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素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自古便是文人雅客的心水藏品,苏东坡、李贺等大文豪都留下了关于端砚的著作。在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端砚的实用功能正逐渐淡化,而端石本身的石质石品所具有的观赏性却日益突显。现在,端石不仅被制成砚台,以及水丞、茶盘等艺术品,还作为一种新型的观赏石而进入奇石收藏之列。
端砚奇石先看坑种石品
据相关文献和实物,端石单独作为观赏奇石未见古代遗存,现代的收藏家要把它作为奇石收藏,首先就要注重端石的坑种和材质。肇庆古称端州,是端砚的产地。产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毗邻羚羊峡的斧柯山脉,和其下的端溪,端溪出水口汇入西江,西麓一带集中了端砚石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种,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等,连绵数公里,东麓则有现在被称为“斧柯东”的新兴坑种如桃溪岩等;其二就是北岭山一带,有宋坑、北岭梅花坑等名坑。
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历来被称为端砚石“四大名坑”,其中最珍贵又数老坑,石材价同和田一级白玉,其中石质石品上乘的原石更是珍贵。附图的几方端砚奇石就是砚工利用端石天然石纹,随形稍作修整而来的现代巧作,它们均采自端砚中最名贵的老坑岩。不仅分别集中了冰纹、鱼脑冻、金银线等老坑岩珍罕石品,更于质、形、纹、色泽之中生出一种深沉蕴藉的灵气灵魂,犹如灯之有光,火之有焰,美人之有如诗意态,甚为难得,令人感叹其钟神造化。
三方端砚奇石,三种不同的意境。端石长30厘米,高19厘米,厚约11厘米,通体圆润,石表满布水波状细腻冰纹,绵密处的金银线集结着莹洁的白玉斑,若彼岸之禅光水影,若有圆通、圆融之佛境由内而生,天趣陶然,可谓禅石。右边的端石为文气石。深紫石色中隐约几道金银线,其中浮现点点或聚或散的鱼脑冻,如浮藻如飞絮,充满古时文人雅士般清静恬淡的气度。附图2为两方端石组成,密集的金银线笼罩着整个石表,左一方似飞瀑激流,右一方似盘根纠结,华丽雍容,隐隐有王者之气。
当然,若是把端石作为观赏奇石收藏,现在的收藏家不必一定苛求珍贵如老坑,只要是坑种真实、石形优美,其中的石品石纹美丽就可以保值升值了。
作为砚山最重造型艺术
此外,收藏家还要留意,砚台中,还有一种酷似山石盆景或奇石的古老砚式——砚山。古人有诗:“砚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据目前考古资料反映,砚山式样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前期的三彩釉陶山峰形陶砚,甚至还溯源于西汉灰陶的十二峰陶砚。但对端砚而言,岩石形制是从明代仿制米芾砚山才出现的。
古代的砚山传世比较少见,端石砚山就更加珍罕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古人一方面认为制作砚石自有峰峦百态的灵璧石等奇石,单奇石不适宜制作砚台,而端石发墨益毫为众砚之冠,但难采价高,制成砚山耗资耗材,所以出产极稀。直到现代人注重端砚石的欣赏功能大于实用价值,大型砚山才较常出现。选择砚山不仅要看石材,还要看造型和雕工,如图3、图4即为两方现代砚山,前者巧妙利用绿端石天然的多色石皮,雕琢成“福禄寿”三色双层砚山,造型大气,意境悠远;后者则把原有的黄座,并有松林小池,观之稳重端方。
端石开采于岩层之内,其形态只能靠砚工随手凿得,即使是石质好的上等石材亦大部分只有石纹而不备石形,或石形尚可而石纹欠佳,因此兼具质、形、纹、色泽而可作观赏奇石的端石是比较难得的,即使是稍作修整后别具灵性的端砚砚山同样珍贵,适合玩赏收藏。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赏玩奇石固然人生一乐,但要在端砚石中觅得一方适合收藏的,有很强艺术性的奇石却并非易事。端砚石材开采不易,不少坑种砚材枯竭,近年几乎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以不止名坑难得,连“斧柯东”的新兴坑种也身价日升,升值潜力越来越大。因此像以上几类随形而制,发挥石材本身天然优势的端砚奇石和砚山作品,收藏家在市场上一经发现,都是不可错过的。
文/谢恩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