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改变着整个投资理财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理财的行列中来。但借助新的技术和手段,理财中的陷阱和骗局也在不断地翻着新花样,让不少投资者栽了跟头损失了不少。下面,小编带您回顾那些曾经让人栽跟头的理财陷阱,以学会见招拆招,调整理财心态,在2015年里走上健康理财的正轨。
电信诈骗:“女神”频繁中招 损失高达百万
羊年春节前夕,某女艺人便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800余万元。据媒体报道,该女艺人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并称她涉及一起跨国诈骗案,为了确保其清白,需对她的银行账户进行监管。该女艺人接到电话后便依照对方指示,利用网络银行汇款方式,分6次汇到对方指定户头800余万元。结果却被诈骗一空。
其实不仅仅是明星,普通市民在这方面也是屡屡被骗。据了解,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一类是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显示成公检法部门的电话进行诈骗,用户接到号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难免紧张,便降低了防范意识, 从而一步步落入对方的圈套,造成财产损失。另一种则是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甚至将号码伪装成银行客服号码,用免费送礼、中大奖、增值服务等信息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信息或高额邮费,或让持卡人进入钓鱼网站套取资金。
见招拆招:
对于电信诈骗,号码的识别至关重要。专家提醒,警方不会要求汇款转账,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对区号110的电话要高度警惕。不要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网址,接到这类电话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反复核实对方身份,特别是对方要求进行汇款等操作时,降低上当受骗的风险。
银行理财陷阱:
为何中招的总是老年人?
因为银行强大的信用背书,普通市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长者对银行有天然的信任感,理财产品也通常是在银行网点中购买,对于销售人员声称有银行背景的理财产品很容易轻信,这也就导致了老年人成为违规银行理财陷阱的受害对象。
银行理财陷阱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投资者以为在银行中购买的是理财产品,到期后才发现是保险。此外,有不少老年人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购买了保障功能不强的分红险。而投资者需要知道的是,目前银行代销的大部分保险都是分红险或投连险,其保障功能不强,整体保费较高,分红不一定有保证,并不适合老年人。
除此之外, 近期还有很多骗子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或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人们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见招拆招:
理财专家提醒老年人, 要谨防参与者全是老年人的活动,认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防止“信息封锁”,对于重大投资,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