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西医治糖的可怕副作用

  前西医治血糖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是服用各种药物降糖,二是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西医说血液中存在太多的糖,会损伤血管,这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其中对“血糖”的误区了,但是这些降糖药物到底把血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它为什么只能治一时的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呢?

  其实,治疗方向的选择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成效,若能采用正确的方法,糖尿病患者依然可以享受健康和幸福;然而一旦盲目治疗或陷入治疗误区,那无异于将患者推入万丈深渊。

  西医降糖,副作用紧随其后

  1.当心这五类降糖西药

  第一类:噻唑烷二酮类

  这类药物有吡格列酮(如卡司平、瑞彤),它通过肌肉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作用。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及水肿,尤其在与胰岛素合用或服用剂量较大时更明显。原则上,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患者忌用,用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者须立即停用;还有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应避免服用。

  第二类:双胍类药物

  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有肝功异常、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心衰、肺气肿、肺心病者,则不推荐服用此类药物。

  第三类:磺脲类药

  这类药物可导致低血糖;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已完全衰竭;孕妇及哺乳期母亲禁用此类药物;磺胺类抗生素会增强磺脲类药的降糖效果,如果两者合用,低血糖风险将会增加。

  第四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引起腹胀、肛门排气增加,偶有腹泻、腹痛,因此,有腹部手术史或肠梗阻病人、伴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的病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单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一般不会产生低血糖,但在与其他降糖药、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则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第五类:直接注射胰岛素

  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使病人突发性地出现低血糖反应,身体虚汗、头晕、恶吐,甚至导致危险的昏厥休克。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素的需要量会越来越大,并发症找上门来。如此后果,长期服用西药降糖的人,几乎没有人能逃脱这个必然的结局。

  2.手术治糖可能雪上加霜

  上世纪80年代初,医学界意外地发现,胃转流手术这一类针对减肥的手术,竟然可以“附带”治好2型糖尿病。国际医学界对这一歪打正着的手术产生的原因(作用机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虽然在当时得到的只是一堆猜想,但一些西医还是认为,通过胃转流GBP等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显示出相当的前景,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步应用于临床之中。

  但是现在新的医学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病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水平,更不能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加重。如果糖尿病患者年纪较大,手术后的身体各项机能很可能会加速衰退,反而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甚至出现雪上加霜的结果。

  安全高效的治糖方法存在吗?

  比起西医治糖尿病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其实我国的传统中医学在这个方面更有建树,积累了大量相关的医药经验,有“玉液汤”等古方传世,更重要的是药材取自天然,在治愈疾病的同时避免了副作用的隐患。

  1.中医:消渴症就是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流行病,所以西医治疗有优势。其实不然,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该病的完整病史,不过它有另外一个更贴近中医病理的名字——“消渴症”。甚至在古代,糖尿病算不上是重大的疾病,从古代的隋炀帝、韩愈、苏东坡,到近代的胡适等历史名人都曾罹患糖尿病,他们不仅未因糖尿病而死,反而能够得以痊愈。

  2.人体内有个“生态环境”

  其实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就如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个必然过程,可是有的人很少生病,即使生了病也能够顺利自愈,最终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常生病,每次生病都少不了打针吃药,且还常常不见好。人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其实,人的身体就是自然进化浓缩的精华,人体器官彼此间形成了一个相互默契、有机协同、各尽其责、精密有序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的循环和平衡状况直接决定了健康与否。

  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糖尿病人并不是体内糖太多了,而是“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失去了平衡,导致糖不能被吸收利用所致。所以虽然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的能量却供应不足,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加大血糖来源,再一次从尿液中排出,而且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又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食、多饮而多尿,如此恶性循环就是病因所在,也是中医把它称为“消渴症”的原因。

  3.治糖要逆转恶性循环

  中医的治病原则一直就着眼人体“生态环境”的平衡,重视人体自身的循环系统,在修复五脏六腑功能,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渊远流长,据可考证的文献表明已远在公元前1122年的殷朝(距今已超过三千年)的甲骨文中,记载殷朝人16种疾病内即有“糖尿病”。只是在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病,而最早记载消渴病及其治疗的书籍,就是《黄帝内经》。中医治疗糖尿病历经了多个朝代,每个朝代的演变,形成了独有的药方配伍,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在很多医学古籍里曾多次提到的 “玉液汤”,其疗效堪比神药,治愈过无数人,包括汉武帝、隋炀帝、韩愈、苏东坡等历史名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