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天优67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移栽
  • 发布时间:2015-04-29 16:11

  [摘要]天优673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恢复系福恢673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天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3年在蕉城区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适应性强,抗性好,产量高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天优673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杂交水稻 天优67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3-0187-01

  天优673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恢复系福恢673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天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开始在蕉城经过试种后,表现为株型较高,颗粒多,结实率较高,群体整齐,抗虫害性强,有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潜力。2013年在蕉城区洋中镇北洋村示范,作中稻示范种植8hm2,平均每667m2产量586.3kg。表现适应性强,抗性好,产量高的特点。因此笔者在这里介绍一些关于天优673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1 水稻的特征特性

  天优673全生育期与明优86相当,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在143-150天左右。在大面积种植的时候,群体比较整齐。种植后,株型适中,植株较高,颗粒多,结实率比较高,每667m2的有效稻穗数16.5万左右,植株高度在110-110.5㎝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55左右,每千粒重30克左右,结实率80.11%。对于稻瘟的抗性中等。经米质检测,精米大约在74%左右,米粒的长度大约在7毫米左右,长宽比2.8,垩白粒率91.0%,垩白度17.3%,透明度3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78.03毫米,淀粉含量25.0%,直链淀粉含量25.0%,蛋白质含量7.1%。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种要适宜

  播种的时间要因时制宜,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来定。天优673宜稀播,不能过密,亩播种量掌握在10公斤,才能培育强壮的秧苗。秧田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注意在喷药前把水排干,喷药后隔天再灌水。对水稻秧田进行正常化的管理,喷药时遇到大雨的天气,根据雨势的大小,需要重新喷药,但是农药的数量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相应的减小,以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的生长。

  2.2 适时的进行移栽

  秧龄控制在25-30天进行移栽,由于该组合的植株比较高,需要合理的密植,保证通风透光,防止稻田发生郁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每667m2插1.6-1.7万丛,确保基本苗达5-6万苗,保质保量把好插秧关。

  2.3 科学施肥

  按照“施肥结构合理、施肥总量控制、施肥方式恰当、施肥时期适宜”的施肥原则,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前期用肥量要稳,底肥要足,采用平衡施肥法。作中稻栽培大田用肥量基肥占60%,追肥占40%,N、P、K比例1:0.5:0.8,每667m2施纯N12kg。

  2.4 合理水管

  水稻的需水可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稻田合理灌溉不仅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可通过合理的灌排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良好。控制好水稻田里的水是重中之重,插秧后应该先用浅水,进入孕穗期后要及时的复水湿润稳长。

  2.5 防治病虫害

  加强田间病虫调查测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主要抓好“三虫三病”即二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

  2.5.1 要适期用药。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2.5.2 要对症下药。加强重大病虫防治,减少产量损失。重视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等中后期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要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大力推广高效安全对路的农药,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产量损失。对褐飞虱,推广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嗪酮、异丙威等高效低毒单剂及其复配剂,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菊酯类等农药,注意对水生生物、蜜蜂等生物的安全用药。

  2.5.3 要科学用药。水稻生长中后期,推广使用大容量高压动力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3 后期的管理

  水稻生长后期,是产量形成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水稻籽粒的营养积累,80%以上是来自于稻株倒三叶的光合产物积累直接运输到籽粒中所形成的。因此,要确保后期建立起高光效的群体结构,特别是合理的冠层叶结构,以提高倒三叶的最大有效光合叶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和效率,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水稻后期,由于叶到根的输导距离拉长,常常会导致根部缺氧。还因土壤条件差,有机肥施用量少,后期氮素营养跟不上,落黄迅速,易引起根系生长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后期稻株荫蔽,病虫害易迅速蔓延,致使稻株受到病虫危害而引起绿叶面积的减少及叶片光合功能减弱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水稻早衰。

  根据水稻后期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自然天气条件和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引起早衰现象的种种病因,切实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协调好水稻植株体内的碳氮比,促进水稻体内有机物的合成、积累与运输,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

  3.1 科学灌水防早衰

  实行“间歇灌溉、前水不见后水、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改善水稻后期根际供氧的环境条件,增强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

  3.2 因缺补缺保平衡防早衰

  由于水稻后期吸肥能力弱,而根外追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辅助措施,根外追肥能迅速缓解水稻的营养缺乏。叶面追肥要求在孕穗末期到齐穗期间,每隔5-7天喷数次为宜。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水稻,只要补喷一次即可。水稻生长正常的田块,一般每亩用氨基酸叶面肥一支或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15-30公斤喷雾处理,可提高水稻抗逆抗病能力。对于后期落黄较重的田块以及保肥性能较差的沙质壤土,要及时采取施用化肥和根外追肥的补救办法。具体操作时应视植株的落黄程度,一般每亩用2-5公斤尿素和2-3公斤氯化钾。

  3.3 防病治虫防早衰

  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虫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由于这些病虫害发展速度很快,极易造成较大危害。必须及时了解病虫害测报情况,也可以根据自己在田间观测到的情况,使用对口农药,及时用药,提高防治效果,确保后期有一定的绿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促进水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重,从而达到增粒增重品质优产量高的目的。

  杨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