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中国门户网站二十年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爱特信,搜狐,新浪,网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6 12:45
萌芽:三大网站掀开中国门户发展史
门户网站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商业中的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一般是指将网络上庞大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整理并提供搜索引擎,让不同的使用者能够快速查询信息的网站。
门户网站三驾马车
1993年,软件工程师王志东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元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办了SRSNET网站。1997年,四通利方引入650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1998年,四通利方将SRSNET改版为“利方在线”,在国内首推“中文门户”概念。1998年底,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 “新浪网”。1999年7月,新浪登上CNNIC公布的中文网站排名之首。
1995年5月,丁磊辞去宁波电信局工程师的工作来到广州,加盟了刚刚成立的Sybase。一年后,他辞职来到广州一家ISP,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BBS“火鸟”。1997年5月,两年跳槽三次的丁磊自立门户,网易BBS风风火火地运行起来了。1997年11月,网易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全中文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并且大胆使用数字来注册一个域名,1998年2月16日,www.163.net正式开放使用。
1996年8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张朝阳回国,利用风险投资创办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爱特信网站。网站中分类搜索起初被称作“爱特信指南针”,后更名为“搜乎”。当爱特信进行第二轮融资时,“搜乎”更名为“搜狐”。1998年2月,爱特信正式更名为搜狐公司,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1999年,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奠定了其综合门户网站的雏形。
“中国概念股”遭遇互联网泡沫
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发展起步阶段完全模仿了国外门户网站雅虎的发展模式,即以搜索引擎为基础,以“风险投资+网络广告”为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平台服务。上世纪末,凭借全球互联网经济的火热迅速发展,我国门户网站发展如火如荼。凭借“中国”与“互联网”这两个当时炙手可热的概念,2000年4月,新浪赴美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门户网站,首发募集股本总额7820万美元。同年6月和7月,网易和搜狐也相继在美国上市。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国内门户网站上市后不久,全球出现了互联网经济泡沫,包括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在内的所有中国概念网络股都相继下跌。2000年11月以后,持续走低的股市、网站裁员、网站并购等事件,使整个互联网产业进入低潮期。2001年,网易陷入经营财务危机,股票一度跌破一美元,面临摘牌危机。由于资本市场对门户网站以在线广告作为单一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产生质疑,业界普遍预计,中国门户网站面临的形势严峻。
崛起:多元化经营,媒体地位确立
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和盈利时间的预期成为所有门户网站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中国门户人已经意识到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广告获利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盈利模式清晰
在严峻的形势下,门户网站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和调整,推出如网络游戏、无线增值服务、咨询增值服务、收费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在线媒体等新业务,逐渐走向多元化。新浪、搜狐相继推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NET平台,网易也把目标放在了网络游戏上。2001年12月,网易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而后的《大话西游OnlineⅡ》成为国内率先成功运营的国产网络游戏。在无线增值服务方面,每从门户网站上发出一条0.1元的短信,电信运营商和门户网站就按一定比例结构分成,门户网站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2002年第三季度,搜狐的总收入达到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提前三个月实现了全面盈利。随后,新浪、网易也分别公布了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以不同的方式宣布:中国互联网已经告别了烧钱时代,开始步入盈利阶段,从而带动了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全面飙红。
经过三年的艰苦转型,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从单纯模仿雅虎,过渡到了自我创新的成长期,它们有了各自的新定位:搜狐选择了多元化,目标是“一家新媒体、电子商务、通讯和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新浪集中兵力于“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网易则选择收费增值服务、网络游戏作为其战略转型突破口。三大门户网站以短信、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为主的门户盈利模式已经清晰。从2004年开始,中国门户网站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新兴门户网站出现
2000年下半年至2002年期间,在三大门户网站争相走出互联网冬季时,国内一些新兴门户网站逐渐兴起。如拥有电信背景的263、走跨媒体战略的TOM、由联想打造的FM365,它们逐步被网民们所熟知和认同,并被称为“新三大门户”。它们不再像第一代门户网站那样借助新闻和社区的概念起家,而是从一开始就注重投资的可回收性,因此其服务明显带有“注重功能性”的特点。FM365对自己的定位是“产品门户”,263是以技术为支撑点的定位,TOM则是以接入服务为基本点定位,同时配合跨媒体平台的发展策略。
而在1999年开发出即时通信工具QQ的腾讯公司也不甘人后,于2003年12月正式对外发布腾讯网,进军互联网传媒产业。2004年,腾讯网陆续推出新闻、教育、娱乐、时尚等频道。尽管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质疑,凭借强大的整体实力,腾讯网仍被评为当年中国“市值最大5佳网站”之一。
这些新兴网站凭借其自身实力在三大门户网站发展出现困境的时候,打破包围,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格局,特别是腾讯网后来居上,与新浪、网易、搜狐并称中国四大门户网站。
第四媒体地位确立
2000年1月10日,仅有16年历史、1.5万名员工的美国在线(AOL)公司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有79年历史、7万员工的时代华纳公司,成为“21世纪传媒取代20世纪传媒的历史见证”。
在我国,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新闻竞争,到美国“9.11”重大恐怖袭击的网上突发事件报道,网络媒体给了人们全新的阅读感受。2002年,国内网络媒体首次参与了“两会”报道工作,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新闻领域,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生动性、易保存性、易检索性和多媒体性等,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认同。以“内容为王”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门户网站,成为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并存的“第四媒体”。
挑战:应对Web2.0冲击,自我革新
从2004年开始,Web2.0等新概念异军突起,出现了博客、SNS、RSS、Wiki、TAG、P2P、YouTube、微博等新的业务模式。它们给用户提供平台,将选择权和传播权交给用户,让用户来充当传播者。网站则根据用户行为来进行资讯组织和排列,并更追求个性化和互动性。
用户生产内容
2002年,“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创办“博客中国”,被称为网络世界的革命。越来越讲求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网络让传统门户网站意识到,单向传播、缺乏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博客中国、播客网等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将成为门户网站有力的竞争者。
面对“2.0化的门户”的汹涌之势,几大门户网站纷纷做出反应,先后推出“博客”专栏等,并打出“名人博客”的旗号,既为其内容提供材料,也吸引了大批的粉丝聚集,创造出巨大的流量。2005年以后,新浪以博客强化内容,首页三分之一的内容都链接到新浪博客,借此聚集起更多的用户,增加了网站的黏性。
2005年以后,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创造了股市传奇,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狐推出“搜狗”搜索、新浪推出“爱问”搜索、网易推出“有道”搜索等,通过关键字将海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供用户查询。尽管搜索引擎在门户网站的业务中属于较小部分,而新浪、搜狐做的搜索引擎也不甚成功,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门户无法解决的互联网信息爆炸问题,传播方式日趋交互与双向。
手机门户兴起
作为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智能手机的出现是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由于网速和手机本身的处理能力限制,初期的智能手机大多只可以采用WAP模式上网。2001年,爱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支持WAP上网的智能手机——R380sc,诺基亚、摩托罗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上网手机。随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宣布开通WAP业务,几乎所有网站先后推出WAP服务。例如新浪于2000年5月推出新浪WAP站,2005年2月又在其基础上,推出3G时代WAP门户网站——手机新浪网;搜狐也于2005年1月推出了手机搜狐网站。但是WAP并没有真正带动无线上网的大规模应用。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从此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也改变了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由于外观简洁、触摸屏上网简单、操作系统流畅,iPhone受到广大用户的极度欢迎。各大门户网站更加重视手机门户,手机门户成为门户网站抢占手机网民的重要渠道。2009年4月,网易推出手机版网站,手机网易网整合网易旗下新闻资讯和优势产品,开始向手机用户全面提供资讯、评论、搜索、邮箱、游戏资讯等服务。
借力微博突围
继博客、视频、SNS之后,微博成为2009年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微博凭借短小、快捷的传播特点,以及网页、手机端多种多样、随时随地的发布形式,迅速成为互联网最热门应用,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借力微博突围,成为门户网站应对Web2.0冲击的重要手段。
微博的始祖是Twitter,创办于2006年。在国内,Twitter有着为数众多的追随者,起初多为创业型公司,如饭否、嘀咕、叽歪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因为多种原因,这类网站或被关停、或艰难维持。四大门户最依赖广告收入的是新浪,对于转型最有渴求的也是新浪。2009年8月,新浪率先推出了新浪微博,并启用t.sina.com.cn作为主域名。借助其惯用的名人效应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新浪微博拥有相对雄厚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一时间风生水起,难遇对手。
面对新浪微博的席卷之势,各大门户豪赌微博经济。2010年,网易、搜狐、腾讯也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成为门户网站贴身肉搏的战场。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受到网民的极大欢迎。根据新浪微博官方统计的数据,2013年3月,新浪微博用户规模达5.365亿,同比增长65.5%左右;活跃用户规模为6020万,一年半时间里接近翻番。由于外界期望不断提升,2013年4月,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
个性化信息生产组织方式
在Web1.0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各大门户网站,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信息资源,虽然BBS的出现实现了公众有限的话语权,但并未形成气候。
而Web2.0逐渐改变了这一切,用户的角色开始被重新定位并发生变化,通过Web2.0技术,用户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传播、分享信息的自由,信息传播的成本变得低且高效,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对于依旧困守Web1.0的大型门户网站形成了强烈的挑战。
自媒体、社会性媒体、社交网络……新概念层出不穷,彻底改变了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方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实时传播身边的第一手信息,直接颠覆了过去由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传统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泾渭分明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话语平权”成为一种可能性,传统网络媒体在传统社会中所拥有的风光在社会化网络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出路:移动互联来袭,门户路在何方
随着3G与WiFi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传统2G网络接入网络一直呈下降趋势,而2013年年底4G牌照的发放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到2014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4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多样,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传统的桌面弹出窗口、搜索引擎及其自动推介消息等看似杂乱无章的方式,成了人们进入互联网、获取网上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入口,基于传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门户网站的境遇变得尴尬起来。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力
2009年以后,由于手机APP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处理速度的极大提高,以及上网速度的明显提升,新闻内容在手机端的呈现也越来越多元化,各大门户网站都纷纷推出手机新闻客户端APP,并不断快速更新版本,为用户价值与营销价值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了用户黏性。艾媒咨询2014年3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3.44亿,相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48.3%,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国内手机网络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0.4%,手机新闻客户端已成了网民获得新闻资讯的重要工具。报告称,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其中,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位居前三位,活跃用户占比分别为31.2%、29.4%和27.6%,位居第四位的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活跃用户占比为21.8%。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不再像传统门户网站那样“庞杂”和“笨重”,变得更加“精准”、“轻巧”和“智能”;也不再像传统门户网站以海量信息自诩,而是走“个性化”路线,即按照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满足用户对某部分信息的需求,针对用户的点击行为、浏览行为、地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实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推送。
专业垂直化竞争
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更加专业、细分的垂直门户网站利用Web2.0的技术迅速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异军突起,大有颠覆传统网站格局的架势。
在规模比较大的垂直市场,如旅行、招聘、证券、汽车、房地产,或已有公司上市,如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或已经吸引大量风险投资,如金融界、硅谷动力等,对门户网站大而全的模式形成了直接挑战,这种挑战在用户规模、广告收入上都有表现。以广告为例,2014年第二季度汽车之家广告收入为5900万美元,虽然远低于新浪的1.558亿美元,但后者的体量、所背负的运营成本压力也是前者的数倍。加速推进垂直化转型,正是门户网站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2013年4月,新浪将门户的频道明确划分为媒体频道、综合频道和商业频道,后两者都要承担销售任务。在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开始相对弱化,商业模式的挑战比内容运营更大。
内容不再是唯一“王者”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用户获取新闻的入口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社交产品获取信息,而不必依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编辑在信息筛选中的作用被弱化,因为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链直接获取资讯。这种变化之下,内容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
相对于内容运营,传统门户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感受到了更明显的压力。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上,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大多数还是以展示广告为主,而在手机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终端之后,传统广告既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伤害,也无法满足广告主对效果的要求,同时和门户在广告主资源上又呈现“左右互搏”之势。拥有微博的新浪或许还能在社交广告上有所突破,而其他新闻客户端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今日头条”几乎一夜之间打破了门户网站多年沉淀所获得的行业垄断地位,凭借的只是“技术+社交”。
如果说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新贵的兴起,利用实施多元化的战略,通过发展博客、微博、网络视频、网络教育、浏览器、输入法等应用,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似乎在夹缝中求得了一丝的生存契机,但2011年微信袭来,腾讯通过微信这个连接器连接了所有的一切,并且重构了连接时代强有力的商业模式。
正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曾经作为一股新锐力量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一样,门户网站所拥有的传播网络新闻、推送网络广告、进行互动交流、发展电子商务等一些传统功能,在微信面前似乎不仅失去了忠实的用户,也失去了未来。2014年10月,新浪总编辑陈彤的离职,则被看做是向门户时代的告别。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传统门户网站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未来的门户网站转型发展路在何方,目前还难以看清楚。中国门户网站进化方向在哪里,还需要中国的门户人继续上下求索。
文/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