  由此可见,老年人大可不必赶上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潮流,勉强自己去改变,而是想着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丰富、有意义。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节俭中过出生活情趣也不失为一种能力。

  老年人节俭应与时俱进

  (广东时事评论员 一鸣)

  对于老年人的节俭,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

  第一,提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挥霍浪费,忘了本。况且,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地球的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提倡勤俭节约不仅仅为自己节约了开支,也能够为节能出一份力;

  第二,与时俱进。首先,现在的节俭并不是吃剩菜剩饭,也不是将没有用的垃圾捡回来留在家里,这样不仅没能节约,反而容易制造新的污染和健康问题,得不偿失;其次,老年人可以多跟年轻人学习新潮家电的使用方法,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节能、节俭;

  第三,理解与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年轻人不要只顾着嫌弃、排斥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做法,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再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从而做到互相理解。

  小结

  换个角度看节俭

  我们今天倡导勤俭节约,并不是反对社会正常消费,而是要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我们不反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反对的是不顾一切“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行为。李大钊曾经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提出,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役过度,既成社会之弊,又会滋生罪恶。比尔·盖茨也讲:“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苦咸难咽。”所以,吃饭别“剩”,生活别“奢”,消费别“过”,应该成为现代文明人的生活准则。“新节俭主义”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只要长期实践,相信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节俭传统一定会再次迸发出活力。

  文/钟紫燕 莫莲萍 胡江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