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帮助自己的人感谢自己,这话听着玄乎,因为许多人的常识是“别人喜欢我,才会来帮我”。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有些贵人是因为帮过你,而开始喜欢你,然后不断地帮你。不过,这其中是有技巧的。
勇敢地开口求助
当双方关系陷入冰点时,破冰利器不是厚礼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主动请求对方帮助。因为求助本身就是最大的恭维:这件事我不行,你才行,你真厉害。对方接收到这样的信号,自然很有成就感。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经常向人请教的人,往往更有人缘。因为几乎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你的请教会给对方以心理满足。所以虚心求教,不仅能换来问题的解决,还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如果一个新人虚心向前辈请教,还悉心地带上笔记本,一字一句记下他的金玉良言,前辈一定会字斟句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从举手之劳的小忙开始
举手之劳就能换来助人为乐的美誉,自然人人愿意出手相助。如果一开口就要人家帮天大的忙,那人家拒绝完全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之后你不敢再开口,他更不好意思请你相助,双方的关系就此陷入僵局。
请人帮忙不应给人添乱,所以事先应该摸清情况,找对帮忙的人。比如向老板借几万块钱应急,对于老板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善举;然而如果是向月薪只有3000的你开口,那简直是一种侮辱。
愿意帮你小忙的人,今后更可能帮你大忙。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请求一批居民将一个“安全驾驶”的大招牌,竖在自家院子里,结果之惨淡可想而知。对另一批居民,则先请求他们将一个“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窗上,两周后再问他们愿不愿意竖个大招牌,结果成功率提高了38%。先降低门槛,让对方接受你的小要求,往往就能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同时,对方在帮小忙中树立了好形象,就有意愿保持下去,所以面对你提出的“天大的忙”,也就不好意思拒绝。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大人物的提携,不要一开口就说“请帮我登上人生巅峰”,你可以说“请推荐一本对您影响最大的书”,对方就会笑容可掬地告诉你。而你细细读完后再向他请教问题,可能就是你“登上人生巅峰”的开始。
请对方帮他喜欢帮的忙
每个人都有所专长,有些显而易见,有些鲜为人知,而后者比前者更希望得到认可。所以如果你能发现他的“隐藏技能”,积极地在这方面向他求助,让对方由此获得找到知音的快乐,那他怎能不喜欢你呢?
如果你的前辈或主管是一个穿着有品位的女性,那你就应该请教:“怎样才能穿出您这样的英伦学院风呢?”当她讲得面若桃花,你适时地弱弱问一句:“怎么才能涨点儿工资呀?好想买您说的那个品牌的衣服哦。”得到的回答肯定就不止于冷冰冰的一句“公司有公司的绩效制度”。
当然,主管最喜欢帮你的是有价值的忙。你过来问“这期杂志该上什么专题”,换来的只能是一对白眼。如果你经过细致的准备和思考,问的是“这期杂志该上这个专题,还是该上那个专题”,肯定会得到必要的指导。
让感恩成为长久的情感纽带
前几个月,朋友介绍我去给一个孩子辅导作文。我从没正儿八经给人上过课,所以声明分文不取,而每节课我都尽心尽力。按理说,我应该是送出了一份人情,可事实上,我却觉得自己欠了一份人情。因为孩子的家长礼数太周到。他们比我年长,又是大学教授,可握手必定躬身,言必称“您”,陪孩子听讲时像小学生一样频频点头。即便后来课程结束,还是经常问候。
感恩的最难之处在于:别人的好,你能记住多久?“世界第一制造人”冈野雅行曾说,如果有人请他吃饭,他会分4次答谢。吃完饭后要说“谢谢款待”,第二天要说“谢谢您昨晚的款待”,一周过后要说“谢谢您上周的款待”,在下个月到来时还要说“谢谢您上个月的款待”。连一顿饭都懂得感恩的人,谁不愿意帮他?
不断重提对方曾经的帮助,是很多成功者的社交技巧:既是给对方最好的恭维,又能彰显自己的人品,更能加强双方的情感纽带。
法国作家博马舍有一次去一所大学演讲,看到为患病学生比尔募捐的海报,于是捐了100元钱。从此每年圣诞节,他都能收到比尔写满感谢和祝福的贺年卡,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他在病床上感叹:“我只是捐了一点儿钱,比尔却感激了我这么多年。所以,现在被感动的不是他,而是我了。”别人的好,一时记住很容易,一世不忘却很难。如果你能做到,就能让帮助过你的人感谢你。
燕子坞主人
(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