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过五个“北京” 第一个被称为“北京”的是太原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太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3 15:19
早前热播的《北平无战事》,使民众对民国时期的政治博弈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欲,也让北京的曾用名——“北平”重新成为了热词。其实,在历史上,北京曾多次易名,而先后使用过“北京”这个名字的,总共有五个地方。第一个叫“北京”的,居然是山西的太原。
“北平”比“北京”早一千多年
“北平”、“北京”都带个“北”字,不过这两个名字的来源并不一样。
西汉初年,“北平”已经出场了,西汉时在太行山东麓中山国的故地设置北平县,后来随着政权更迭改来改去,到隋唐时彻底改称满城,现在这个县归河北的保定管。
还有一个地方叫右北平郡,燕国开始设置的,地域大致包括现在河北唐山市的北部、承德市的大部、辽西凌源市的西部和内蒙古的宁城县,因为地处边境,所以历代辖区不稳定,忽大忽小,在西晋改称北平郡,唐朝废郡设州,改名平州,现在叫做卢龙县,归河北管。
无论北平县还是北平郡,都不在现在的北京城。
最早,在公元前1027年,周封召公于燕(现北京市房山区境内),这里开始有城池,不过当时其西南方不远还有个古蓟国,后来燕国占领蓟国,迁都于蓟城,称为燕都或燕京,所以现在北京的建城史就把蓟城的奠基作为起始点,北京西城区有根“蓟城纪念柱”,位于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有一种啤酒以“燕京”命名,似乎显得年头多,其实我们喝的这种啤酒都是近代的舶来品。
秦灭六国统一后,随着朝代更迭,蓟县的位置也有变化,现在天津市北部也有个蓟县,跟上文的古蓟城已经不是一回事,天津的蓟县古代叫渔阳,唐时才改称蓟州。
而在现在北京城的位置上呢,隋唐时称为涿郡、幽州,“神探狄仁杰”里的“幽州案”就发生在此处,后来安禄山造反起兵,称“大燕皇帝”,把幽州改称“燕京”,唐朝平乱后,复称幽州。历史书上挺有名的那个“幽云十六州”,就把幽州称为第一,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控扼着华北乃至中原的门户。
“北京”初次出场竟在太原
唐时设置五京,618年以长安为京师,657年以河南府为东都。690年,唐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西京,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所以,太原曾经被称为“北京”!
从五代到辽金元,是北京的大转折时期,后晋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人后,辽朝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陪都,叫南京析津府,开泰元年改号燕京。金灭辽后,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为了打击旧贵族,建都于燕京,称为中都大兴府。此外,辽金学习唐朝,也采用“五京制”,辽没有北京,金的北京叫大定府,在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南部、宁城西部。后来,蒙古灭金,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于是在旧燕京、中都的大兴府建了大都城。
北京作为大统一王朝的都城,是从元大都城开始的。中原王朝在这里建都,能很好地兼统内外,但前提是必得有强力的资源调集能力,在东北未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元朝开京杭大运河,就是要利用漕运做到这一点。
老舍:我想北平,也想北京的春节
明朝从第三任皇帝明成祖开始,将首都从应天迁移到已经第一次改名叫北平的大都。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正式称呼为京师,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朱家的发祥地凤阳则作为中都。所以,北京,其实就是指“北方的京城”,是相对于南京而言的。两百多年后,清朝入关得了天下,仍建都北京。兴亡弹指间,又是两百多年过去,1911年辛亥革命,清帝退位,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最初在江宁府建都,复称为南京(即太平天国时的“天京”),但袁世凯很快迫使民国政府迁都北京,不过南京的名字也没改回去。此后,北京的名字一直叫到1928年。在这期间,北洋军阀各路势力轮流在北京坐庄,最后到了奉系张作霖的手里。
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又成了民国首都。南北二都并立的局面没保持多久,1928年,奉系退回东北,张作霖在回奉天的路上被炸身亡。效忠南京政府的军队控制北京后,将其改为北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当然希望自己占领的是个“京”,所以恢复了北京的城名,很多出任伪职的汉奸都自称“北京×××”。但撤退到南方的北平人不认,还叫北平,你翻开1937年到1945年间的各种出版物,里边有叫北京的,也有叫北平的。
老舍是纯北京人,他笔下既有《想北平》,也有《北京的春节》,从1928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笔下都是“北平”。《北京的春节》则写于新中国成立后。
1945年抗战胜利,北京又改回北平,《北平无战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段。1949年,平津战役后,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宋朝的陪都“北京”
大名府如今只是个县
除了如今的北京以及太原之外,历史上还有过三个“北京”。
大名府历史上曾三次作为国都。第一次是五代后唐,第一个皇帝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登帝位,国号大唐,年号同光,建都大名,都名东京;第二次是宋仁宗将大名府建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玉麒麟卢俊义就是大名府的富人;第三次是叛宋降金、被金封为藩国大齐皇帝的刘豫,建都大名府,都名北京。
另外两个“北京”都在金国。一是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原为辽上京,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名北京,熙宗常在此地避暑。
二是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原为辽中京,金初仍沿用“中京大定府”旧称。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改名北京,置北京留守司,为北京路治所,辖有大定府、兴中府及利、义、锦、宗、建、兴等州。(综合)
延伸阅读
“山顶洞人”名字的由来
曹禺的名剧《北京人》写于1940年,那时北平沦陷,怎么不叫“北平人”呢?首先,该剧的大背景是上世纪20年代初的北京,而且剧里还提到了“最早的北京人”,就是北京猿人——192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更新世直立人的遗骨化石,距今有70万年左右的时间,专家按考古学命名惯例,命名其为“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是俗称。北京猿人后来灭绝了,跟现代人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1930年,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里又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化石。但当时北京已改名北平,为防止命名混乱,干脆打破惯例,直接取名叫“山顶洞人”。很多小朋友上历史课时都觉得“山顶洞人”这个名字取得很怪,道理就在这里。(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