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农业,机械,栽培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4-29 14:48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3-0083-01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都有了改观和新局面,玉米栽培技术有所创新,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农林木渔业发达,河南省有着适合农业发展的有利的自然条,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产量位居前列,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多千公顷,尤其是玉米的栽培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在推广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同时,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种植玉米的一大难题,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会遇到多样的病虫害问题,如玉米小斑病、纹枯病、黑穗病、炭疽病等,下面会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病虫害,相应地提出防止措施,给农民提供理论指导。

  1 玉米种植的栽培技术

  1.1 精细整地

  在播种玉米前,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精细整地,将上一个季节的土地翻整。用农业机械将收获后的田地里的土块整成细土碎土,大的土块不能将玉米种完整别的埋藏,整片田地的土壤细碎程度有一定的标准。方便播种和玉米种的萌芽、生长,根系发达。而且要将田地里的秸秆运出田地,若是留在田地,会阻碍玉米中的呼吸,导致玉米种霉烂。重整后的土地平整,无过明显的高低之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会根据天气和生长程度对其进行灌溉,土地平整让每一株玉米都能吸收适量的水分,不会因缺水干枯或者因水堆积导致根系溃烂。

  1.2 浸种、晒种和拌种

  到玉米播种季节,在播种前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挑选优质的玉米种。优质的玉米种适应当地的气候,生长速度和季节变化无冲突,产量高,受益好。浸种、晒种和拌种能够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增强玉米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使玉米种出芽整齐、出芽时间一致、幼苗茁壮,减少玉米种不出芽的情况。常用药剂有种衣剂、磷酸二氢钾、沼液等,浸种、拌种是为了预防病虫害。不论是浸种还是拌种,之后都要将玉米种晾晒,但不是暴晒,最后播种。

  1.3 科学合理安排玉米的播种时间

  河南省地处中原,水源充足,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旱,夏季雨水充沛,天气炎热。河南省的农业历史悠久,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是5月上旬,玉米的生长时间较其他粮食作物,如小麦、大豆等的生长期短,播种时间过早、雨水丰沛,降低产量;播种时间晚,会因天气寒冷,使玉米苗受冻,果实不饱满,减产。

  1.4 种植模式的合理

  在播种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使用机械化播种,收获,人工播种的情况减少,在河南省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地播种收获规模化,大型化,机械加快了生产效率。在播种时要按照科学计算,使每一株玉米获得最充足的光照,最适当的生长空间,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一般来说,玉米地种植模式是: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或采用等行距种植,每株玉米之间的距离是0.3m,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来确定种植的密度。

  1.5 玉米科学施肥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施肥可以给与玉米充足的营养供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施足底肥,科学施肥,氮磷钾肥。科学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每亩地所施的氮肥应保证在10千克左右,氮肥不宜多施,根据田地的高产低产调整用氮量;每亩磷肥的施放量小于氮肥,大约是7千克,磷肥提倡早施;氮肥、钾肥,钾肥的施放比例大约是5:3,对于改善土质有很大的帮助。

  2 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2.1 常见的几种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1.1 黑粉病

  黑粉病是玉米感染黑粉菌后出现的病害。防治方法是在播种前,利用粉锈宁拌种,降低玉米种感染病害的几率;选用抗黑粉病的玉米种也能减少发病;多余的粮食作物堆积会成为黑粉病的传染源,所以及时清理田间作物的剩余;按时按量喷洒药剂。

  2.1.2 小斑病

  河南省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极易发生小斑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小斑病多发于7、8月份。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效果好的郑单958等玉米种;或是实行轮茬制度;此外还可以增施有机肥,注意通风,重视排水,都可以减少治病因素。

  2.1.3 纹枯病

  纹枯病是主要的玉米病害,导致玉米植株的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发病率高。不利于玉米正常的水分,养分吸收。防治方法有在发病初期,及时杀灭发病菌,用药剂涂抹于出现病害的位置;将井冈霉素、多菌灵喷洒在植株上会防治纹枯病的继续传播。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2.2.1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主要的玉米地虫害,是一种褐色的飞虫,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它可以依附在玉米叶上,但是能钻进植株,破坏玉米穗,也可以破坏植株的任何部位。主要的防治方法有用辛硫磷颗粒从上丢放在玉米植株中心位置,每亩2千克左右;第二种方法是喷洒新硫酸乳剂,喷洒在叶心位置。

  2.2.2 蚜虫

  玉米蚜虫又叫腻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虫,数量多,易聚集在一起,在植株或是页面上形成黑色的片状物。繁殖速度快,危害大,同时蚜虫的天敌多,可采用生物防治,利用步行虫、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等都可以捕食蚜虫。选用敌敌畏或者是马拉硫磷乳防治属于物理防治。

  3 小结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几乎全国各大省市都有种植。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河南省的玉米栽培技术有了创新,栽培技术的进步与产量有着重要的、直接的联系。栽培技术创新的同时,一些病虫害问题也更加多样化,玉米病虫害问题危害大、传播快、范围广、致病快、发病率高,针对常见的几种玉米病虫害问题,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威胁。应该加强预防意识,完善防治措施,预防结合,才能有效、更快的解决问题,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近年来,随着河南省驻马店市玉米栽培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当地的玉米产量有了显著地提高,人民的收入也相应地增加了,有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66.

  [2]徐凤华,李玉平.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06:105.

  [3]季泽忠.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79.

  徐海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