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破茧成蝶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HIS,智慧医疗,微信,LIS
  • 发布时间:2015-03-26 12:15

  中国智慧医院发展进程

  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出台。新一轮医改着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挂号排队时间长、缴费等待时间长、取药等待时间长、看病就诊时间短,这“三长一短”一直是百姓就医难的症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微信迅速崛起,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就医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变革、缓解就医难问题成为可能。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等让整个就医过程变得“Smart”,具备主动感知、智能决策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智慧医院方便患者就医、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实现患者就医智慧化。

  医院管理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很多医院开通小型局域网,通过HIS(信息系统)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进入90年代,很多医院使用全院级的HIS,建立了以提高工作效率、财务核算为主要目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全国大部分的医院广泛应用。

  临床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医疗设备的使用,通过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组成网络,使病人样品登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这一时期,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不再满足于管理财务收入,临床管理信息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原本需要较长周期和大量人力参与的工作现只需轻松点击即可实现,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

  在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中,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把医院、社区和卫生管理部门各自的卫生数字化体系相连接,形成区域医疗资源高度整合的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并通过网络连接各种医疗机构。区域协同医疗是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牵引和推动,也是智慧医院的基础。当医疗信息化发展到这一阶段,将不局限于医院本身,居民可以在一定区域内(甚至是世界各地),通过网络查询自身的健康状况,在线咨询、网上就诊,实现足不出户看病,并为实现远程医疗提供方便。

  智慧医疗服务信息化

  智慧医院最终的建设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运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重新定义服务与管理流程,使患者的就医过程更为便捷。如病人病历中心、医院专家知识库,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植入式器械、可穿戴医疗设备等移动产品,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血糖、血压、脉搏、体温等)与服务(远程患者监测、视频医疗会议、个人医疗护理装置、电子病历等)。

  智慧医院建设正在成为增强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其不仅是硬件产品的堆积,更是软件产品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升级。医院为患者服务,智慧医院建设的目的即是提升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服务效率、水平和质量。

  移动医疗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作为智慧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移动医疗的建设将加快医院无线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病患定位等无线医疗业务的部署实施。我院已引入移动医疗,在方便医护人员工作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从无线查房车到平板电脑查房。无线查房车使医护人员能方便地访问电子病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但仍需一个移动操作台。随着平板电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用平板电脑查房的优势更为显著。

  用平板电脑查房,解决了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最后一米”问题,即医生可以无障碍地与临床病人交流,实现“最后一米”的临床工作信息化。

  医生进行临床三级医师查房时,可以随时调出医嘱、各类检验结果和检查图像等有关信息,并结合患者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对病情进行诊断,在床边记录下一步治疗文案;主任医师则可以对下级医生查房的内容进行分析,对重点病历进行点评。

  护理三级查房时,责任护士可手持平板电脑报告病人的基本情况、简要病史、护理措施及效果。护士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收费护理记录单中的信息,对病人进行补充询问和护理查体,及时发现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修改护理计划,结合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针对性讲解、示教,有利于全面掌握临床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患儿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分类查看各种健康教育文档、每日费用明细,了解诊疗计划,随时查询医嘱,通过点餐系统进行饮食点餐,还可以观看影片、阅读书籍、玩益智游戏等。家属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对医护工作满意度进行反馈,同时通过门诊预约方便地完成出院后复诊的专家预约,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互动、病人参与式管理的医疗模式,构建起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微信成为移动医疗捷径。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微信拥有8亿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中占据了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使用微信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捷径。

  2014年初,上海儿童医院开通微信医疗,主要通过公众平台和自助服务系统为患者服务。目前,上海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有两种形式:一是为用户推送消息的订阅号。通过患者回复的内容,对患者感兴趣的内容加以判断,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具有自定义回复功能的服务号。点击某一项内容,系统就会自动链接到医院网站上,供患者查阅。

  而自助服务系统更像电话客服,可以让用户在庞大的信息中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在挂号前对科室和专家有所了解,在避免挂错号的同时,受到一定的健康教育。

  对医院来说,微信医疗搭建了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互动平台,有利于医院信息传播,方便与用户进行互动,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对于患者来说,微信医疗极大地减少了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和去医院的次数,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提高了看病质量和看病效率,方便与医院进行及时的互动。

  微信医疗主要有以下特点:1.用户群真实,能进行有效的回访和信息追踪;2.信息发布免费,可利用医院无线网络;3.定位精确,可在医院内推送导诊信息、方便医院告知及信息发布;4.微型客户管理工具,可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扩大与健全客户管理系统的客户群。

  目前,上海儿童医院微信应用系统的设计以患者为中心,完成了以下功能:专家预约、在线挂号、三维导诊、候诊队列、专家出诊、医院介绍、科室介绍、药师在线、用户调查、育儿宝典等。微信医疗在我院已开通一年,吸引了8万名患儿家属的关注。每天使用微信移动挂号占门诊量的15%,平均每位患儿家属缩短候诊时间1.23小时。

  智慧医院发展亟待破局

  我国的智慧医院一般都依赖于各家医院自身进行规划和建设。鉴于我国国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发展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医院级别和规模、信息化投入大小都会导致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曾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他类医院21所)进行了调查,按经济发达、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分层,各区域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医院级别越高,其相对累计投入的额度也越大。

  应用广度和深度差异明显

  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的情况看,智慧医院建设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最基本的系统和功能没有应用。一些医院虽然建成了医院信息系统,但应用范围有限,基本局限在门诊和住院收费等方面。

  系统应用的广度有待提高。对医院业务有重要作用的PACS、LIS、电子病历系统等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局限了系统应用的广度。

  数据利用及辅助决策方面还在探索。各个医院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利用率普遍不高,还不能做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利用。

  投入力度差距明显

  我国医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智慧医院建设的发展。美国HIMSS协会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智慧医院建设投入很大,我国医院与美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上差距很大,先进技术的普及程度也有较大差距。

  未来趋势

  针对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儿童医院的建设经验,未来智慧医院将主要形成以下发展趋势:

  信息化标准和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我国医院信息化在标准建设方面虽然有了长足进步,疾病分类已普遍采用ICD-9或ICD-10国际标准,PACS的传输一般均采用DICOM标准,但还有一些信息系统尚无相对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准,相应的管理性法律法规也成为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问题,将逐步得到认可和规范,并形成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条文。

  分散的信息系统向集成化发展

  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是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所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异构集成、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传输标准等关键性技术,在医院内部使用其功能模块将全方位覆盖医院所有业务流程,使医院信息系统规模化和集成化。

  区域医疗数字化阶段来临

  区域医疗数字化在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并已有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在2004年启动了“全民电子健康档案项目”,英国在2005年启动了“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项目”。就我国而言,各医疗机构内部的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为区域医疗数字化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以全网络、全方位、全关联为特征的区域医疗数字化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智慧医院则能更好地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

  文/于广军 蒋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