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恶 互联网思维餐厅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互联网思维,餐厅,雕爷牛腩,分子料理
  • 发布时间:2015-04-03 09:39

  雕爷牛腩还真的是专门给既没吃过分子料理,也没南下过广州的北方屌丝们吃的,也只有没有建立起舌头标准的人,才能容它做大。

  我的舌头,早晚会让我的朋友圈害死。

  尤其是现在那些正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旗号的餐厅,其实真的任何一家都不应该尝试,偏偏被好奇心拉了进门,到买单的时候摸着一脖子鲜血暗骂,本姑娘又上一当。

  做餐饮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一是引发话题,二是利于在社交网络上传播。有话题就行,品质算什么。以前的广告理论说,认知度和好感度未必成正比。这理论过时了,以我国人口基数和网民智商基数,认知度基本就是一切。

  景点MBA案例是星巴克的人永远把顾客名字拼错,一旦对了一次,就被人在朋友圈里各种惊呼:“星巴克把我的名字写对了!”可咖啡店值得被传播的难道不是咖啡的水准?

  再说前几年席卷话题榜的雕爷牛腩。500万买配方之后侍者蒙完脸,装完毁容刀疤强之后又用比特币买单,现在比特币都没人搭理了,前段又开始制造“我家牛腩不是给屌丝吃的”骇人言论。我曾经也去朝圣过这价值500万的配方,其实柱候焖牛腩这种广东人从开始长乳牙吃到最后一颗牙齿都归西的东西,实在是稀松平常不过。别说去广州的西关老店吃碗10元牛腩粉,就算去找同学他妈来焖,水准也至少和这500万配方不相上下。至于那几道罔顾食材特质的所谓分子料理,真的欺负国人没见过分子料理?

  所以大概实情正和他说得相反,雕爷牛腩还真的是专门给既没吃过分子料理,也没南下过广州的北方屌丝们吃的,也只有没有建立起舌头标准的人,才能容他做大。后来雕爷又做“轻奢”的烤串来了,这种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之后就开始在做的基础料理一自称“轻奢”,无非王二狗洗脚上田去了北京旅游三天,回村就看不起李大柱子和赵根宝了。

  去年底,深圳小妞们以去吃茶木为潮流。为什么是潮流?大约是因为朋友圈里在传某某网络红人在爱它呀。我又好奇去吃,的确,他家有个好处——很舍得放盐。而他家的侍者除了负责长张漂亮脸蛋(实在适合在朋友圈里传播对不对)之外,也早就把“服务”二字从人生字典里活生生抠掉了。

  而在万象城跟茶木同场竞技的是一家以“点心萌萌哒”著称的餐厅。那点心的确萌萌哒,每一样都跟塑料做出来的那么漂亮,拍出来放在朋友圈里会有非常多的赞。可惜的是吃起来也跟塑料做的那样,而已。

  最近朋友圈里又在流行吃皖厨了。因为菜真便宜,餐厅真漂亮。那么,老板难道是做慈善的,专门贴钱赔着玩儿?去逛三天菜市场算算成本,再想想欢乐海岸的租金,难道结论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我实在怀念那些三十年都没装修过,但价格可比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一个餐厅就应该把成本都花在了师傅和食材上,环境当然是一种用餐享受,但最终从你的舌头经过食道抵达肠胃的,难道是那些水晶灯和仿古桌椅,或者是侍者身上那套有0.3分像山本耀司风格的制服?

  长颈鹿蛋卷很红呀!邱哥土司很红呀!不订可吃不到哟亲。可是亲,不订吃不到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对方产能很小而已。譬如你要我蔻某炒个蛋炒饭给你吃,也是不订吃不到的,谁天天炒38碗蛋炒饭只等恩客惠顾啊。当然,用他俩举例有糟践他们的嫌疑,这两样东西倒是不难吃,只是,也没好吃到觉得“只要订到就是九星连珠天赐好运”的地步,值得在朋友圈里一说吧。

  我的朋友圈里最近还在传一家新开的广西菜。还没去尝。但从它的“互联网思维”宣传方式上分析,我希望自己能抵御住自己的好奇心,好好在家炒一盘刚上市的迟菜心。毕竟,舌头君,也是再也受不了太多摧残了。

  撰文_蔻蔻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